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柔雨丝】| 归途作品:二奶奶走了

 枸杞文学 2021-02-03

      

2020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六日)突然,收到志文小叔的一条微信,说二奶奶走了。我身不由已,只能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大洋彼岸,顿时黯然泪下,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沉痛哀悼她老人家了。可怜的二奶奶在二爷走后的整整六年差七天的时候,她老人家悄然赶赴黄泉与二爷幽会去了。多好的人哦,说走就走了。也不看看她大嫂,人家既是瘫痪十七年的时间,有时候十几天的时间不吃不喝的,但是生命毅然坚韧顽强,那怕是连累一下儿女的生活,但是,只要活着,就可以,留给众人诸多的希望和期待。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家万寿无疆,生命之树长青。


这位刚刚离世的二奶奶应该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了。她与我的关系虽然没有出"五服",但也是隔了辈份的叔伯爷爷家的内人。她的公公和我家祖爷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要不是从小生活在一村一院,说不定还不认识呢。可是,恰好生活在一村一院,后来我们又同住在一个城市。我们两家关系,由于二爷跟我的特殊感情而变得无话不说,越来越亲近,尤其是二爷在世的若干年里,我们彼此相知相依相伴相念相惜相爱相助,有时候觉得真是难舍难分呀!二爷走后的这几年里,我和老婆也常年随儿女漂泊海内外,不时常回家。记得,去年八月十五的那天,我和老婆去她小儿子家里看望二奶奶,她依然是那么的康倩,还给我俩亲自下厨做水饺吃,精气神儿十足,仅仅一年的时间她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二奶奶呀,您老还能听到我们呼唤你的声音吗?我们无比的思念您,爱戴您,可是,可恶的疫情把我们远隔天涯沦落人,就连最后一面也见不上您。侄孙祝愿您老人家一路走好,二爷在天堂等你相随,再度安详宁静吧!

       

我很小的时候,二爷家和我家在一个院子里居住。由于二爷和大伯都与我妈是同年生的特殊情况,所以,同龄的大人之间生活经历和感悟颇为相似,个人关系也就相对比较接近一些。作为小辈的我,也似乎觉得他们更加亲切和善友爱。一大家子人窝聚一村一院,彼此珍重感情盛好。二奶奶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但是心底十分的善良,与大家一直相处的很友好,生活中也是彼此关照有佳。二奶奶特别爱干净,门里门外干净整洁,我们家院子里七八家子人,最她家里干净整洁清爽。还有一手好厨艺,二爷最喜欢吃她家里做的饭。二奶奶虽然没文化但且与二爷相亲相爱,一辈子相敬如宾,大事小事二爷说了算,在家里一句话也不多说,家庭和睦,妯娌团结,邻里关系十分融洽,也是份好人缘。二奶奶特别勤奋朴素,心底善良,宽厚仁爱。二爷在生产队里是会计,是全公社出了名的"铁算盘",中年得志,被公社录用为水利水保员后转正为国家正式干部。也算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了。大家十分的羡慕他的人生。二奶奶年轻时候,虽然贵为干部家属,但是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女性,好像家里家外、对任何人和事、从来都没有仼何要求似的,一切总是服从二爷安排。农村住的时候也常常参加农业社的上山劳动。由于她家孩子少,家庭人口少,所以家庭生活虽然不很宽裕,但是也没有过那种缺吃少穿的生活。十几年前,她害了一场大病,一直吃着西药控制着。身体也挺结实,精气神好,女儿都是干部,家庭也都富裕,二爷一直都是"掌柜的",她在家里享褔的哩。二爷走后,她心里十分难过和悲伤,但她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份的悲痛,她的内心无比刚強,她把一切的悲痛收藏在自己的心里,化悲痛为力量,一直坚强地活着没有倒下,这次突然走了,让我们好留恋的。


        

我的生活里,最直接与二奶奶相处和交往的几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第一件事就是:借她家的窑洞做我的新婚帐房。农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六年的我要与订婚四年的媳妇完婚。我是长子兄弟姐妹六人,家里只有祖爷爷遗留下的两孔石窑洞,一孔住人,一孔放粮食农具等杂物。再没有多余的窑洞居住。我们结婚后寒假住完,就进县城工作了,平时不在村里住。于是母亲想起二爷家的窑洞。他们已经把家搬到县城里住啦。他家和我家一个院子里的那孔土窑正空着呢,商量借用一下给我做新婚帐房,过了年就还给人家了。我想这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就直接到城里找二爷去了,不巧二爷那天正好不在家,我就把家里过事情的想法一五一拾地告诉了二奶奶。一晌不善言表的二奶奶一口承担,"那好嘛,没有问题。空着也是空着。就是窑洞太小了,你们不嫌弃就用吧!"当即把房门钥匙交给了我。我想,有人说二奶奶从来不管家务事,平时任何事情都是二爷爷说了算,今天,为什么如此的慷慨呢?看来人与人之间,如果直接相处一把,表面上看到的事情,多是些误会和偏差。二奶奶本来就是个善良开通的女性。记得一个院子里几十年住下来了,她从来没有和谁争论过是非,也从来没有听到过她和二爷有不和的意见和建议。怪不得人们都误以为她不管事。我们结婚后第二年开春,就进县城工作了。县城里有几十个亲朋好友随了婚礼,我们还没有来及招待。那时候家里穷的一干二净,城里也没有房子,我们都住在单位办公室。到食堂招待又费钱又费力客人也吃不好。二爷家住县城河东卫生局的家属院,院子里面有县卫校的大教室空着。二爷和二奶商量,一百多个人,凑在一起利用星期天,灶房用卫校的,餐桌用卫校教室,接待在他们家里。主食吃羊肉水饺,提前在她家里包好。到时候酒席一撤就可以上水饺也方便。但就是事先得准备好,早上炸油糕压饸饹。完了就要找几个婆姨女子,套饺子皮包饺子馅提前弄好。这许多的事情都是二爷决策,具体的的活都要二奶奶参与亲自干,不但要干活,更重要的是门里门外的卫生,还有水果的清洗摆放等等,这是她家的门户和面子。二奶奶是出了名的爱好人,平时家里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对人又和睦,周围人都夸她。这次若有待慢社会上的名声受影响,这是绝对不能的,累死累活也不能有半点含糊。整个一个上午,套了三千三百多的饺子皮,没挪一下身子。周围邻居多次要替换,她不肯。"我不累,我停下了手,让别人笑话,我为侄孙不紧称。这话不说,我心里也过不去,我孙子家里可怜,没有钱花,城里就我一家能依靠的人,咋不敢给人家误下事儿了","哈呀,你看这老人家说到哪里去了呀,这么大的事,你都帮他们了理的这么好,我们可以做证哩。你快息息吧!"我在门外听见她在家里和邻居拉话的声音。二奶奶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其实,二奶奶就是一个外表冷静内心热火,又特别要强的人。事情过后,她的手掌红肿了几天,胳膊疼的好几天呢!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和我的朋友。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心里像明镜一样清澈明亮。没有她全心投入的支撑和帮助,二爷再亲,也不可能把事情办的如此完美、妥贴、感动人心。



从此以后,二奶奶的家就是我的一条长路。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常常去,一边看望慰问,一边就吃就喝的凑热闹呢。特别是每逢重大选择,我必须找二爷商议,请教二爷给我指导,帮我做决定。她老人家不但没有半点闲话,而且总是高兴高兴地紧吃紧喝,全心投入积极支持。

        

第二件事就是我的工作安排及几件重大的家务事情。因为都在她家里商议,她参与了全过程,但是,从来没有听到过二奶奶语言中,有什么事的抱怨和消积情绪。我师范学校毕业了跟二爷商量毕业分配的去向,有时候要通宵达旦,她要陪伴我爷俩一起到天亮。整晚上端茶倒水,递水果吃。我家在城里盖楼房,我把所有事情都靠在二爷身上,自己常年外出不在家里,二爷没明没黑地赶。搞设计,搞协调,搞物资供应。从批地址到工地施工一抓到底,整整一年她是贤内助;我给父亲修"堂子"二爷爷他一天也没误工,一个多月时间天天在工地检查指导,无私奉献,她每天按时合脚做饭洗衣服,没有闲着也不误事,特别是二爷身上穿的衣服天换一身,干干净净,正正齐齐,清清爽爽,从来没有马虎大意;我儿子结婚,二爷他全面策划,全程参与,二奶奶激动地说"我孙子是个治事的人",她每次都是鼓励和支持二爷好好帮我。我每次找二爷就是一大堆的麻烦事,每次她都给我要做好吃的东西,二奶奶无论蒸馍正是烩菜都是一顶一的高手,后来,她在城里学会了炒菜。她炒的韭菜土鸡蛋特别特别的香,还有包子饺子都好吃。二爷吃了一辈子便意的饭,什么时候要吃什么时候做。农家乐味道,现在想起那种味道,就想起她和善勤劳的神态和容颜。

        

我一直都想不通,她老人家地地道道的一个农村家庭妇女,也没有多少文化,长年累月生活在农村和家里,那里来的这份心劲啊!怎么会听不到一点点的闲言碎语呢?特别是两个儿子结婚之后,婆媳之间就没有一点点的矛盾和意见吗?几十年下来了,的确如此,我从来没有听她说过儿媳长儿媳短,总是儿媳妇"好的哩"一句话。也难怪,她对别人家的事情都是那样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对自己的人更没有任何问题。她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杂七杂八的人和事。一我在她哪里学会了包容。一切事情包容包容再包容。她偷偷地告诉我"不管什么事情,你自已包容了,这世界就太平了"。多么富有内涵和哲理的语言。我不知道她哪里得来的理论或者感悟。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今有过这么一句语录:"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我在想她老人家应该就属于这种人吧,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不做坏事。她不仅仅是对自己家人好,而且对亲朋好友好,更是对邻里邻居的人,还有找二爷帮助的那些人都好。所以,二爷一辈子好人的名声也有她老人家不少的付出和委屈呀!


     


      今天,二奶奶走了。她走的是那样的苍促,那样的平静,那样的悄然无声。她在病重期间他的小儿子,我的小叔偷偷告诉我,说二奶奶十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次可能不行了。我远在异国他乡无法孝敬老人家,我想一定是二奶奶思念她一辈子服侍了的那个人了,果然,她老人家没有挺住,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且永远鼓舞着我们!

        

   2020年10月15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归途,原名,刘台阳,男,汉族,陕⻄延川⼈,1961年7⽉29⽇出⽣,⼤专⽂化。曾经是教师 转⾏政,历任乡镇领导职务,现已离岗。喜欢⽂学创作,在当地刊物和宗谱》中刊发过⼀些⽂章。现居美国加州·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