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天骑自行车300公里,我有哪些变化和收获?

 张海露Eric 2021-02-03

过去一个月,我差不多每天都骑自行车。


安全第一,学习第二,减脂第三,感受自己的耐力和呼吸,期待路上的风和景。

因为骑车,我平均每天多了几百卡的热量消耗,Apple Watch 第一次多了这么多闭环。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加入力量训练,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一边休闲放松,一边强身健体,从骑车解锁新的自己。

从 1 月 20 日到现在 15 天,码表记录中显示我共骑了 295 公里(今天还没骑,骑完就过 300 啦),多是附近的公路和小山。体重从 68 kg 降低到 66.6,体脂率下降 1% 多,腰围减少 3 厘米左右。

这些数据只是记录和参考,我更在乎的是:

我是否享受其中?

有没有从中学习?

我是否因为它身心感到更健康?

我整个人的状态是否变得更好?

答案是肯定的——I'm feelin' damn good! 

我还总结了 3 点骑行心得,也分享给你,可能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启发呢。

骑完车后的头盔发型

1)以月和年为单位看待成长

骑摩托车有个基本操作:入弯道后,眼睛要看着出弯的位置,这样才能顺利过弯儿,否则容易外抛。

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也一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情的时候要着眼于当下,但要延迟满足感,给结果一点时间。把成长的出弯处设置为一个月、几个月、一年、几年,这样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也更容易坚持一些。

你胖的那 3 斤不该是「每逢佳节」的锅,如果对自己诚实,会发现它是你一段时间生活状态的反馈而已。理论上,减掉 1 公斤脂肪需要消耗 7700 卡,每天创造 500 卡的热量缺口也需要 10 多天呢。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剩下的交给常识。

骑自行车 x HIIT

2)给自己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我是这样忽悠我大脑的: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对健康的追求你的坚持和汗水会影响你的学生、你的读者,会影响你的女儿、子孙后代。

灵魂追问自己:你为什么开始运动?有没有可能是天降大任于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你所不能?

嗯,一定是这样!

3)自律不是「逼迫」,而是「选择」

电影《猜火车》(Transpotting)结尾时有这样一段:

Choose future. Choose life. 把口头禅「我必须/我只能」换成「我选择XX,是因为......」

事儿还是那个事儿,但表述方式不同,产生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当我们用「我选择XX是因为...」时,就是在自律。

我们可以选择运动学习,也可以选择熬夜刷手机,无论结果如何,你要敢于承认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这样一来你就更容易认识自己的动机——选择并没有好坏,它们都是在满足你的某种需求,找到那个需求是什么,然后看看是否有其它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上图来自《施瓦辛格健身全书》。说到健身的好处,最打动的我就是施瓦辛格这段话。他去监狱教犯人健身,帮助他们通过自律提升自我评价,主动为自己行为负责。

最后聊聊「健康」。

我心目中的「健康」不是超低的体脂率、严格控制饮食、不是盯着「瘦了瘦了又瘦了」。理论上,我认为「健康」是增强基础代谢率、肌肉含量、营养摄入均衡;认知上,了解食物、健身和心理基本常识;心态上,享受尝试、管理自己的过程。

健康值不是取决于发了张照片后有多少人点赞,而是自己觉得更舒服、更自信、更想挑战自己,对自己和生活有更多期待。

你有多久没主动选择做一件事了?有多久没有以月/年的单位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你的焦虑、压抑、吐槽、走投无路,可能就是这么一件「主动选择的小事」。对自己不够满意,就去主动改造别为多吃点什么有过多的罪恶感,爱你的身体才能给你真正的自由——那些脂肪和肌肉下藏着你的习惯、情绪、认知和每一次选择,它们是最诚实可耐的朋友,会说真心话时刻给你提醒。别装听不到呀。

Think small, act small. The sky is your limit.

你看啊,说到底和我们学习任何东西一样,本质上都是「认识自己」。既然一直说要做自己、接受自己,那就从认识自己做起吧

猜你还想读:

· 19年最后16天的2020个俯卧撑

· 自行车骑行和英语语音学习

· 从跑步指南到英语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