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已过:夏至古诗漫谈

 读书网事 2022-08-23 发布于河北

不知不觉,夏至已经过去了很多天。

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高温多雨🌦🌧,是夏天的标配。

空调开到最低温度,依旧抵挡不了暑热的侵袭。

冰镇的西瓜🍉和啤酒🍺,这时候成了最好的消暑食品。

有关夏至的诗词还是不少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 注释:

1.璇枢:亦作“璇枢”。星名。北斗第一星为枢,第二星为璇。泛指北斗星。

2.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翻译成白话文,这首诗的意思是:天上的星辰不会停止运动,人间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轮回。
传话给炎暑炽盛的夏日,从今日起昼短夜长,阴气开始上升了。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这一天,夜晚最短,白天最长。过了夏至,白天会越来越短,黑夜会越来越长。古人认为,阳气在夏至这一天走到了顶点,之后便是阴气开始上升。

其实这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此消彼长,周而复始,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同时又在做自传运动,所以当地球运行到一定时间时就会发生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注释:

1.梦得: 刘禹锡的字。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友善,并称“刘白”。

2. 麦秋:指初夏。初夏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引申称初夏为“麦秋”。
3. 齐云楼:古楼名。齐云,言其高与云齐。旧时在苏州子城上,唐曹恭王所建。

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回忆起在苏州的日子,常常熟谙的是夏至的筵席。
竹筒粽子飘香清嫩,脆烤幼鹅味道鲜美。
水乡亭台轩榭很多,吴国风俗崇尚管弦音乐。
家家户户都在(夏至日)准备美酒,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通过舟船往来。
我与你们二人相继任职苏州,撩起帷幔我在前,而你们在后。
苏州与我一起老去,现在我向东望去,对它的感情依旧不变。
洛阳正是麦子成熟的初夏季节,江南已经是梅雨天。
齐云楼上的往事,至今算来已过去十三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是白居易看到刘禹锡的《竹枝词》和《夏至》诗之后写的一首和诗。

这首夏至诗,依次讲了美食、音乐、美酒、交通之后,交代了三人依次为官苏州的共同经历。有风俗情趣,有生活哲学,有感情怀念,深受时人的喜爱,成为夏至诗的名篇。


卢宾客是谁呢?白居易为什么要写给他呢?


据学者考证,卢宾客,即卢周仁,和白居易、刘禹锡一样,也曾做过苏州刺史,后改任太子宾客。三人对苏州的感情都很特殊。

这首诗,作于开成三年(838),诗人67岁,担任太子少傅,被封冯翊县侯,可谓志得意满。在十三年前,即宝历元年(825),54岁的诗人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次年秋即离开,前后一年多。


在苏州任内,白居易开凿的“七里山塘”,现已成为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不得不承认,短短一年时间里,白居易的政绩还是非常显著的,以至于上动朝廷,下感百姓。所以在他离开苏州时,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刘禹锡《白太守行》),百姓恋恋不舍相送的情形,足以看出白居易是深受百姓拥护爱戴的。

在唐朝,刺史是个什么官呢?刺史,全称“使持节某州军事某州刺史”,为唐代州级行政单位的最高长官。

翻看唐代大文学家们的履历表,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有过担任刺史的经历,除了白居易,还有张说、张九龄、岑参、高适、韦应物、韩愈、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杜牧等人。

唐朝的刺史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太守,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刺史是中央派遣的地方管理者,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后来这类官职大多数由科举出身的文人担任,有考察当地文人,监督科举,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作用。

不少文学家在后世以刺史代称,例如岑参世称“岑嘉州”,韦应物世称“韦苏州”,柳宗元世称“柳柳州”。还有一些诗人的诗文集也以刺史命名,如岑参的《岑嘉州集》和韦应物的《韦刺史诗集》。

😂夏天来了,日子还是要过的。

给自己准备一杯香茶🍵,捧一本书📖,静下心来,让我们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