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白浊】

 昊晟堂 2021-02-03

白浊

白浊是因湿热下注或脾肾亏虚而致,以小便浑浊不清,白如泔浆,或夹有凝块或小便时尿道口有白色滑腻之物排出,但溲时并无尿道淋漓涩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本病又称为“溺白”、“便浊”。

诊断依据

1、小便浑浊如泔浆为主要症状,或初尿不浑,留置稍长,沉淀呈积粉样。

2、小便时无尿道淋漓涩痛感。

鉴别要点

1、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或如脂如膏,但其排尿时疼痛显著。

2、遗精在睡梦中遗泄或在清醒时精自滑出。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湿热下注

【证候】尿如米泔或浑浊如浆,甚或凝结成块,阻塞尿道,口干或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化浊。

【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20g,石韦12g,车前子15g,茯苓15g,黄柏12g,石菖蒲10g,莲子心12g,灯心草9g,淡竹叶10g,滑石15g,甘草6g.

(2)脾虚气陷

【证候】小便如米泔或如乳浆或夹凝块,时作时止,遇劳即发或加重,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固摄。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20g,白术15g,黄芪30g,升麻9g,柴胡9g,陈皮12g,当归12g,黄柏10g,萆薢15g,石菖蒲10g,炙甘草9g.

(3)肾阴亏虚

【证候】小便浑浊或浊如膏糊,伴烦热口干,头晕耳鸣,腰酸肢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固摄下元。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2g,黄柏12g,生地黄18g,山茱萸12g,山药20g,石斛15g,麦冬12g,百合15g,泽泻15g,丹皮12g,茯苓15g,车前子10g,石菖蒲10g,莲须12g.

(4)肾阳不足

【证候】小便浑浊或浊如脂膏胶冻,腰膝酸痛或肢冷畏寒,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固摄下元。

【方药】桂附八味丸加减。附片20g,肉桂9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泽泻15g,丹皮12g,茯苓15g,金樱子15g,桑螵蛸12g,芡实12g.

2、针灸疗法取章门、曲泉、关元、三阴交、肾俞、脾俞、太溪,每次选2到3穴,毫针刺激,可加用灸法。

3、单方验方

(1)鲜荠菜(全草)120g浓煎,每日分2次服。

(2)用糯稻根60到120g,水煎服。

(3)用射干15g,水煎加入适量白糖,每日服3次,10天为1个疗程。其他疗法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厚味,戒烟酒。尚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1、用生白果10枚,去壳存衣,捣碎,用煮沸豆浆1碗冲服。每日1次。

2、用芡实15g,茯苓10g,捣碎,加水适量,煮至软烂时,再加入淘净的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1日2到3次食用,连吃数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