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学习 才能创造更好的自己

 爱悦慧心理 2021-02-03

作为职业规划师,我还是新人,因此,老板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学习某专业培训公司、金牌培训老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我向来是个好学生,乐呵呵地答应了。可没想到,听了不到10分钟,就想起身走人。但此次和大学时候听讲座不一样,听课是工作的一部分,我只得硬着头皮坐在那。两个早上,6个多小时的课,我看完了一本很美丽的书(《起风了》)。

老板问我听课感受,我委婉表达了不认可;可是,我又担心他觉得我“好高骛远”,于是,建议他直接听听大学生们的想法,他觉得挺好,便授权我访谈大学生。原来,大学生们的眼睛不仅雪亮,而且犀利,他们比我狠,认为,这两天的课,如果要评分,绝对不及格。


大家可能会纳闷,为什么金牌讲师,为什么有着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老师,讲授的课程不仅让我遗弃,而且还让大学生们很鄙夷?

访谈结果,学生们都认为(包括我自己)该老师讲课的内容太过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现今职场的求职面试无任何帮助。如:讲解该怎样团队合作,举得案例却还是“唐僧师徒合力西天取经”那么老掉牙的故事,难怪90后们不买账。我想,如果他能加入电商新贵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们一起努力创业的故事,大学生们的反应绝对会更热情。

这件事,让我联想起当年在某中学当老师的情形。那时候,总是有老师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课;上课不积极、不配合,反应不热烈;这些老师中,大部分都是中老年教师,我原以为,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颜值”下降才导致失去吸引力。找学生们了解后,才知道是老师们的课程不有趣;老师讲得事列,他们不理解,也不喜欢听;而他们感兴趣的事儿,老师根本连听都没听说过。看来,知识陈旧才是师生矛盾,课堂无趣的根源。


维持有魅力的课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授课技巧,更重要的是保证课程内容生动有趣,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可怎样才能让老师们在设计课程时保有推陈出新,鲜活有趣的能力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授课教师必须得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坚持学习才有能力创新。虽然,我不是什么特级教师,但是,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设计时,从来不缺乏灵感。记得,刚开始设计“梦想”这节课的时候,我引用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引用了新精英的“梦想之花”,教案生成的那一刻,我觉得简直完美。一个月后,我再看自己的教案,觉得怎么这么空泛,再次设计的时候,则认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牧羊少年追梦的故事更生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三个傻傻的大学生为了实现梦想,抵抗命运,坚持真理,与权贵做斗争的事列更加可以激励学生。这次教案设计,我又觉得很完美;但我知道,过几个月再来看它,肯定又有许多大改动。就是因为在教案设计后的日子里,我阅读了新的书本,观看了新的电影,才会涌现出新的灵感;如果一直没有增加或者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教案肯定只会“几十年如一日”;学生们缺乏听课兴趣也是理所应当。


不仅仅是教师、讲师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法律当检察官的妹妹,最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因为她发现要深入了解和更好的帮助未成年人罪犯,需要学点心理。她们检察院甚至还鼓励检察官们报考心理咨询师呢。原本法律和心理咨询完全不搭边的行业,现在却撞到了一起。完全有理由相信,懂得心理学的检察官更加容易理解未成年人罪犯背后的故事,也更能切实的帮助他们。前几个月,余秋雨上央视,这个快70岁的老人,透露出自己对年轻人钟爱的微信朋友圈熟悉的不得了;朋友圈的利弊,他了如指掌,还鼓励年轻人:“跳出圈子,寻找远方的自己”。有没有发现,成功人士、知名人士,从来不会与时代脱节;无论他们多大年纪,永远清楚世界正发生着什么。我猜想,必定是,他们一直保持学习热情,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所以,任何一个职业,想要得到受众群体的认可,得保证所提供的知识、产品或者服务鲜活、有趣,与时俱进。而做到这个的前提,则是从业者本身保有开放的心态,学习的热情。保持学习能力,才是灵感源源不竭的保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