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潮州文脉:韩文公祠与韩山师院

 浣花山房 2021-02-0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为那篇历史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在贬迁途中,他写下这首《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在潮七个多月,韩愈以戴罪之身,延师兴学、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被潮人奉为神,“八月居潮万古名,赢得江山尽姓韩”。潮州有韩江、韩山、韩堤、韩文公祠、景韩亭、昌黎路、祭鳄台等等太多与韩愈有关的历史和遗迹,一千多年来,韩愈依然是潮州的精神符号、人文偶像。

       到潮州后搜索酒店,天意使然搜到韩山师范学院招待所的信息。师院坐落在韩山,西大门就正对着广济桥头的仰韩阁,但是招待所却在韩山另一侧的北大门。游罢广济桥,由于赶着入住,却与西门右侧的韩文公祠失之交臂。初四晨起,遂横穿师院校区,一访韩文公祠的人文风采。

      潮州韩文公祠座落于韩江东岸、笔架山西麓,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纪念韩愈的祠宇,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当年韩愈忠谏直言,“欲为圣明除弊事”,却反被远贬潮州,这无疑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特别是十二岁幼女还死在贬途之中,更给他灰暗的仕途雪上加霜,因孤忠而获罪的锥心之恨,愧疚交加的切肤之痛一齐降临到他的身上。在唐代,朝廷大员被贬为地方官佐后,一般都不过问政务,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韩愈不同,他治潮八月期间,雷厉风行,政绩昭彰,驱鳄、兴学、勤农、释奴,特别是启用贤士,兴学育才一节,对潮州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所以尽管才短短的七个多月与潮州的交集,却被潮人历代传诵、景仰,笔架山因之改称韩山,山下鳄溪改称韩江。

     祠堂前广场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文公祠”石牌坊在韩祠正门石甬道起端,建于1985年11月,为四柱三开间式白石坊。正面(西向)坊文“韩文公祠”四个行楷大字系原胡**手书。背面隶书,文曰:“公元一九八四年二月五日,中国*********胡**同志莅潮视察,为韩祠题匾,是冬鸠工修祠,谨钩摹上石,以垂久远。”


       韩文公祠免费参观,但需凭身份证实名入内。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辟建近百米碑廊,成天南碑胜:从国家各级领导人和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墨宝中选404幅,勒石镌刻,与祠内古碑交相辉映,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

       韩文公祠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初置金山麓郡治前夫子庙正室东厢;元祐五年(1090)知州王涤徙至州南七里,苏轼为撰碑记《潮州韩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州丁允元复迁至韩山今址,至今已具八百多年历史,今祠內留存有历代碑刻四十面,是了解潮州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



    韩文公祠面宽18.7米,前墙以水磨青砖砌成。祠门上有石匾古隶书“韩文公之祠”。祠前有庭,进仅丈许,外砌石栏。祠分前、后两进,头进门厅,后进是三开间大堂,共深31.8米。中间小院,左右庑廊。祠内环壁嵌有明清以来碑刻40面,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墙下。祠内前后二进梁柱,还分悬今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匾额厅堂多牌匾,如刘海粟书的“百世师”,林若书的“三启南云”,许涤新书的“尊贤有祠”,饶宗颐书的“泰山北斗”,周培源书“百代文宗”,王力书“名以文传”,陈大羽书“今古同仰”,并保留民国二十四年潮安县长刘侯武所书的“吾潮导师”等,虽年代不同身份各异,然皆为溢美之辞。

      千余年来,韩愈一直是潮州文教的象征,在绝大多数潮人的心目中,韩文公的地位远远高于孔夫子。后堂中央塑韩愈坐像,旁边是两侍者张千李万。两侧碑刻甚众,尤以左侧有碑刻显眼:“功不在禹下”,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正浏览间,人群喧哗,一队旅行团蜂拥而入,数位大妈趋向塑像前俯身便拜,状态虔诚,只可惜皆双手合十,形同拜佛。她们不知道座上这位神明是因为主张毁佛才遭贬谪的,面对她们的膜拜,文公大概也哭笑不得吧?


       自元代以后,韩山的文公祠曾经多次毁废,又多次维修或重建。清代最后一次大修,在光绪十三年(1887)。现在韩文公祠的主体建筑大致还保留着当时的形态,正殿屋脊的房梁上依然清晰镌刻着当时主持修建者的官职名讳。




       韩文公祠的平面结构很简单,但由于巧妙地利用于祠址的地势,便使得这简单的建筑,获得了不寻常的视觉效果。它显示了潮州古代建筑师高超的设计水准,整座建筑古朴少饰,肃穆端庄。祠前原有橡木,相传为韩愈亲手所植,故也称“韩木”。“韩祠橡木”为著名潮州八景之一,只是当年的橡木已于乾隆年间枯死,现有几株幼木为近年新植,然四周花木葱茏,木棉清阴,环境不失静雅。


       韩文公祠左右两侧分别建有橡木园、天水园、允元亭等园林亭榭,景致宜人,通廊、假山、鱼池、照壁、花窗交互辉映,修竹、芭蕉、桂花、玉兰、绿荷各臻其美,颇有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天水园内现辟为廉政教育室。


      祠后高处两层侍郎阁,内设韩愈纪念馆,展出其遭贬谪的过程及在潮的政治。门口有石刻韩愈半身雕像。胡须飘动,剑眉直挑,目光深邃,表情坚毅。而石像正面所对的是其声名流传的土地,滔滔韩江之上,广济桥横跨如虹,对岸广济门巍然起处,潮州城历历在望。

       韩愈一生高揭儒家旗帜,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在潮州只主政了短短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八个月,即便在如今资讯传播无孔不入的年代,一般人恐怕也无法让他人留下多少印象,而韩文公却在失意彷徨之中,让自己和这一片山川,留下了千秋印迹。

       因为韩愈,笔架山更名为韩山;因为韩愈,遂有韩山书院。“潮人以思韩之故,而有庙祀,而有书院,匾以韩山”。建于宋代的韩山书院,是韩山师范学院的前身。历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是州(路、府、道)的官办书院,光绪廿九年(1903年)呈准立案,改“韩山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古书院历史从此宣告结束。惠潮嘉师范学堂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批效仿西方教育制度培养师资的新式学堂之一。


       而今的韩山师院几乎占据了大半座韩山,从广济桥头的西大门至泰佛寺旁的北门,校区横跨韩山山峰,是以校园内台阶逶迤,绿树繁茂,环境非常清幽,诚为读书的好地方。  

   

       正值春节假期,校园里显得冷冷清清,然而随处可见的一蓬蓬爆仗花却竞相热烈开放,绚烂至极,把校园渲染得红红火火。


      校舍干净整洁,宏伟的现代化建筑群坐落在青山绿树丛中,爽心悦目。若不从校区穿行,韩山底下还开辟了一条穿山隧道连接南北交通。

       我们下榻的师院招待所,虽设施略嫌简陋,胜在交通便捷而又不失静谧,经济实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