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黄帝”族属的讨论?------《山海经》系列研究

 高天揽月 2021-02-03

        我们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公认黄帝是始祖之首,“黄帝”的族属?是当然一问,与文明探源问题也紧密相关。

        百度百科介绍:“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与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炎黄子孙是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华夏民族的自称。语出《国语·周语下》:'……有夏虽衰,杞、鄫犹在;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炎黄合祀,始自秦灵公。……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 在中华民国时期,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

       上述介绍 ,历代奉为正史, 但史料所据,今天大部已无法看到,唯有《山海经》为先秦史料无疑,本人历来推崇《山海经》,今天就这一问题依据此经进行进一步探讨。仍如惯例,先把经里相关内容列示如下: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 耳、人面、豕喙 、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海内经》)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海内经》)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海外西经》)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海外西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大荒东经》)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大荒东经》)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大荒西经》)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西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大荒北经》)

       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大荒北经》)  

        本人《江水地望考---<山海经>研究一则》(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29/15/57297596_959576425.shtml 中已初步探讨过,《大荒东经》的白民为少昊裔,也即青阳之后,并因此推断黄帝可能为白狄,为征服者,而非土著。这个推断有没其他证据呢?还是有的:

        首先,《大荒西经》:“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这里很明确地说黄帝之孙始均为北狄,而春秋时,有赤狄、白狄和长狄,皆在北方,可统称北狄,这里白狄就很明显有白人血统,而回溯其祖到黄帝,当然也存在这种可能。

        其次,《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段记载,明显是一段征服战争的图景,而推测其发生的地点,正与前论青阳地望相近,当是一段征服史前后相继的史实。结合史载:”黄帝以师兵为营卫,往来迁徙无定所“,这种以战争扩张,往来游走的特点与北方游牧部族不正相合吗?

        再则,《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大荒北经》:“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这两段记载中的所谓某人“生”  某人,基本为族属分化孳生的意思,为上古史所常见,而名称也常为族名。犬戎不消说,后代史载中白马、白犬并称北方游牧民族屡见不鲜。黄帝苗裔多见,而经中如此之多与北方戎狄发生联系,则黄帝族属近之则当近史实。(犬戎条中,戎宣王尸之形象为马状无首,颇疑与后面的白马是同事异文,果是,则鲧复生禹,其包含的史实更值探究。)

        最后, 综经内各条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黄帝或者其部分苗裔之特点:一是为白民,至少一部分为白民,此为人种特点;二是披发,肉食。(“披发左衽”为华夷之别的重要内容,但当时则尚无此种意识,通观海经,各经对方国的描述除重视其生外,最重视的为所食、所用,比如:食谷,食黍、使四鸟等,此种差别,前贤早已论及。);三是好战。黄帝当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东渐南侵而壮大起来的部族。

        上述研究是否就此可得出黄帝非我族类之结论,当然不是。我们要以历史唯物观来看待社会发展,在上古黄帝时,今天的华夏还不存在,正是黄帝及其苗裔在后来的发展中构建了我华夏主体。(经内所载“建木”条,当是一种构建部落联盟的象征,而“九丘”皆为我华夏之主体部分)而且应当看到,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至于后来我华夏之俗尚未成型。比如经内所述的始均,始均生北狄,可自从稷开始,这一族就是田耕、食谷,明显是一个农耕部落,其后又回到北方游牧的,这一过程,历史上多次反复;再如少昊,降居江水后,食黍、使四鸟,也与当地土著完全同化。作为历史研究,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对待这些史料,才能得其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