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学生在集体中更快乐?

 爱悦慧心理 2021-02-03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很多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尽管他的管理心理学照样出色,是同时代最受企业欢迎的心理学家;但是他被大众所熟知,还是因为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后;人们会索取更高层级的“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若需要被满足,就会有好的情绪产生,或者就能变得更快乐;若是需要得不到满足,肯定就不快乐了。

需要理论,的确能解释生活中很多关于快乐的问题。

当老师开始关注,学生为什么不快乐?

昨日,一位教师朋友告诉我,这学期她当班主任了,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然后就发现,班里有一位同学,很内向,不善交往,学习成绩也不好,看起来一点都不快乐。她问我怎样让这名同学在班级里更快乐一些?

听朋友这样问,我真得特别高兴,甚至有点激动。有人可能会说,老师关心这个不是很正常嘛?是的,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老师不仅是传输知识的工具。可是,放眼今日教育;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可真正能跳出“成绩”这个框做教育的老师确实不多。

我当过老师,也知道,这样做,老师本身要冒很大风险,有可能KPI考核就会垫底;而且会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在其位,就得谋其事。

当老师拥有好的洞察力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时,他的学生就会很幸运,也很幸福。

如何让内向的学生在集体中变快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在集体中能否快乐,须看其是否被满足“归属感”和“尊重”的需要。

如果某学生在集体中,能被大部分成员所接纳,能够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出谋划策;那么他肯定就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成为集体的一员,自然而然就有了“归属感”,就会快乐起来。

如果,某学生的感受是,班级不是我的班级,仅仅是别人的班级,那么学生在该班中,多半是不快乐的。

因此,让学生快乐,老师首先得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值得注意的是,内向的人可能表现出对集体不热情,但是,不能就此断定,他们对集体毫不关心。每个人都是希望被集体接纳的。

其实,成年人也需要归属感。

有很多人不肯离开体制,不仅是因为体制可以保证他们物质生活的稳定,也满足了他们心理层面“归属感”的需要。如对人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告诉别人是*中学的老师等,内心自豪感油然而生。

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尊重”。

一个人游离在集体之外,说明大部分时候,他是不被集体尊重的。

我还在当心理老师时,有一个活动叫分组。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有一个班级中的女生让我印象很深刻。所有同学都分成各个小组了,她却一个人坐在那。

我问她为什么不加入同学们的小组中?她说,他们对她很不好,经常嘲笑她,她不愿意与他们一起。之后,我还特地找到这位女同学做过几次个体心理辅导。不被“尊重”的感觉,真得很糟糕。


那如何让班级里的同学尊重某位被忽视或排斥的个体呢?这时,老师的行为很重要。

老师作为集体领袖,真正去尊重这位学生,那么集体其他成员也会去尊重他。

可若是只限于嘴上号召,比如开班会时告诉大家,“同学们请注意,我们要多多关心某某同学,要接纳某某同学,不能嘲笑他,侮辱他……”这样说,对于已经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是非常不恰当的,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让该同学成为尴尬的焦点。

但若是老师在平日学习中、生活中,对该同学以礼相待,不以他的成绩或者某些小过失就否定他;积极发现该同学身上的优点,如“某某同学最近进步很大,以前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现在每天都能按时交作业”;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一个通常被称为差生的孩子,在他们过往经验中,积累的失败经验太多,成功经验太少。如果想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就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给他们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机会。自然这些同学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也会增加。

最后,一个阳光开朗,快乐健康的孩子,不仅对他本身,对家庭,对学校甚至对社会也都非常重要。很多社会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嫌疑人内心阴暗,心理扭曲,才会去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报复的行为。

所以,当老师经常考虑怎么让学生更快乐,积极帮助学生让他们更快乐,是一件对世界都有重大贡献的事儿。

詹孪芳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职业规划师

擅长青少年儿童发展咨询、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压力情绪困扰咨询、职业咨询等

爱悦慧心理

专注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个人心灵成长及职业发展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