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赋予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与方法—《市场街最后一站》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2-0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38号

赋予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与方法—市场街最后一站》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每个星期天,小杰都和奶奶一起搭乘巴士到市场街的最后一站。但是今天,小杰为此很不开心。一路上,他不断抱怨着:为什么他不能像朋友那样有自己家的车,而要在雨天里等巴士;为什么他不能跟别人一样有一个随身听;为什么他每次都要来到这个城市最脏乱的地方。

每个问题,奶奶都给他一个富有启发的回答,让他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快乐:熙熙攘攘的城市其实充满生机;日常生活中就有美妙的音乐;为别人献出爱心原来能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奶奶用智慧引导小杰,让他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让他用心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奶奶一句句启迪人心的温暖话语,轻轻抚慰了孩子心里的不平,引领孩子看见生命中的美好!

二、绘本信息

书名:市场街最后一站

文:[美]马特·德拉培尼亚

图:[美]克里斯蒂安·鲁滨逊

译者:方素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奖项:首次同时获得纽伯瑞文学奖金奖和凯迪克银奖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市场街最后一站》是首次同时获得纽伯瑞文学奖金奖和凯迪克银奖的绘本,也是首次得到纽伯瑞文学奖的绘本,可见文字和图画的表现都极为突出,并且获得极大的肯定。

除了在内容和主题上颇具匠心,该书还因插图的卓越艺术感染力获得了2016凯迪克荣誉奖和2016苏格兰王绘本图书荣誉奖。

该书同时还获得了《纽约时报》最佳童书、金恩夫人奖、纽约公共图书馆100本必读书等30多项殊荣。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童书作品呢?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杰和奶奶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乘巴士之旅。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奶奶如常带小杰乘巴士去“爱心厨房”做义工,一路上孩子抱怨不断,奶奶却总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故事中祖孙二人的对话真实来源于本书黑人插画家克里斯蒂安和祖母真实故事,插画家克里斯蒂安从小没有父亲,母亲吸毒是监狱的常客,陪伴他的奶奶告诉他,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也依然可以找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奶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会孩子如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

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是因对人性的深刻体悟和揭示而具有跨文化的价值。

抚摩着这本绘本上的两枚闪亮的奖牌,它不是印刷的,不是压戳的,更不是烫印的,而是一张张手工贴的!这种在现代社会仿佛早已失传的匠人精神,让我深深的感动。

封面选自内页,只是在背景颜色由象征阴雨天的天蓝色变成代表积极乐观,情绪波动大起大落的红色。阅读完全书封面背景色的选择很贴切。

大奖介绍:

纽伯瑞大奖是由美国图书馆学会于1922年为纪念纽伯瑞而创设的奖项。约翰·纽伯瑞(John Newbery)是英国著名出版家,生于1713年。因开创了现代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道路而被誉为“儿童文学之父”。

得奖者必须是对美国儿童文学有杰出贡献者,并以美国公民及永久居民为限,并入选青少年必读书目。自1922年起每年颁发给前一年度最杰出的美国儿童图书作者。它与“国际安徒生奖”齐名。“纽伯瑞奖”每年颁发一次,颁奖对象为上一年出版的英语儿童文学作品;每年颁发金奖一部、银奖一部或数部。

世界上两大儿童文学奖项,一个是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一个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是颁给儿童文学作家的,有时作家的作品不见得是本本精彩;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则是颁给作品的,的确每本作品都属上乘。

【前环】

解析:

环衬跨页的1/4是由一路场景组成的,4幅叠在一起的形成了本书的跨页。画面中以橙色背景中凸显12个白色的物件,像是从背景中镌刻出的一样。这些物件是祖孙俩一路上遇到的人与物的象征。如:小伙的吉他、盲人的狗和眼睛、雨中行进的汽车、避雨的那把伞、装蝴蝶的罐子、最后一站的和平鸽、横跨爱心厨房的彩虹、生活拮据女士的帽子、用吸管喝水的白桦树、小杰梦中蝴蝶等。每一件物品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点亮我们的内心。

【扉页】

解析:

花白头发的老奶奶一手拉着小孙子,一手用雨伞做身体的支撑,步行在通往市场街最后一站公交站的路上。看起来老人很时尚,但嘴角的一条黑色条纹说明了什么!往下看,最后我们一起来发现啊!

小男孩看起来也就5、6岁的样子,跟奶奶去公园?看来这次出现男孩并不情愿,是这样吗?

【起始】

解析:

插画家克里斯蒂安把本书献给奶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是奶奶讲给了他这个故事,并给予他创作的灵感。

这是一条上坡宽阔的路段,行人、汽车络绎不绝,天空布满阴云,他们急着回家吗?

一旁建筑栉次鳞比,但是红黄建筑物中间的白色尖顶小屋很显眼和别致,当然多彩的窗户就更醒目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第1画面】

原文:小杰推开教堂的大门,蹦蹦跳跳地下了台阶。外面的空气,充满自由的感觉,也充满雨的气息。雨,落在小杰身上,衬衫变得斑斑点点;雨,滴在小杰的鼻子上,骨碌着滑落下来。

解析:

小杰和奶奶走出宁静而有约束的教堂,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不可理解的地方,外边自由自在的氛围符合着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乐园,要么小杰急冲冲、跑跑跳跳地蹦下台阶。尽管雨落在小杰的身上,这更增添了一种欢快的气息。

教堂是白色并夹在多彩的民居之中,显得特别肃穆庄重,倒是窗户拼贴的色块很招人。

“雨,落在小杰身上,衬衫变得斑斑点点;雨,滴在小杰的鼻子上,骨碌着滑落下来。”本文语感诗意很浓,采用排比相同句式更加让孩子好理解,我们似乎看到了小杰衬衫的斑斑点点,也看到了雨滴从鼻尖上滑落的瞬间。

绘本并没有交代小杰为何与祖母生活在一起,但从背景材料知这是插画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单身家庭,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第2画面】

原文:小杰赶躲到奶奶的雨伞下,他问奶奶:“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巴士呀?”

奶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轻轻地说:“树也会口渴的。你没有看见那棵大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吗?”小杰看了好久,但他并没有看到奶奶说的吸管。

解析:

当小杰被雨淋湿的时候,他抱怨:“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巴士啊?”奶奶告诉他:“树也会口渴的,你没看到那棵大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吗?”

奶奶完全地接纳了小杰的情绪,语气轻轻地说,这种态度帮助小杰很快消化了那些不适的感受,并转向奶奶引导他做的观察。

奶奶的回答充满了对小树的关爱,树也是会渴的。并把树喝水的样子比喻为吸管,但在奶奶极富想像力的指引下,小杰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奶奶巧妙地转移了小杰的注意力。

不知你看出奶奶的智慧没有,如何正确的看待事物,这是一门大学问。当你觉得下雨麻烦不方便的时候,也许小树确需要雨水缓解干旱,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你的人生或许会与众不同。

阴沉的天空中那把红色雨伞特别醒目,为小杰遮挡住风雨是奶奶的爱,画面中看似吸管的水滴暗示老奶奶隐喻的话题,大树也会渴的,巨大的白桦树占据画面正中,只露出一部分,巨大的伞状树冠在庇护赶路的人。

绘者采用水洼的人物投影,显示雨很大,在这种场景下老奶奶和小杰还依然风雨不误,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寄托。

【第3画面】

原文:等车的时候,他看见雨滴聚集在花瓣上。看见雨水啪嗒啪嗒地打在附近一辆车子的挡风玻璃上。小杰的朋友科比爬进了那辆车,转头对小杰挥了挥手,然后就和他的爸爸开车走了。小杰问:“奶奶,为什么我们家没有车?”

解析:

下雨了,小杰衣服有点湿,他问奶奶,“为什么我们下雨还要等巴士?”奶奶却回答“树也会口渴,你看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呢!”虽然小杰怎么都找不到吸管,但他看到雨滴聚集在花瓣上,听到雨滴啪嗒啪嗒打在汽车玻璃上。

小男孩等车的时候,同学的爸爸开车经过,他问奶奶,为啥自己家没有车,要坐公交车?

不得不承认物质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如果这种快乐来自于比较,则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有时候太在乎比较带来的快乐,而忘了快乐的根本。

这种快乐非常虚弱和虚荣,因为随时都会改变。这也是现代人的焦虑所在。想要量化精神世界,这一法则是行不通的。

【第4画面】

原文:宝贝,我们为什么需要车呢?我们已经有一辆会喷火的巴士了!还有丹尼斯老先生,他总是为你表演好玩的魔术。”这时,巴士嘎吱一声停在他们的面前。好像一位年迈的老人,它叹着气松垮下来,晃晃悠悠甩开了门。

解析:

奶奶一直都很有耐心,每次都用充满智慧的话语回应他的问题。她没有说教,而是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他们有一辆会喷火的公交车,还有会变魔术的司机,下雨虽然不方便,可是树木花草也会口渴啊!

在小男孩羡慕豪车的时候,奶奶并没有酸葡萄式的批评,而是告诉孩子,身处底层,更有机会接触世间百态。

试想一下,生活中,孩子羡慕别人拥有更好的物质,我们是怎么处理的?能不能做到奶奶这么智慧?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斥责、限制或说教?但当我们斥责这份欲望时,却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害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他想要的一切。

奶奶的智慧在于,她不觉得物质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躲雨的时候,你有机会感受雨水的气息;坐公交的时候,你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更广阔的世界,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小杰各有各的好处,没有必要羡慕我们不曾拥有的,我们生活在世界上虽然平凡,但也是幸运的。

车来了,小杰匆匆登上车,却没有顾及到奶奶在雨水中回望着来时的远方,显然这种力量和智慧是在自于信念的支撑。

车来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一位年迈无力的老人,文字的比喻很生动:它叹着气松垮下来,晃晃悠悠甩开了门。要不纽伯瑞文学奖金奖的帽子会戴在它的头上。

他们坐上一辆巴士,踏上一段洞穿内心与灵魂的旅程。

【第5画面】

原文:咦?这是什么呢?”丹尼斯先生一边问,一边从小杰的耳后变出一枚硬币,把它放在小杰的手心上。奶奶哈哈大笑起来,推着小杰走了进去。他们坐在右排最前面的座位,对面的一位男士,正在调吉他的弦。一位戴着头巾的老婆婆,手里抱着一只装了蝴蝶的罐子。奶奶热情地跟每个人打招呼,微笑着说“下午好”。她让小杰也跟着这样做。

解析:

显然这路公交车已经成为他们的老朋友了,特别是司机耍魔术的丹尼斯先生,把找钱变成了耍魔术,让奶奶忍俊不止。

也许没有物质上的富庶,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充实的,虽坐在破旧的公交车上,一路感受到真实的世界,这是坐在豪车上的孩子没法体会的。

对面调吉他的小伙子、侧面怀抱装有蝴蝶的老婆婆都是小杰关注的对象,这在乘车途中和不同的人群面对面接触是非常难得的。

热情的老奶奶和每一个人打着招呼,让我们在同一电梯里都视同路人很不是滋味。乐观、友好、热情的心态和行动我们要等多久。

老奶奶这双智慧的眼睛何乐观的心态,让贫穷的小男孩体验到了比较快乐和原生快乐的差别,虽身处卑微的阶层,但乐观自信,积极奉献,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是多么美的教育理念啊,只有你用心品味,才能发现绘本的美。

小杰在老奶奶的感染和引领下,做着同样的行为,不得不佩服,教育的觉醒是受感染的。

【第6画面】

原文:巴士缓缓向前开动,走走停停。奶奶一边织毛衣,一边哼着歌。小杰问奶奶:“为什么我们总是做完礼拜要去那里?米格尔和科尔比都不用去。”奶奶说:“我真替他们遗憾,他们都没有机会见到波波和太阳镜先生。对了,我还听说特里克西买了一顶新帽子呢。”小杰却望着窗外,觉得很不开心。他看着两旁的车子呼啸而过,一群男孩子骑着自行车在路边跳上跳下。

解析:

奶奶没有责备,也并不刻意安抚,她快乐地织着毛衣哼着小曲,从容淡定地用行动和看似云淡风轻的语言,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纹满全身的男人和手捧装满蝴蝶罐子的老婆婆都是个性化的体现,人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要关乎别人投来的目光。

小杰跪在乘椅上,手扒着车窗,眼睛盯着外边的世界,他看到了什么,图中没有说明。这种显然把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做到了很契合。

小杰和奶奶的对话,巧妙地把故事之前和之后的故事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一个解释和期待。

【第7画面】

原文:一位先生牵着一只斑点狗摸索着上了车。小杰把位子让给了他。“奶奶,为什么那个人看不见呢?”“宝贝,你知道什么叫看见吗?”奶奶说,“有些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的确,鼻子也可以哦!”那位男士一边说,一边深深地吸了口气。“夫人,您今天擦的香水,味道很高雅。”奶奶紧紧地握了一下他的手,大声地笑了起来。

解析:

当一位盲人上车,很多人视而不见,只有小男孩给他让座,从小养成的修养得益于家长的以身作则。小杰又问,“为什么那个人看不见?”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会觉得有一丝尴尬,回答可能只会是“叔叔的眼睛生病了。”但奶奶却说“有些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多么智慧的回答!

盲人先生幽默的搭话“夫人,您今天擦的香水,味道很高雅。”让奶奶特别开心和知足。

我们用什么方式向孩子解释世界,孩子就会建立怎样的世界观。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回答的小小不同,背后都是一整套的教育观。

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小杰;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只是与我们不同。由此帮助孩子去掉偏见。

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没有歧视,去掉偏见?因为我们的孩子也不是完美的,我们的孩子,也注定将是某些人眼中“不同”的一个。

只有当父母取下有色眼镜,帮助孩子坦然接受世间之物本参差百态的时候,孩子不仅接纳了世界,更包容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获得了接纳自己的力量。

是的,就像在最暗的夜空能看到更亮的星星一样。斑斓杂陈,生命孕育。对所代表的负面不是排斥而是兼容并蓄,给予它本应得的尊重,奶奶的话语中透出一种大智慧,平和安宁,怡然自得。

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读到这本书并得以启示,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面对风雨,学会拥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孩子终究是为了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的。

所有的育儿就是育己,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回避,父母认真而艺术的解答就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为人父母是一生的修为,愿我们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拥有一个平凡可爱的孩子。

【第8画面】

原文:接着,上来两个大男孩。小杰的目光一直跟着他们走到巴士的后面。“我也好想要一个随身听。”小杰说。奶奶放下手里正在织的毛衣,问道:“为什么呢?你对面就坐着一位演奏家呀,为什么不问问他是否能为我们演奏一曲呢?”还没等小杰开口,吉他手已经开始拨弄琴弦,唱起了歌。“好好感受音乐的魔力吧!”那位盲人先生自言自语道,“我喜欢闭着眼睛听。”奶奶也跟着闭上了眼睛。小杰和那只斑点狗也闭上了眼睛。

解析:

上了车,看到车上有形形色色的乘客,小杰的疑问依然无穷无尽。当小杰羡慕别人的随身听,奶奶又说“为什么不问问你对面的演奏家能否为我们演奏一曲呢?”随即旋律响起,给了小杰一段在音乐中徜徉的旅程。

车上的人都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小杰也闭上了眼睛。

帮孩子面对欲望,是父母重要的功课。

当小杰被雨淋湿的时候,他抱怨,雨那么大,为什么我们还要等巴士啊。奶奶告诉他,树也会口渴的,你没看到那棵大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吗?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小杰,不要抱怨,换个角度看,你的“烦恼”对其他事物却充满意义。

小杰看到同学坐上汽车走了,他问奶奶,为什么我们家没有车,奶奶回答“:宝贝,我们为什么需要车呢?我们已经有一辆会喷火的巴士了!还有丹尼斯老先生,他总是为你表演好玩的魔术。”

生活中,孩子羡慕别人拥有更好的物质,我们是怎么处理的?能不能做到奶奶这么智慧?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斥责、限制或说教?当我们斥责这份欲望时,就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害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他想要的一切。

奶奶的智慧在于,她不觉得物质是唯一重要的东西。躲雨的时候,你有机会感受雨水的气息;坐巴士的时候,你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更广阔的世界,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小杰——孩子,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那些你忽视的,都是你已经拥有的美好。所有的平凡,本身就是幸运。

【第9画面】

原文:黑暗中,乘着音乐的翅膀,小杰仿佛离开了巴士,离开了这座繁忙的城市。他看到落日的余晖,随着海浪翻滚,看到老鹰一家,在天空中翱翔。还看到老婆婆的蝴蝶,在月光下自由飞舞。小杰快乐地沉醉在乐声中,这乐声让他产生了奇妙的感觉。

解析:

大家闭上眼睛聆听着美好的音乐,黑暗中小杰的视野好像也随着旋律飘到了车外,飘出了喧嚣的城市,看到了日落的色彩在绽放的云朵中旋转,看到了一群老鹰滑过长空,看到了对面老妇人手持瓶罐中的蝴蝶在月光下自由地飞舞,小杰不由得挺起胸脯,陶醉在音乐中,感觉获得了魔力。

我很喜欢《市场街最后一站》的诗意,雨天,空气里有自由的感觉——盲人对奶奶说,我用鼻子看世界,你今天的香水很高贵;小杰闭上眼睛听音乐,看到落日余晖,海浪翻滚,群鹰翱翔,月光蝴蝶。

当他们终于到达终点站,小男孩的郁闷已经一扫而空。

作者善于用图像说故事,用亚克力颜料、压印和拼贴作画,充满童趣的画风,搭配简略的黑线与鲜艳明亮的色块,充满能量、活力十足,让这个温暖又动人的故事立体而鲜活起来。

孩子眼里看到的绘本和大人眼里看到的绘本,往往是不太一样的。就像大人们看到荷花,十之八九会立刻想到“出淤泥而不染”之类的诗句,即便荷花就在眼前,看时也是隔着一层。读绘本时,大人们的联想往往形而上,受到后天生活经验与教育环境的影响,因而更关注绘本的启发性,而小孩子对绘本的喜爱则更加的纯粹,去除了“说教”的气息。因此,读这本书时,孩子们只要走进小杰的世界,跟着他一起聆听,一起发问,一起观看,一起行动,就能够收获满满的惊喜与感动,成长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发生。

有人认为奶奶的回答虽然富有哲理,但是孩子们大概理解不来。其实就算如此,也不推荐家长对这类语言作出过多解读。就像书中的小杰,他也未必都能在字面上懂得奶奶说的话,但是奶奶回答问题的态度,包括她的神态,语气,音调,都会激起小杰内心的共鸣,那是另一种懂得。

原来人与人之间哪怕再短暂的相遇,也可以如此温柔、善意,宛如奇迹。在我们这个“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国度,不知道这样的故事能不能起到一点点解毒剂的作用?

【第10画面】

原文:演奏结束了,小杰睁开了眼睛。车上的每一个人都鼓起了掌,包括那两个站在后面的男孩。奶奶瞥了一眼小杰手中的硬币,小杰会意地把硬币投进男士的帽子里。“市场街最后一站到啦!”丹尼斯先生大喊一声。

解析:

当吉他手拨动琴弦,每个人都闭目静听,那是一个未曾触碰过的美妙斑斓世界!演奏家当场表演音乐,征服了在座的乘客包括那两个大男孩,小男孩在奶奶示意下还送给他一枚硬币。

最打动人的莫过于奶奶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回应,安慰着一个孩子的小小抱怨。她没有讲道理,没有批评教育,她用跳脱活泼的话语,她以身作则,指引孩子去发现平凡中蕴藏的美好,真是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并且这一切都流于自然,必是源于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坦然积极的心,接纳生活中的种种,于是,哪怕是眼前的苟且,都能开出一朵花来。

可以看到,奶奶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虽然小杰一路在抱怨,但他依然跟随奶奶努力体会。在吉他手演唱完毕,奶奶只需要一个眼神,小杰就会主动将硬币投进了帽子--我看到,这个孩子心地的善良。

孩子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家长给他们展示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根源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眼中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能像奶奶这样,首先自己拥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总是看到事物美好一面的心灵,并且用行动的力量,和孩子接受的语言,润物细无声般的传递给孩子吗?

身处平凡,亦是一种幸运吧。因为真正的生活之美,大抵都藏在平凡中。

到站了,小男孩没有了抱怨,高高兴兴地跑下车,而老奶奶却不忘和老朋友道别。

马路边的垃圾桶和外溢散乱的垃圾给出了一个暗示的信号。

【第11画面】

原文:小杰走下车,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破破烂烂的人行道,坏掉的门,窗户上的涂鸦和用木板封住的商店。他抓住奶奶的手,问道:“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脏?”奶奶笑了笑,指着天空,说:“小杰,有时候,当你身处尘土之中,反而更能体会什么是美好。”

解析:

奶奶带着小杰来到这个地方,显然是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小杰抓住奶奶的手又忍不住发牢骚,问道:“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脏?”奶奶笑了笑,指着天空说:“小杰,有时候,当你身处尘土之中,反而更能体会什么是美好。”

这句话,似乎一时很难理解,或许等到长大后,小杰就会明白的。但小姐能认识到“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脏?”就已经成长了。

这段路程是他们每星期日从教堂出来穿越城镇前往爱心厨房的必经之途,可是今天小杰的感受却不一样。他开始奇怪为什么他们没有像朋友科尔比家那样的汽车,而必须站在雨中等巴士?他为什么没有汽车上那些男孩拥有的苹果音乐播放器?为什么他们老在肮脏的街区下车?这一个个问题无一不是在质疑身边的不平等,都会叫大人感到难堪而难以作答,但是每次他都从祖母那儿得到了正面的答复。

反观绘本的开篇第一句“小杰推开教堂的大门,蹦蹦跳跳地下了台阶”。两相对照,文字中显然充满了宗教的隐喻。也就是说,在绘本中,小杰的心灵之旅,以及祖母箴言式的教诲,是伴随着宗教之光的照耀甚至受其含蓄地牵引的。

我们的身边到处有美的事物,大自然中的午夜星辰、晨露朝阳、平湖秋月、丛林山川,我们许多人却把它视为平常,但那熟悉的冬天的雪景、春天里嫩嫩的绿、夏天的荷叶和含苞的荷花、秋天金黄的落叶等,融合了很多美的意境。大自然的美取之不尽,家长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导孩子,带孩子去体验,感受它们的美。

我们更要引导孩子贴近生活,因为人间真情就像我们每天沐浴的阳光一样,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身边;这样,孩子自然能学会在生活中慢慢品味、细细思考。才能体味到生活的美好,感悟到生命的灿烂。

【第12画面】

原文:小杰看见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爱心厨房的上方。(注:爱心厨房是施舍食物给穷人的地方)他不明白,为什么奶奶总是能够在他想不到的地方,发现美好的事物。他又环顾四周,看见一辆巴士消失在拐角,看到破旧的路灯散发着明亮的光,还有墙上一只流浪猫移动的身影。

解析:

相较于上一画面,这页是一张远景图。高低错落的建筑已经显现,雨后的天空也变得晴朗,顺着奶奶手指的方向,小杰看到一道完美彩虹,横跨在爱心厨房(这是一个旅店的标志,里边承载着这一功能)上方。

我们总说,生活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却不知道,这种发现是抵挡人生严寒的力量,使生活之美丰盈而深刻。

这双眼睛,当他长大成人,就是遭遇生命挫折时,跳脱生命沉重的引力,还能发现身边飞舞的蝴蝶。“发现不完美中的美”的智慧,将陪他独立挨过生命的寒冬。

市场街最后一站是爱心厨房,这里是施舍穷人食物的地方。故事的结局同样也是寓意深重。奶奶是个善良的人,她用心来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在感化孙子小杰。

最后小杰也终于开始思考,为什么奶奶总能看到生活的美好?于是他也开始留意那些不经意的细节,美丽的彩虹横跨在爱心厨房之上,路灯散发明亮的光,还有一只和他捉迷藏的小猫咪。但是猫在画外,我们是看不到的。

其实,这是一个隔代养育的故事,在美国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故事,恰恰是这样无心插柳的作品风靡了中国这样一个隔代养育非常普遍的国家。

【第13画面】

原文:小杰看到窗内很多熟悉的面孔,小杰说:“奶奶,我很高兴我们又来到这里。”

解析:

奶奶每周带小杰来这里帮忙,小杰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他很开心和奶奶今天来了。

你还记得,他们到达最后一站,小杰不喜欢总在肮脏的街区下车,问奶奶这是为什么?奶奶的回答更加微妙:“有时候,当你身处尘土之中,反而更能体会什么是美好”直到随奶奶进入了舍汤厨房,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感到了温暖,小杰才不由得说道,“我很高兴我们又来到这里。”

奶奶总是会用独特的视角,乐观积极地解答孩子的抱怨和困惑,无形中教会孩子与这世界温柔相处。孩子也不断感悟。

故事里的主角小杰和奶奶一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盲人、需要帮助的人、坐轮椅的人等等,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并不像童话中描绘的那么美好。因此,小杰开始困惑,开始抱怨,开始比较。这像极了我们身边的那些总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的孩子们。他们不知道满足,总是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好,总是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个时候,真的很需要一个奶奶这样的人物,来开导孩子们,如何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我们既可以抱怨生活,也可以对生活充满感激。“有时候,当你身处尘土之中,反而更能体会什么是美好”。而每个看似“与众不同”的人,其实都有值得尊重的一面。

这里给孩子们一个作业,让孩子们在后续图中找到这三位熟悉的面孔。

结合之前的两幅画面,这三幅图是小杰和奶奶下车后行走的路径,由中景-远景到特写,从爱心厨房在整体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到一个橱窗的打招呼,更加细微的把爱心厨房的环境、人群做了整体说明和铺垫。

当然他们前面的人是从商店买东西出来的人了。

【第14画面】

原文:小杰以为奶奶会哈哈大笑,但是她没有。她拍拍小杰的头,说:“我也很高兴。小杰,开始帮忙吧!”

解析:

当小杰和奶奶走到爱心厨房,跟每个熟悉的朋友打招呼,奶奶招呼孩子来帮忙,我们看到一个主动给奶奶递碗,微笑的孩子。你看到那熟悉的三个身影了吗?

那一刻,你会为这对祖孙肃然起敬,付出和爱,于他们而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就是他们的日常,贯穿他们生命最普通的东西。人生到一定时候,你会明白,可以消除内心匮乏干涸的,从来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可能小杰去“爱心厨房”做义工只是感到好玩,并不能理解过程的含义,也许孩子有一天终会明白,付出而不是索取才能带给我们内心真正的丰盈。

小杰面临的环境,在贫富差异越来越大的今天,在我们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代替爱的今天,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

财富会消失,地位会反复,而从最日常的生活中获得幸福滋养的能力,却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画面中人来自不同的种族(黑、棕、黄、白)、不同习惯的人群和不同的年龄,但共同的一点是生活更加贫困的一族。贫富差距总是存在的,有能力的人献出一点爱心和温暖,拮据的人就多一份生活的保障和爱的回馈。

这些人是这里的常客,包括爱心厨房的义工。互相打着招呼,举杯寒暄,共渡难关。

这些人服饰和装束因民族特色而不同,但都是由一些不同规则、不同颜色的色块粘贴而成,只是具象而非神似。蓝眼睛、黑眼睛、绿眼睛更多体现的是不同。

两菜一汤很寒暄更多体现一点爱心,爱心是一种觉悟和态度,并非衡量人与人的标准之一,但给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社会将会更和谐。

这张画面集中了众多人物,让孩子体验人的千姿百态。当然不要漏掉小杰身在义工行列啊!

文字中小杰凭着先前的印象,奶奶看到老熟人会展现她固有哈哈大笑的风格,奶奶只是拍拍小杰的头,表示认同小杰的高兴的心态,一同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中。但没有在被救济者面前大笑,那样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而产生压抑。

画面背景色为天蓝色,是大海的颜色,代表博大胸怀,永不言弃的精神,和谐世界。在心理暗示来说,天蓝和粉红色一样,都是"安抚色",是令人安静并放松的颜色。

而桌面的白色寓意着公正、纯洁和超脱凡尘与世俗的情感和世界。

【第15画面】

解析:

忙碌了一天,返程等车的空挡,老奶奶悠闲地织起毛衣,倒是小杰没再东张西望,而是平静地把书捧在胸前,没有了来时的贪欲,增添了一份安然。

候车亭的垃圾箱已经外溢,祖孙俩仍像没有发现一样,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仍在地上的垃圾是不良的行为或者是管理者的不善,但祖孙俩好像视而不见,在他们的内心看到的更多的是温暖、善意的一面。这就是看问题的方式,不要总钉在负面,而要看到更好的一面。

《市场街最后一站》作者马特·德拉培尼亚在采访时说:“无论你住在哪里,世界都是荒凉的地方,到处都是悲伤。我只想说,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看到丑陋的一面,或者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的一面,即使到故事结束我也不觉得小杰被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奶奶只是顺势往前推了下,让小杰朝美好的一面前进一步。即使小杰将来长大了,也许有了美丽的妻子,也许有了可爱的孩子,但是他还会有同样的挣扎,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怎么努力看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挣扎着过来的。”

《市场街最后一站》回答了我们教育理念的四个问题:

一: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欲望

孩子的欲望是干净的,但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欲望则是父母的恐惧和担忧。但是小杰的奶奶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你看我们能感受到雨的自由的气息,我们已经免费得到了。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比如阳光、空气和雨露。

二:我们该如何培养一个没有偏见的孩子

在公交车上小杰问他奶奶,为什么那个人看不见呢?奶奶的回答是,你知道什么叫看见吗?有些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而盲人的回答也很有趣,他说,是啊,我还可以用鼻子来看世界的。

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

当小杰埋怨去的地方脏乱差的时候,奶奶说,你不要向下看,你看雨后天空出现了彩虹。无论你住在哪里,世界都是荒凉的地方,到处都是悲伤,但是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是可以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看到丑陋的一面,或者努力发现美好的一面。

四:付出与索取之间,哪一个更快乐?

永远记住施比受更有福。付出得到的快乐远远大于索取得到的满足。学会快乐,付出比索取更加接近这个状态。

回过头我们再看故事开始留下的悬念:为什么老奶奶的面部有一条看似的疤痕。

这是一张合成比较图,书中不同处和不同年老的人面部人有一条或两条黑色条纹,我理解是年老风霜在脸部的体现,特别是在嘴部两边更能体现这种风霜的印记。人老了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活力,但阅历让他们有了看世界的不同视角。你认为是这样吗?可以问问孩子的认识!

【后环】

解析:

在小杰和奶奶搭乘巴士,去往市场街的路上,小杰遇到有“缺陷”的人、遇到贫苦的困惑,甚至内心的欲望,奶奶都不动声色、泰然地做出回应。

所有平凡,都是幸运!所有幸运,只因感恩!这是《市场街最后一站》告诉我们的全部事实,也是留给天下人的最重要的财富和获得幸福的力量。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那些你忽视的,都是你已经拥有的美好。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七彩阳光、充盈空气、血脉亲情、默默友情、倾慕爱情、人生目标,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意志、还有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还有春风、还有细雨、还有皎洁的月华、还有灿烂的星辉…… 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事物,都是免费的啊!

再不要对着苍天唉声叹气,再不要对世事心存芥蒂。小杰未谙世事纵然横向比较,老奶奶用善意的眼光引领让小杰感恩这一天。

《市场街最后一站》很独特,把诗意、细腻和温暖表达得天衣无缝。带着这种柔光和善意,再看到日常熟悉不过的场景,也有了别样的体验。

【封底】

解析:

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奶奶带着小杰乘巴士去“爱心厨房”做义工,一路上小杰抱怨并困惑不断,智慧的奶奶则总能轻松而温暖地化解。

本书以一个智慧的长者、一个纯真儿童的不同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一趟平凡的巴士之旅,奶奶用她积极热情的人格魅力、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小杰——我们既可以抱怨生活,也可以对生活充满感激。而每个看似“与众不同”的人,其实都有值得尊重的一面。

一颗用吸管喝水的大树,一辆会喷火的老巴士,一位会变魔术逗孩子开心的巴士司机,足以带给我们快乐!

一个满身纹身的光头男人,一位抱着一罐子蝴蝶的老婆婆,一个彬彬有礼的盲人和他的斑点狗,一个抱着吉他的歌手……每位乘客背后都隐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作者希望鼓舞那些成长过程中总是觉得缺少些什么的孩子,可以用心感受并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就像奶奶对小杰说:“有时你被尘土包围,你才更容易发现美。”

很简单的故事场景--从教堂外,到巴士上,到市场街的最后一站;很普通的故事情节--奶奶带着小杰走出教堂,搭乘5路巴士,在车上遇到一些人,有一些交谈,到市场街的最后一站下车,抵达目的地--爱心厨房。

但为什么有一种柔软的力量敲击心灵?

《市场街最后一站》:我们把孩子带到一个物欲横流、常常以财富来定义人价值的世界,这是我们无力改变的现实。但我们却可以尝试让孩子了解,物质财富并不是世界全部的美好所在,物质享受也不是人生幸福的真正来源。

在这段行程中,祖母帮助小杰看到了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周围世界的美而有趣的东西。小杰与奶奶的行程不是一次简单的巴士之旅,而是富含多层感受的经历,他发现了身边的美妙音乐、大自然和人们。小杰的问题很常见,而奶奶的回答则充满了温柔的智慧。直到他们抵达市场街的最后一站,奶奶引导着小杰变成了一位能够见证美丽的男孩。

书的封面、封底及书中的插图都色泽鲜艳,风格犹如中国的布贴画,尽管视角是接近孩子的平面图,且线条较粗,但每一幅图都恰如其分地配合对话,展示了小杰眼中的世界。《纽约时报》这样评论道:“简单形状、明亮调色板和平面角度,掩饰了他对丙烯酸和拼贴的成熟运用。他的城市景观多样而友好,并没有忽略现实的冷酷:展示了垃圾、涂鸦、安全护栅和舍汤厨房。他以这最后的细节提供了一个温和的节点,让读者意识到奶奶和小杰一直就知道的一个秘密:他们是在前往救助更穷的人的路上。也正是这种代际关系的温暖,使这本书非常令人满意,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对与他们分享此书的成年人来说。”

根据《市场街最后一站》改编的儿童剧,由北京睿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中信出版集团小中信童书联合出品,已于2017年4月14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这是一个诗意、细腻和温暖的故事,会直面赋予孩子发现生活之美的双眼。

四、作者信息

马特·德拉培尼亚,美国《纽约时报》畅销少年小说与童书作家,纽伯瑞文学奖金奖得主,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作品广受好评。马特讲授创意写作,并且走访全国各地的学校。

克里斯蒂安·鲁滨逊,美国知名插画家、动画家,加州艺术学院毕业,曾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芝麻街工作室等著名动画公司合作。作品曾获凯迪克银牌奖、金恩夫人图书奖插画银牌奖、怀特朗读绘本奖银奖等多项大奖。克里斯蒂安从小和奶奶一起搭公交车,就像书中的主角小杰一样。在往来城市的公交车上,他经常做白日梦,为行色匆匆的人们编织故事。如今,他很高兴自己是个插画家,能够用图画说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