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格来说,寺院门殿的两大护法金刚,不能称作“哼哈二将”!

 传统文化管窥 2021-02-03

佛教寺院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称为“三门殿”,也叫“山门殿”。

(有的寺院只有一座大门,也称“三门殿”。)

之所以叫“三门殿”,按佛教义理的解释,是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据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大智度论》说:“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又说:“是三解脱门,摩诃衍中是一法,以行因缘故,说有三种:

观诸法空,是名‘空’;于空中不可取相,是时‘空’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为三界生,是时‘无相’转名‘无作’

譬如城有三门,一人身不得一时从三门入,若入则从一门。

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

所谓“涅槃城”,即解脱超越的境界;“涅槃城”之三门——“空、无相、无作”,即走向解脱的门径。

而佛教寺院本是僧众清修之地,通过修行达到解脱超越的境界,即“涅槃”;

所以,寺院的大门也就被类比成了“涅槃城”之三门。

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通常塑有两大金刚像,身材雄伟,怒目圆睁,神态威严,手持金刚杵,担负着守护佛法的重任。

佛教传说,佛常有五百金刚随从侍卫,由于手持金刚杵,所以又称“执金刚”

五百金刚的首领,因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知,故被称为“密迹金刚”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三门殿内的两大金刚像,在表情上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即:

左边的金刚怒颜张口,右边的金刚则忿颜闭口。

按照佛教的解释,左像张口发“阿”声,右像闭口发“吽”声

这两个字源自梵语,‘阿’是开口时首先发出的声音,为一切字、一切声的本源;‘吽’是闭口时所发出的最后字音。

因此,二字象征了诸法的本初与终极。

在密教经典中,此二字又有多种解释,如:

‘阿’为《大日经》的种子,‘吽’为《金刚顶经》的种子;

‘阿’为大日如来的种子,‘吽’为金刚萨埵的种子;

‘阿’表菩提心之义,为求正觉的起点;‘吽’为涅槃之义,是菩提心之结果;

等等。


而在我国民间,人们受《封神演义》的影响,通常将三门殿内的两大金刚称为“哼哈二将”

在《封神演义》中,“哼将”郑伦本是商纣王方面的一名部将,乃冀州侯苏护的督粮官,能鼻哼白气制敌;后随苏护归周。

“哈将”陈奇也是商纣王方面的一名部将,乃青龙关总兵邱引的督粮官,能口哈黄气擒将。

二将最终都战死了。在姜子牙封神时,将郑伦、陈奇封为负责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的正神。

于是,民间就将镇守佛教山门的两大金刚,称为“哼哈二将”。

严格来说,这是不符合佛教经典的,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包括民间文化)不断交融的历史。

从修佛的角度看,还是要理解护法的真实义,是在护每一个修行者虔诚的心,从而明白进得山门,便应认真对待佛法、礼敬三宝。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