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内耗到游刃有余,让写作业超磨蹭的娃主动学习,只需要攻克三个字

 青青莲子 2021-02-03

人上了年纪之后,总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很多。

2021年的1月转眼就过去了,朋友圈里一条感叹格外扎眼:

我2021年准备要实现2020年的新年计划,

去搞定2019年那些原定2018年的安排,

只为兑现2017年时要完成2016年待办愿望的承诺,

虽然还没有开始。


我读的几乎断了气。

但是这位朋友却说对了一个事实——
时间一年又一年,而拖延始终在那里,只增不减。

万事皆可拖,明日何其多。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克服拖延症的。我感觉拖延在我身上,几乎可以称作「癌」了。

就像你们知道的,我是一个码字狗。
像往常一样,接到稿子,我给自己预留了整整两天的时间。

  • 随即,我打开了知乎,告诉自己是在搜集资料;

  • 没多久,也许是为了找感觉,我又打开了微博和视频网;

  • 没多久,大概是想寻找同类文章,刷起了公众号……


结果,距离deadline还剩两个小时,我才安安分分坐在电脑前敲起了键盘。

直到将近8点办公室同事都走空,我才敲定内容,总算才在deadline之前发送完成。


文章发出那一刻,我几乎是瘫软在椅子上。
那种感觉,就像是死过一场。

随即,巨大的懊悔吞没了我:
有几个更好的想法还没有表达,有一些细节明明有更好的方案……
而我却拖着、拖着……

看起来时时刻刻都在忙碌,但实际上,用最长的时间,最多的精力,更承担着超支的体力和深重的罪恶感,完成了一个糟糕的结果。


拖延的代价,比拖延带来的短暂快乐严重得多。

你看,成年人都这样拖延,更何况孩子们呢?

回想一下,你家娃写作业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

  • 要写作业前,一定要先去倒杯水、上个厕所,跟你讨价还价刷两个小视频;

  • 开始写作业了,摸摸本子摸摸笔,查一个单词的意思就能翻着字典看很久,就是作业迟迟不动笔;

  • 寒假刚开始喊着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却一天推一天,早上赖在床上不肯起晚上玩着手机不肯睡……


可你以为孩子愿意这样么?
 

习惯拖延的人,往往或有这样的感受:
  • 为了逃避压力,选择屈服于诱惑一时放松;

  • 但放松后发现,本来紧迫的时间更少了一点,于是压力更大;

  • 为了寻求安慰,只好继续放松……

 
如此一来,deadline和拖延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实,一会儿、一天、一件事……确实无伤大雅。
有deadline在身后,就算做得不完美,我们也一定能完成。

但可怕的一点在于,很多重要的事,往往都没有deadline。
「拖延」耽误的,不是几小时、几天,而是人生的一年又一年。


名嘴蔡康永曾经写过一段话,让我深受触动: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
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我们这一生,好比用时间换取能力,不可取代的经历。
当时间流逝后,你想见的人没见到,想做的事做不好,那么便是「拖延」废了时光。

NO.1

shmily:

并不是孩子玩的时间越少越好,

而是要让孩子能够自己掌控时间。

要有正确思维,懂得法则,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用不好时间就会又累又没得玩。

首先明确制定计划的意义和目的,对时间要有感觉。前期可以从做得好的人身上学习怎么做时间管理。

一是时间轻松没有压力,二是家长思维要清晰,三是孩子被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三点都是运用了时间法则,提前完成任务,不会额外增加任务,不需要把时间填的满满的。

并不是孩子玩的时间越少越好,要适当让孩子有自己管控的时间和自由的时间。

NO.2

娜:

不去纠结如何改造孩子的拖延,

而是要看到拖延的症结所在。

面对拖延症,通过李萌老师这节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纠结去正面这份拖延,看到自己的症结的同时,更多了一份理解孩子。

恰巧今天也看到一篇对于无聊的解读。

匆匆忙忙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一份慢呢?所以敢于正视失败,不太执着于完美,先去完成。

NO.3

Z辰:

孩子厌学和不想做作业,

可能是底层有创伤。

李萌老师讲拖延第二个原因时,我想起崽自疗伤。

有次崽犯事,我欲怒打他前耐性问崽沟通,结果他说现这样疯玩不学是补小时缺的和伤害。小时被奶奶封闭和虐待、父母闹离婚且打骂他,他要疯玩补回,还玩一年多。

然后就像我这样去学,虽做不到像我为兴趣学,但他会为理想学。

我突懂崽自己疗过往创伤,我忽明确意识到,崽常说厌学和不想做作业且作业常偷工减料的底层原因是有创伤,崽能天天上学且做作业已是内在很顽强了!

我从小到大拖延是有完美主义情结作用,我要改!感恩李萌老师课让我被点悟!

NO.4

欧阳:

多听少说,孩子情绪流出来了,

多崇拜,孩子自己力量就起来了。

如何正确面对「拖延」问题。

孩子表现不好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家长不要贴负面标签,不要先入为主。

耐心倾听,观察,分辨症结,接纳,面对,解决。

家长最应关心孩子心理而不是成绩作业。

看见,疏导孩子心理压力,才能正确支持到孩子。 

拖延症:对很多事没有行动力并且痛苦。

背后原因:堆积已久的心理压力。

解决方式:倾听,使孩子放松,专业干预,疏导。

压力会造成许多问题。

普通拖延,大致分三方面问题,老师分别举例并给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我小孩数学学习出现问题,她认为太难。我说不难,努力一点做就好了。

其实我的反应就是老师说的"忌",没有同理到孩子,没有释放情绪,甚至加重压力。

以后我要不评判,不加重压力。

用“我看到…”,来认可孩子的情绪。

用"没关系,这很正常…",让孩子放松,与她一起研究知识点,协助战胜困难,收获正向体验。

发现她进步,及时肯定鼓励,竖立起信心,一点点消除障碍。开始第一步,慢慢行动力就来了。

多听少说,孩子情绪流出来了,多崇拜,孩子自己力量就起来了。

慢慢来,一点点试,加油!

NO.5

fantacy:

恐惧的情绪像黑洞,

会把自己吸进去,

如果看见就能出来。

《200万分钟》高三记录片,成绩好但并不在意是最好。

家庭教育是一种平衡。

减少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和孩子一起玩桌游,每周两小时放松地玩,“输了也没什么”,正确看待输赢。

多元智能理论。

学习刚好跟学校的考核契合,有的是数理好,有的是语言好,有的是人际交往好,可能是天赋不在这,对自己的认识要清晰。

记录片中,中国学生的理想是上一流大学,很少评估自己的爱好和能力,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对真实的自己看见不多。

美国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看重学习之后的人生目标,不仅限于选什么样的大学。

恐惧的情绪像黑洞,会把自己吸进去,如果看见就能出来。

当下看见了自己的发光点。

当孩子更多认识和看见,就不会被自己的不足和短板障碍住,认识到人有优势劣势,为未来定好适合的方向。

学校成绩不好,努力学习让自己失去自信,成绩的好坏追求就要放一放,关键是找到平衡。

1、竞争压力,认为不进则退的紧张感,家长先调整放松,减少关注成绩的时间

2、家长较放松,孩子有竞争压力,固定两小时玩游戏,全家放松玩起来。

3、如果学校成绩不好,失去了自信,发现孩子的特质,关注智能同心圆,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劣势。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未来驾驭好自己。

成绩好与成绩差都是孩子人生中一个角度,每个阶段是否能平衡自己,驾驭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开心的情绪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NO.6

宁静致远:

现在的孩子学习基础学科,

就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辛苦。

有感现在的娃学习基础学科,就像专业运动员那样全年无休。

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去探究自己天赋在哪里,自己优劣势在哪。

包括作为家长的我也很迷茫,觉得不太对劲,但被现实推着走,不知道要把握的东西是什么。

NO.7

Sunshine:

学习好未来才会好么?

那是我们认为的好,不代表对孩子真的好。

听完很释然,做为一名常年奋斗在高考第一线的老师而言,总是潜意识的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出路,无形中也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灌输这一观念。

但好在我家娃还没被我强行同化,他经常非常清晰的告诉我:那是你认为好的,不代表对我有用。

当时我还相当恼怒这娃自主意识太强,现在终于明白,让娃们清晰的认识和看见自己是多么的重要,无论做什么,找到自信才是自己最高光的时刻。

NO.8

L芳:

盯着孩子计划表的进度,

也不如让孩子自己复盘

和获得奖励的体验更轻松有效。

今日笔记放在思维导图了。

心得:

从成年人自己的计划和时间管理做起,自己拿到更多体验就能更好从全局上帮助孩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盯着孩子一件件事情,永远没完没了。

盯着孩子计划表的进度,也不如让孩子自己复盘和获得奖励的体验更轻松有效。

这个寒假孩子已经比以前要好了,每天用番茄钟工作法的,尤其是我加入了奖励机制(每个30分钟番茄钟奖励20分钟投影或者15分钟手机)之后,他动力大很多!

今天起尝试带他复盘一下,说说体验和做得好的部分,激励自己更有效能。

NO.9

Savi Chen:

新的事物带来的畏惧让孩子拖延,

需要我们先同理感受才能推进。

新的事物带来的畏惧感和迷茫感,很容易造成孩子表观上的拖延。

我记得女儿第一次拔牙,非常怕疼,不敢自己拔,我帮她拔也不行。

然后当时迫于时间压力,要赶紧睡觉,影响第二天上学,最后我还用衣架打了她,就一个拔牙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没有做到同理,去消除孩子的畏惧,只着急的给孩子出主意。

我还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帮她拔牙,给她造成了阴影。

现在拔牙都给她充足的时间,让慢慢拔,才订正了这个不好的体验。

NO.10

一粒微尘:

给孩子正面体验,帮孩子应对挫败

普通拖延的情况分类: 

1、失败经验导致错误认知

2、新的事物出现畏难情绪

3、追求完美

家长应对:

1、孩子失败时,孩子会容易陷入挫败心理的困境里。

这时候,家长不要评判,孩子说,家长倾听,家长第一时间放松,可以说:学习是一个过程。

有了正面体验孩子就慢慢从失败经验走出来。

2、对新事物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只要倾听,陪伴孩子,一起去做。

切记不要说:这有什么难的,去做就行了。

可以说:看到这个事迟迟不做,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呢?聊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孩子释放了情绪,孩子自然就动起来了。

3、追求完美。

家长可以说:你是不是想写得很好啊?

聊一聊看孩子想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动脑子想方法。

更 多 内 容

如果你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28天深度育儿学习营】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晓雯老师 ,

获取听课详情

更 多 内 容

如果你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28天深度育儿学习营】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晓雯老师 ,

获取听课详情

晓雯老师




👉 世上真有奥特曼!身患绝症的五岁孩童想看奥特曼,万千网友传递光的力量……
👉孟晚舟遭死亡威胁,妹妹姚安娜风光出道:被网友群嘲的“公主”人设,真的要立不住了
👉从北大学子吴谢宇的弑母案,谈谈母子关系
👉为什么如朱锁锁一般的人间玫瑰花,都钟爱陈道明这样的多金老男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