分享

散文||走进农村看秋天

 冬歌文苑 2021-02-03

走进农村看秋天

       金秋十月,果谷飘香。一排排茁壮的玉米像卫兵一样整齐地挺立在田间。绿色的包衣再也裹不住饱满的棒子,丰满的棒子再也合不拢笑开的嘴,露出粒粒金黄。收获的季节来临了。

      “到你家地里了,快来吧!”玉米收割机车主守礼打来了电话。去年还得整晌的跟着机器,今年村里又添了一台收割机,更方便快捷了。二亩多地,掰棒子、秸秆还田不到半个小时搞定。有专门运输车跟着服务,一车就能拉走。两三年了,棒子就没进过家,直接卖掉——没那工夫倒腾,这是农村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

       村东南一百多亩地,头天还绿油油一片,第二天就成白茫茫的空地了。而全村的各个方向都以同样的时效进行着。

       放在十几年前,秋收的进程就成了“慢镜头”。秋收秋种多忙啊,对农户来说是一年中的大事。那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都要下地。大的看小的在地头玩。小的睡了,大的要帮忙干活。那时提倡多种经济植物种植,农民们想方设法向土地“要经济效益”。记得家里几亩地里种过棉花、辣椒、大葱、花生甚至红薯、胡萝卜、白萝卜等等,那时认为倒茬种效益高。那时的农民一门心思扑在土地上,一年四季从不曾离开土地。农村有句谚语“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娘亲到现在还经常提及这句话,意思很明确,儿子过了十岁就得下地干活了,实际上还要早些。

      玉米收的最早,在八月十五前后。那时大多先在地里掰毛棒——先把地腾出来。然后再用袋子装好拉回来。那时候的人们有的是用不完的力气。掰了一大晌玉米,要回家吃饭了,还要把玉米一袋一袋抗到平板车上,再吭哧吭哧拉回去。壮劳力架车辕,再拉一个主套,平板车一边一个人再拉上偏套或偏套旁再加一个长套。剩下的人在后面推车。赶上出地头或上坡,还要请几个人帮忙推车。每个人要伸长脖子,蹬直腿,齐心协力才能把装满棒子的平板车拉回家。现在流行平板电脑,那时流行平板车,不可缺少。

      掰完棒子,刨秸杆, 拉完棒子,拉秸杆。去拉秸杆时还要装车粪拉到地里,来回不空载。棒子拉回来,抽空要掰光棒。掰光棒时留下几条玉米包衣,用它们把棒子一圈圈系在树干上,挂在屋檐下。房前再挂上几串红辣椒。秋收后,每一个农家小院都是一派丰收的美景图。

      种棉花最麻烦。打花叉、掐花顶、捉害虫、打农药、摘棉花……那时虫害严重,三天两头要打农药,一遍一遍捉害虫,一遍又一遍打花叉和摘棉花。眼看着挂好的大棉桃就要成熟开花了,却被那可恶的棉铃虫一个个拱掉了。那股气愤劲,就是翻遍旁边十来棵大花棵也要抓住“犯罪分子”。最后果然发现,吃得肥胖的大棉铃虫正躲在一个被它掏空的棉桃里逍遥自在地睡大觉时,一把揪出来,捏个稀巴烂……现在想着都恶心,但那时真是痛快。

      棉花开时,洁白洁白的花朵绽放着,就是在夜晚也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摘在手里毛绒绒的,舒服极了。洁白的棉花映衬着人们灿烂的笑容,那腰间鼓鼓囊囊的棉花包,那身后黑压压一片棉壳。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烟消云散……

      霜降后才能摘桃、拔花柴,再净地、上肥。犁地和播种小麦到农历十月了。正如农谚所说,“霜降麦子正应时”。棉花地或大葱地种麦子都在霜降以后了,第二年麦苗再出土。

     现如今随着掰玉米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大型机器的“轰轰隆隆”的声响过后,棒子和秸秆都不见踪影,小麦已种下。原来一两个月的事情,现在一二天搞定。

      近二十年来,农村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智能手机几乎在一夜间人手一部,各式各样的小轿车如雨后春笋般停满了大路小街。人们足不出户遍晓天下事,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网购。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放到以前想都想不到,想都不敢想!               

     今年村里主街道进行了占街整治,并铺了沥青路,连小巷胡同都做了硬化。油亮橙黄的天然气管道蔓延在洁白的墙壁上,盘旋在胡同与街道之间,不见柴禾堆,不见炊烟升起。每当外出归来,走进焕然一新、美丽整洁的村庄,心情那个倍爽!忍不住要赋诗一首:

       秋收不见粱,但闻机器响。

       犁地不再愁,铁牛飞快走。         

       人拉耧半月,耧拉人半天。     

       不见炊烟起,用上天然气。

       三马用很少,轿车遍街道。

       购物不带钱,微信支付宝。

       大病花钱少,保险又医疗。

       过上好日子,恰逢好世道。

     这正是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且行且珍惜!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金利波,笔名,金立,河北邯郸人,民办教育工作者。从当兵开始就在军内外各类报刊发表作品,一直笔耕不辍。生活工作中每有所感便欣然忘食,执笔若狂。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