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应物,他是白居易的偶像,苏轼对他顶礼膜拜,早年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

 qiangk4kzk8us4 2021-02-03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号称诗王、诗魔的白居易少年时有一位偶像,这个人就是韦应物,著名的诗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作者,在白居易十几岁的时候,韦应物正担任苏州刺史。那时候白居易就暗暗发誓,未来自己在诗文和人生地位上最好能与韦应物比肩。多年之后,白居易如愿以偿,同样出任了苏州刺史,便恭恭敬敬地题碑一块,表达自己“追星成功”的激动。

这位韦应物究竟何许人也,能让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如此膜拜呢?其实若论才华,白居易不一定比得过韦应物。后世那位心气颇高的大诗人苏轼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独爱韦郎五字诗。”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也在望韦应物的项背。

韦应物生于公元737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人。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 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公元791年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少陵原。韦应物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个人作品六百余篇。今传《韦江州集》10卷、《韦苏州诗集》2卷、《韦苏州集》10卷,散文仅存1篇。

在唐代所有的诗人里,韦应物的出身算数一数二的好。他生来就站在了大唐贵族的C位,家中宰相高官辈出,五品以上的地方大员数不胜数。这样的出身至少让他拥有以下两项福利:可以进到最好的学府太学,接受最好的教育;年满十五,就可以无条件地步入仕途。这样的起跑线,已经甩元白李杜等人好几条街了。

年轻时的韦应物,可谓是在纨绔子弟的路上一往无前,好事一样不做,风花雪月样样都沾。能进太学,就是不在里面好好读书;十五岁起有了官职,却拿来当作犯事后的“挡箭牌”。只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就是跟在玄宗的皇帝仪仗里,参加宴会、陪同打猎,一个劲儿的疯玩。

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15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扈从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私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一场安史之乱,让韦应物重新做人。当时玄宗出逃,并没有把韦应物放进自己的随行名单中。于是,这位公子哥只能拖家带口,前往田间地头保命。经历了这一难,韦应物彻底脱胎换骨,再也不游手好闲,开始好好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长安刚刚收复,韦应物就做了周边县城的县尉。

当上官之后的韦应物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尽心尽力地保护百姓、治理国家,抚平战争的创伤。他总是忐忑地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京兆府的水灾现场有他、河南府的重建工作有他。哪怕自己背着药罐子,也要赶着去赴任。

韦应物能有如此大的转变,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他的妻子元苹。韦夫人元苹,字佛力。昭成皇帝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祖拓跋什翼犍之后。父元挹,官尚书吏部员外郎,从六品下。元苹生于公元740年,16岁嫁给韦应物,公元776年九月卒,享年仅36岁。

元苹是北魏皇室的后代,二人的婚礼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举行,可以说自婚姻开始的那天,就只有共苦,没有同甘。而温柔的元苹不仅毫无怨言,反而给予了韦应物极大的支持:韦应物为了生计奔波,元苹就在家处理内事,教育孩子;韦应物开始学习题诗,元苹就陪着丈夫诵读诗书。用韦应物自己的话说,他俩的婚姻是“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在数万首唐诗里,只有韦应物留下了女儿婚礼的写照。元苹不幸先去,韦应物只能独自抚养一子二女。虽然公务繁忙,但他依然尽职尽责,对子女加倍疼爱。大女儿一朝长成,远嫁如意郎。韦应物看着送亲的队伍,发出了肺腑之问:“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天下送嫁的父亲,大抵都有此感伤。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他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用现在的话说,韦应物是“性冷淡诗风”的宗主,几乎永远是一幅安静从容、情绪稳定的样子。写山水,看那首知名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一景,句句白描。

写久未谋面的朋友,只说“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你门口的松子掉啦,爱吃松子的你是不是没睡。写思乡,也不提忧愁,只说“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好像只关心秋雨和大雁。

比起我们熟悉的“望月思乡”,韦应物几乎从不直抒胸臆,只用最朴素的话,说最深沉的情。

历朝历代对韦应物都有很高的评价,他的诗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文人,白居易《与元九书》:'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宋文宪公集》说他鲜于简淡之中,自魏晋以来除了陶渊明,就只有韦应物一人了。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关注、评论、分享,码字不易,请留下您的足迹,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