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东古桥

 浣花山房 2021-02-03

乙未六月十一,与玲同游漳州江东桥。  

      漳州市的古桥江东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江东桥以其桥梁跨度大、桥板长、重量重而闻名,在中国桥梁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漳州江东桥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福建四大石桥”。

 
       江东古桥西距漳州市区16公里,东距厦门60公里。它所在的这段溪流,原名柳营江,自古为通航渡口。据《龙海风物志》记载,江东“两岸峻山对峙,万壑并趋,江宽流急,波涛汹涌,驾舟渡江,进寸退尺,令人眩目怵心。”

  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1194年)郡守赵逖伯就用浮船的方法建造浮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郡守庄夏开始在河中垒石为桥墩造桥。江东桥从此肇建。但因水深流急,抛石都被激流冲走。一时工匠们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一天傍晚,有位工匠忽然发现有只老虎背着小虎泅水而过,泅过一段激流,就停下歇息,再泅再歇,大老虎终将小老虎驮过江。工匠猛然醒悟,虎歇处,江底可能有成行的礁石。一勘探,果然如此。“神虎负子渡江”故事传开,因而命名此桥为“虎渡桥”,又因铺梁成桥,并以木瓦盖顶,又命名“通济桥”。而《漳州府志》卷六则说此处“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木桥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铺石板为桥面,改建石梁桥。历时三年又一个月,石梁桥终大功告成,名震一时。从此,虎渡桥夷然稳固至今。

      江东古石桥桥面由多条石梁组成,每条长22至23米、宽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达近200吨。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国石拱桥》里,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国家文物局编辑的文物教材《中国古代建筑》书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桥重达二百吨的石梁,工匠们如何把它们架上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为之惊叹。”这是桥梁建筑中的伟大创举,被《世界之最》一书列为世界最大石梁桥。

      江东桥历经宋、元、明、清,历尽沧桑,屡毁屡修,共10余次。特别是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和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两度兴修,共历时三年多。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加砌石栏杆,竖二关,东曰“三省通衢”,西曰“八闽重镇”。此后,江东桥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成为“漳南第一形胜芳绩也”(明陈让《重修虎渡桥记》)。1938年为阻止日寇入侵漳州而炸毁、凿毁桥面,现仅存古桥墩5座、残墩基9座、10条巨大石梁。1972年在古桥之上建成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280.49米,高15米,共15孔。直至90年代中期,江东古桥仍是连接厦门和漳州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桥头的江东鲈鱼闻名遐迩,早已形成美食一条街。而距桥2公里处的瑞竹岩危岩堆叠山势奇特,在我印象中,每次乘车经过江东桥,望见瑞竹岩,就意味着即将进入漳州市区了。


       星移斗转,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江东古石桥也相应被改造成步行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了。在其下游,取代古桥通行功能的新江东桥车水马龙,亦已不堪重负,在它的更下游,又有一座更新更宏伟宽敞的大桥正在繁忙建设施工。

       古桥墩上水草丛生,甚至这棵姿态怪异生命力旺盛的绿树也写满了沧桑。遥望上下游,江流滚滚,浮云悠悠,几位如我一样在桥上散步钓鱼的闲人,都不过是茫茫天地间一粒芥子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