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圆月耀天心

 松滋新镇 2021-02-03

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曾这样评价老师的一生:人生要建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第二层是精神,第三层是心灵。三层楼就是三种境界,弘一法师都达到极致。

弘一法师出身于天津卫首富,进士门第。他父亲在朝廷当高官,后来辞官经营盐商,兼开银行。李叔同从小就生活在上流社会,穿梭在戏剧名伶和当时名流之间。二十岁时文章蜚声中外,他的才华是上流圈子里佼佼者。

他后来留学日本,在绘画、音乐、歌剧、书法、篆刻诗词等诸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他第一个把五线谱引进了中国,是第一个弹奏钢琴的中国人,第一个开创西洋绘画,第一个排演歌剧,并以男儿身在歌剧中扮演女主角的人。他的国语比他的语文老师好,他的外语比他的外语老师好。这些艺术方面的成就使他的精神世界达到圆满。但是他的心灵仍不能满足,看不到中国的前途,心灵迷茫,深受失眠困扰。他出家之后,除了书法的成就越来越高,他的其它艺术方面的成就已停止。他是第十一代南山律宗的传人,成为民国时期的一代高僧。当时的南京政府为能求得他的墨宝而感到骄傲。在近代史上,他是唯一在俗僧两界都获得最高赞誉的人。

当代人谈起他总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亲切,为什么?因为他所经历的人生样式,充满神奇。因为他所经历的人生,我们也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之中,或将来可能经历,只是能象他那样圆满完成人生三层楼的人,实在太少了。

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中有一段对老师李叔同初次印象的描写令人感慨。

“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还没有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从这段文字描述来看,弘一大师在大学任教时,是一个极有威德的教授。但我本人对李叔同最初的印象却来自电影《城南旧事》,听到过一首歌《送别》。也许很多同龄人都和我一样因为熟悉这首歌而知道李叔同的名字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別梦寒……

这是当时孩子们唱的一首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李叔同、黄自和丰子恺他们一起编写的。每次听这首歌,总会浮出这样画面:穿着长衫短褂,望着窗外的柳花春杏和民国的短墙,伴着风琴的乐音,在泛黄的记忆里唱着。这首歌穿越了一百年时空,依然不时回荡在现在的时空,电视上经常不经意听到这首歌的旋律。综艺《音乐大师课》上还有个小女孩唱过。那种感觉依然散发着民国的气息。起初我对这首歌词并没有很深留意,只觉得旋律中静静而又淡淡的哀伤挥之不去。直到我看完了《一轮明月》电影之后,才细细品味它的歌词,觉得这首歌词与旋律结合得非常完美。填词的作者正是弘一法师或李叔同。

长亭,古道,这种词汇充满了离别的气息,自古以来,聚集必散,没有永恒的相守。芳草碧连天,本是春色,应充满喜悦和期望,反而在这个时节别离故人,更能反衬别时的伤感。晚风、残笛、夕阳、这些景物串连在一起,无非是说一个“离”字,也是在深说无常。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几乎每个人多少都有这类体验。我们人生,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地方,要经过许多驿站,年轻的时候,时时处在动荡之中。在每一段路程中,都会遇到与你同行的人,因为一路上彼此的相依相伴,心灵相合而结下深深的友谊,但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不得不坚定地挥一挥手。也许我们还会在哪个人生路段,生命的轨道再发生交集,也许交集的时间非常短暂,只够问一声好,就又各奔东西了。或者只会是如对开着的两辆车,相向而行,永远不再相见了。只有风吹来了一阵他的一点气息,然后便永远了无音信。知交半零落正是表达这样的境况吧。

回想自己这一生,也曾经历过很多朋友的别离。年轻的心曾多么贴近,似乎他们的气息会永远围绕在身边,他们的笑影和歌声,似乎还没散尽,但是缘尽了,朋友渐行渐远。所以常安慰自己说:缘起缘尽,本是一种自然,不必强求,人生状态随因缘演化变迁,惜缘则是。虽然交流手段越来越先进,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依靠文字,用心灵相互守望的闲情。余欢已尽,别了就别了吧,既然生死也是平常,何况聚散呢?细细观察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处不是无常。聚际必散,积际必尽,高际必堕,生际必死。这是佛说的无常四际法,恰是人生真实写照。

李叔同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没有出家,但他是个多情的人,正因为超乎一般人的多情,反而对人生的无常感悟深切。我认为他的出家应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再来读他写给母亲的一首歌。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这首歌,我是在电影《一轮明月》中听到的。他的母亲去世后,他没有按中国传统给母亲行葬礼,而是别出心栽,象西方一样为母亲举行了一场追掉会。他在母亲的灵堂弹奏着钢琴,好像挽歌,使众人流泪。旋律低沉哀婉,当第一声歌声唱起时,我内心受到强烈触动。这首歌词,反复用到了月落乌啼,梦影依稀,人生如梦似幻,瞬息万变。

李叔同的母亲是侧室,他是他父亲六十八岁时生的。他母亲前面还有三个妻妾。他母亲在那个大家族中处境是很艰辛的。李叔同是个孝子,为了躲避政治风云(他曾支持过粱启超和康有为他们的变法),他带着母亲和妻儿住到上海法租界。他的母亲终于离开了那个家庭,过了六年快乐的生活,李叔同也说,那六年,从二十一到二十六岁之间,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为他母亲的快乐而快乐着。他那坚强而超极敏感的心灵,多情善感,可能正缘于他的母亲在大家族中生活得很压抑,他也为母亲而性情忧郁。

当他弹奏这首歌曲时,他那个保守,古板并严苛的大妈内心坚固的围墙被击溃,脆弱地泪水长流,对他说:我死的时候,你也把这首歌给我唱一遍好吗?那个大妈其实对他母亲很苛求。

这首歌用现在话来说,特别走心,当情当景,任何坚强都抵不过它的情感冲击。听着这首歌我想起已离世多年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之恩,突然象电影一幕幕显现在眼前。童年时父亲教唱的儿歌诗句,讲得故事,如今还能重复片断。成长时的点点滴滴的爱,记忆犹新。每次远行,母亲总要为我一一收好行装……然亲人已去天外,断肠在人间。 感亲之恩永垂!这两首歌都是写别离,长亭古道写尽同学友人离别愁,月落乌啼道尽亲人永逝痛。还是无常。

李叔同出家之时,他的朋夏丏尊友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呢?你的太太你的家,你放得下吗?”李叔同答:“如果暴病而死,那一切还不是都得放下!”朋友便知道,他的出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对人生真的看破了,所以放下了。

其实他的出家,就是因他对无常感悟之深,一切都是虚妄,所谓的快乐也只是暂时安慰而已。每个人都不能把握明天,特别是现在天灾频繁,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是那个幸运者。在藏地有些老修行人,吃完饭覆碗,睡觉不脱鞋,晚上不闭火炉,闭关不清理洞口荆棘,因为他不晓得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两千五百年的佛陀只是在城里走了一圈,看到了人类的生老病死,便感悟轮回的周而复始,无有终止。不愿把人身浪费在如梦如幻,虚妄不实的世间法上,舍王位,去寻究竟解脱的大道。“昨日才见杨柳绿,今日已是菊花黄,荣华且是三月雪,富贵等同九月霜。”世间有哪一样不在变化中?

那些别离的愁绪,如果执著只会使自己更受伤而已,既然它也不过是众多无常的自然现象一种,又何必不舍?”生命犹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与其到了那个时候不得不放手。还不如现在把这份执著的心慢慢淡了。

弘一法师出家后闭关研学律宗,整理修复。终炼就成一代宗师,律宗传灯。他戒律严谨,不受尘扰,不宠无惊,生活简朴,不浪费一纸一墨,但心系众生,用多种方式教化众生爱生护生。和丰子恺合作出画册《护生集》,大师配词神妙,语出惊人,流传至今。在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前,预知寿至,不忍视国人悲惨境遇,怀着大悲心圆寂。留下了四个字:悲欣交集。悲众生,欣觉悟。赵朴初先生评论弘一大师:“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丰子恺说:我崇敬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做人,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这世间已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会里也已经是难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实在少有,所以使我十分崇仰。他是性情中人,没有他的多情,就不会对众生生大悲情,出离世间,从而超凡入圣,成为一代高僧。

丰子恺的人生深受弘一大师影响,受过皈依戒,一个在家居士。弘一法师与世间联系,多是通过丰子恺。丰子恺也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他只想利用方便身份和才华做利益众生的事业。其实很多世间佛子都象他一样。信仰在心,众生也在心。他在诗中云: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忽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如此概括了他的人生,虽不像弘一大师的表面样式,但骨髓是一样的了。

(图片来源网络)

高   成  文  学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名誉总编:覃章海   周    兵

总        编:覃亚志

副  总  编:赵先知    张先进    杜旭琼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