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江漂流记

 松滋新镇 2021-02-03

  游   记 

到松江(松滋河)上漂流上近年来我的一大心愿。
近年得知国家将对松江进行疏浚 ,使其具备通航千吨货船直达洞庭湖的功能,另一重大功能就是为洞庭湖补水。同时,实施“一江两岸”老城区改造。工程完工后,松江会恢复从前的繁忙景象,会更像一条大河,新江口也会更像新江口。
松江以前究竟有多繁荣?还有些儿时的、少年时的记忆。
全国各地的水果百货就从新江口河街的码头上岸,巫山李也就是从这里上岸,松滋的皮棉等物产从这里运出。新江口十字街一带是最繁忙的地带,人来人往,水果飘香。装卸运输公司也就建在河堤边,码头工人、马拉的板车成为那个时代力量的象征。靠码头的河堤上还有永远飘香的包子铺,河边有一个水泥做的永远不会流走的趸船。
松江是我人生第一次独自远行的地方。我那时还只有9岁、或10岁的样子,暑假里就独自一人从河码头沿跳板上趸船,穿过趸船再走跳板上客船,到祖父工作地泰山庙油厂(现南海镇福利院所在地)。这都需要十分小心才行,在跳板上走不稳,就会摔入江中。在祖父那玩上几天后,祖父会给我零花钱,在泰山庙后的白杨林送我上船,我又独自回到新江口。在街上找阿婆花2分钱喝一碗一皮罐红茶,然后花几角钱买上半个西瓜,嗨嗨地提回去,爬上毛九坡,在屋旁遇上了妈妈,奔上前去抱着妈妈一阵好哭。妈妈就说,才出了几天门,有什么值得好哭的呢。
那个年代松江边的新江口是一座文化之城,五一路的电影院、京剧团以及车站附近许许多多的小人书摊,滋养着全城老老少少。到图书馆借书看,到新华书店买书的人也总是络绎不绝。
那个年代的新江口也是一座酒城。酒的名最初不叫白云边,而是叫松江大曲,是高粱加松江水发酵后萃取的,后来才叫白云边。
那个年代的新江口还是一座陶器城,俗称罐子窑厂的陶器厂也在青峰山上,毗邻白云边酒厂。用陶土和松江水制作泥胚烧制的龙缸远销东南亚。
那时的松江哺育了一座城,哺育属于一座城的文化。
我爱松江,从小在堰塘里泡大。如今,我每年夏天都要到松江游泳,比之洈水,松江凉爽去暑,更刺激。
漂流松江,始于怀旧,寄望于未来更美好的明天。
看最美日出需要到山巅,看最美江景需要到江心漂流。
有想法不付诸实施,就永远只是个想法。
从网上购得一橡皮充气船,如果不去使用,就永远是一堆橡皮。
6月6日下午,约刘家场文友张先进一同漂流。老张年长于我,多次一起探险游玩。我们曾同登诰赐山,找到垛垛岩,此岩约一丈来高,约10来吨重,立于绝壁之上,属险中之险。他竟徒手攀爬了上去。而游泳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5点多钟,两人短衣短袖,带上设备,从高成大道直抵松江之边。穿上救生衣,然后打开帆布包,拿出气垫船,塑料桨,然后给船充气。还未完全充满,却听到了噗噗的漏气声,放在水上查看,只见水上有漏气吹起的小浪圈,于是发现了船漏气的地方,不知是什么划开了一公分的口子。于是拿出备用的橡皮和胶水,将口子补上。既然是铁了心要漂流,那么补得是否牢靠,只有听天由命。
200元的气垫船是最差的那种,说是可以乘坐两人的,结果我们两人只能背靠背,双腿还得摆出船的两头。这样不利于划浆,两人总是不能协调用力,划着划着船就打起旋来。好在是搞漂流,大多时候,我们就是随着江水边漂流,边欣赏风景。
正是傍晚,夕阳无限好,霞光万丈,从新江口的楼群上方照耀过来。江水初涨,碧水无限的阔远,望不到来处,也看不到去处。除了阳光,江水就是大地的主宰,城市是浮在水上的,桥是浮在水上的,河岸、沙洲更是浮在水上的。只有身在江中,你才以真切地感到松江孕育了新江口,松江是松滋人的母亲河。只有身在江中,你才晃然大悟,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不过是片面之词,如果没有江水的滋润,光有春风也是枉然。
太美了,这些绿色的河岸无比的壮观伟大。一百多年来,无数的人参与了修堤建堤,溃了再建,再溃又建,与江水作不屈不挠的抗争。无疑,新中国成立以来,松江堤岸变得越来越安全。特别是三峡建成后,江水澄清达到8、9个月,洪灾基本远离。如今,虽然已进入了汛期,除在过二桥时,一个旋涡让我受了些惊吓,船舱里打进了一些水外,整个漂流过程都十分平缓,平缓得让我感觉不出在前进,只有对比河岸看,才知道我们在向前漂移。
在新河入松江口,我们开始发现了渔船。有静静泊在岸边的,也有渔民正驾着船正在下网的。在我们眼里,这正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江鱼纯天然、味鲜美,在市场上一直是抢手货,有赖渔民辛勤劳作。多年前,长江就开始实行禁渔制度,今年是3月到6月四个月为禁渔期,松江实行了这个制度没有,尚且不得而知。我们靠近一条渔船,女人划桨,男人下网,姿态从容优美,配合也很默契,好一幅松江晚渔图。我为之拍照,拍视频,好不兴奋。新江口最初起源于渔民捕鱼来此交易而成集市,初名划子嘴。捕渔业作为这座城市起源,应该长久地保留下来,不过要与渔业资源保护相协调发展才行。
天色越来越暗,新江口的灯光亮了起来。这让我感觉新江口仍在不远处,继续前行,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我们也不知到了哪里,于是决定上岸,将气垫船放气,收入包中。
上得岸来,已是晚9点。我们在江上已漂流了3个多小时。在河堤上, 我们乘着月色返回。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才到达泰山庙油厂旧址,我还能依稀辩别儿时乘船的码头处,又走了近2 小时才返回新江口家中。
事实上,我们漂得很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文明和文化就是人类在逐河而居的漂流中传承和发扬的。
中华文明主要包括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说到底就是江河文明,而江河文明说到底就是敢于吃苦,勇于开拓的精神,蕴藏于文化遗存、风俗及典籍记载之中。松江作为一百多年前长江诞生的分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创造了新江口这座年轻的城市和独特的松滋文化,是对江河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松滋文化的特色逐渐丧失,越来越没有特色,松江也变得越来越落寞。
松滋的江河文明、特色文化复兴的机遇在哪?在于恢复松滋河通航,在一江两岸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时植入江河文明和松滋特色文化的元素。比如,在松江上每年端午举行一次龙舟竞渡,在老城区建一个京剧艺术中心,建一个听渔鼓说书观民歌演唱的茶馆,建一个小型的怀旧的影院和包括有小人书的图书馆,建一个小型的松大曲酒厂,建一个陶艺馆,建一个松江竹器社,建一个传统的榨房,建一个传统食品体验馆等等。政府投入,专业引导,民众参与,游客鉴赏.....以此来打造传承江河文明和松滋特色文化的旅游休闲文化区,与新城区遥相呼应,让松滋在发展中不丢掉灵魂,不失为松滋。
漂流,漂流。人生无常,世事变迁,86万松滋人谁不曾漂流过?但永远漂不离心灵的家园。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名誉主编:覃章海  周    兵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杨祖新  杜旭琼

文学总监:卢义宏

文案制作:邓呈静

影像制作:曹   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