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爱迪生,和他在镇江建成的江苏省第一家公用电厂

 镇江风情 2021-02-04

1895年初,一个寒冷的夜晚,郭家三兄弟在皖北亳县的老宅里围炉而谈。

郭家原是亳县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但经历过晚清以来的一系列剧变,让这个家族的经济大不如前。老大叫郭黻臣,管理着家族的土布生意;老二叫郭品翰,走的是读书仕途路线,但一直没考取功名;老三叫郭鸿诒,字礼征,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刚得了秀才的功名。三兄弟都为家族的前途忧心忡忡。

都说家里最小的孩子,心思最活络。家庭会议是讨论如何打开出路,重振家业,老三读过一些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论著,眼界就比两个哥哥高了一筹。他知道知识和人脉的重要性,向大哥提议让他先到南京求学,开阔视野,再谋出路。

恰好这时,近代史上实业名人、状元张謇在南京文正书院当院长,于是,郭礼征带着家里另一个弟弟郭文彻就到南京上学了。

毕竟是大家族出来的子弟,这两兄弟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让张謇院长特别器重,在教学日记里写下“亳州二郭,鸿诒文彻”的赞语,特别是郭礼征,特别受他喜爱,亲笔赠送了他一副对联:苟有良田何忧晚岁,譬诸宝剑世之干将。

郭礼征和张謇也走动得特别勤,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也受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最深。三年后,郭礼征又去了上海汇文书院读书,进一步学习西方近代科学。

在上海,他接触到更多的人脉,并常为报纸写稿,和上海报界有密切联系,这样他的信息面就更广了,随之而来的,是他坚定了办实业的信念,他的志向就是办实业,为了办实业,他可以弃学、弃政,而去从商。

有一次,他翻看报纸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清政府曾下令禁止上海各铺户使用电灯,理由是电灯会引起火灾和人身伤亡。

另一张报纸上,登了一张漫画,画了一个初到上海的外乡人,把旱烟袋凑到电灯上点烟。

他一边感慨国人的愚昧落后,一边产生了创办电力工业的念头。

这个念头,让他身边的人很吃惊,劝他不要搞电,因为当时清政府也没什么扶持科技产业的政策,电力工业投资大、周转慢、见效小,还不如搞纺织工业,民用产业毕竟资金回笼快。

不过这时候郭礼征已经下了决心,当时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电力工业,但全是外国人配套租借的设施,华人无权过问。他暗想,中国人一定要从洋人手里夺回电力经营权。

为了争取清政府的支持,他找了老师张骞疏通,捐了一个五品候补知县,在江苏候补。1901年,他来到了镇江,住浮桥巷。

就是在镇江的岁月,他成为了江苏省第一家公用电厂的创始人。

郭礼征

01

镇江是出了名的水陆码头,交通发达,商业兴旺,就和弟弟郭霄庭商量在镇江创办电灯公司。

开电灯公司需要的资金很大,他先在大哥郭黻臣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肥皂厂,一边积累资金,一边把家小都接来镇江。

1903年,他听说英国关税洋员准备扩建沿江马路,到时候肯定有洋商来开办电灯公司,镇江的夜间照明权就要受制于人了。从这年开始,他由个人积累资金转为求助社会征集资金。

有难题,找老师。他先去请教老师张謇,张謇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江南要事之一”,答应给予投资。郭礼征又请老师给电灯公司赐名,张謇题名“大照”,告诉郭礼征:我办实业目的是为了强富华夏,光大中华,因此我为厂起名都是“大”字当头,大生纱厂、大达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不都是“大”字领先吗?你这个公司叫大照,取光明普照的意思。

既然帮学生的厂起了名,那么建厂的事情,老师就要多劳心劳力了。张謇亲自陪同郭礼征去北京疏通。在京城,张謇还把郭礼征带进皇宫,恭请老佛爷慈禧太后手谕江苏巡抚协助办理。

但慈禧太后对这些现代工业不怎么待见,说:电这玩意不是好玩的,昨个儿皇上宫里用电走火,差点烧起来,我看就算了吧。

在北京城被太后泼了一瓢冷水,还好有老师张骞鼎力支持。张老师介绍他认识了常镇道道台郭道直,两人叙了本家,从此过往甚密,得力非浅。郭道直及时向江苏抚院呈递了禀摺:电气灯简便灵捷,保无火险,上海等处早就盛行了。镇江是商务繁盛的地区,如果不赶紧创办,马上这个领域洋人就要来占领。这事要加紧!!

这一年秋天,江苏抚院批示:赶紧办!

“大照”准予立案后,郭礼征发电报请来在亳县的兄长郭品翰,来镇江帮他募集资金,并预定招股一千,筹银十万两,同时四处察看,寻找合适的厂址。

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大照”项目筹集了三万多两白银的资金,除了各富绅巨款投资外,最大的股东是张骞、周美权(两江总督周馥的孙子)和郭礼征。

为了找合适的厂址,郭礼征又通过张骞和郭道直沟通,想要城外东荷花塘船坞官地九亩作为建厂基地,郭道直也个爽快人:这样吧,地我来出,就算以地入股,股份算在他的名下。

资金厂地落实后,就向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等这些款子付出去后,三万多两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时候厂房还没有建设,杆线急需架设,加上其他配套设备一无所有,资金缺口还是一个大窟窿,郭礼征为此心急如焚,只好再去找老师张謇帮忙。

所以说有个好老师非常重要,张謇不仅满口答应,而且对郭礼征再三安慰和鼓励,并立即吩咐大生纱厂借给“大照”一笔资金,又跟郭道直商量,“拨供公款一万两”扶持。

这时候,郭礼征背后的家族也全力支持他了,从商的长兄郭黻臣倾囊相助,郭礼征的夫人韩氏将陪嫁的金银首饰全部变卖,来帮他度过难关。

就这样,郭礼征勉强筹到股银十万两,建厂工作顺利进行,到1904年,厂房建成。

02

1905年,从国外订购的两部直流发电机和锅炉等设备陆续运到镇江,从此中国商人经营的大照电灯公司,开始有了自己的发电机。

当时公司还没有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一切装机试车工作均由随机来华的技师帮助进行。此后,又聘请了留德博士王小徐为电气工程师,招工培训了一批青年技工,还陆续聘用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宁波铜匠,充实了厂内的技术队伍。

但在创办期间,遇到的难事一箩筐都说不完。当时的镇江和全国一样,还是一个风气不开、科学不昌的落后阶段,不少人视电杆为不祥之物,白天你刚栽好,晚上就被拔了。

更厉害的是,很多人聚众到“大照”门口闹事,说“大照”坏了他家的风水,要求“大照”赔钱。

遇到这些事,“大照”一边派出员工和老百姓反复解释,一方面郭礼征带着工人亲自上门劝说,历时7个月,才说通了城里大部分人家。还有少数人纠缠不休,只好通过地方政府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张贴布告,出动官兵护卫栽杆,终于让杆线全部竖起来了。

这一年八月的一个晚上,大照电灯公司开始试机,历时一周。在一个夜晚上灯了,大照电灯公司灯火辉煌,一片光明,前来观看电灯试机的人群络绎不绝,几乎倾城而出,万人空巷,场面和当时都天会盛况一样。

从此,镇江及周边地区人民都知道了电灯的好处,比油灯好百倍,开始安装起电灯来。

与此同时,大照电灯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张謇任董事长,郭礼征任总经理,郭品翰任协理,1905年10月正式发电。

1906年,大照取得了清朝农工商部第一号执照,成为江苏省华商第一家公用发电厂,在全国也可以说是“开民营之先河”。

创办过程中,郭礼征四处奔走,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因此受到了各界人士和全厂职工的尊重。

大照电灯公司创业初期,只有灯头一千盏,用户都是商店、作坊和士绅。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物力有限,用户用电也没有电表计度,而是以灯头计算收费,所以亏损很大。但用了电灯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还是电灯方便,纷纷申请安装灯头,用户开始增多。

随着用户的增加,原发电机超过了负荷,郭礼征又订购了两台交流发电机,但也只能晚上供电,白天不能供电。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江河日下,“大照”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官府的勒索,地方势力的排挤,地痞流氓的捣乱,特别是英租界的百般刁难。

当大照电灯公司把杆线架设到租界境内的时候,英租界工部局(管公共治安警察局)即以“所树电杆并未十分坚固,恐倒塌伤人或者遭火患为”借口,不准树杆子。虽然郭礼征出面多次交涉,仍然无济于事。

直到1908年,由于西门一带已经普遍使用电灯,而英租界没有电灯,租界内的两千多居民十分不满,要求通电,英国人无奈,.只得答应“大照”公司来树杆子。

但英国人是出名的搅屎棍,又附加了不少苛刻条件:如夏季白天要供电;并强行要求“大照”要以250两的高薪聘用英国工程师,而当时租界的每月电费还不足200两。

“大照”慑于洋人权势,只好忍痛接受,向租界供电。但不久,英租界工部局见办电厂有利可图,又撇开“大照”自办水电厂,一切损失分文不偿。(后来在1927年镇江收回英租界的时候,又将租界水电厂中的电气部分的机器高价卖给了“大照”。)

除了洋人的压制,连年的动乱局势对“大照”威胁也很大。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镇江时,人心浮动,市面萧条,不仅用电者减少,厂内职工也惶惶不安。郭礼征虽告诫员工:各安职守,擅离者开革,坚守者奖励。但也只能对厂内职工起一些安定作用。

1913年,张勋的辫子兵在南京骚乱,波及镇江,“大照”损失不小。后来郭礼征在股东会上的报告中说:“癸丑宁乱事起,七月初二扬、镇两年冲突,象山开炮,全埠商民奔逃,十室九空,一日数惊……。市面灯数减少,灯费拖欠损失。”

1924年发生苏浙战争,江苏和浙江两个军阀为了地盘大打出手。镇江的居民店铺搬得搬,跑得跑。以致上个月的灯费都没收取,镇江城就空无一人了。军队还要摊派,“灯费损失及军事垫款共12302元。”(大照十九届账略)

1925年的7、8月间,孙传芳率领的北五省联军在龙潭和北伐军接火,孙率部驻扎镇江,“由七月至九月,镇地家家户户住有军队。”(大照第廿二届账略),孙传芳部队不仅自己带有铅条,沿街挂线,随意接火,还派员到“大照”借口充军实饷,勒索巨款。

郭礼征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既要对内安抚,刻苦经营,又要对外周旋,在夹缝中生存。

在建厂后二十多年时间里,虽然几经波折,险些倒闭,但郭礼征都坚强的撑过去,不仅没有停止过供电,而且资金有所增加,到了1927年,股本增加为70万元。

作为民族实业家,郭礼征也密切关注革命形势,和革命党人保持着联系。1911年孙中山到上海,上海召开盛大的欢迎会,欢迎孙中山先生。郭礼征曾以实业界代表身份,赴沪参加欢迎会,亲聆孙中山先生教诲。1922年,直系军阀抬出黎元洪复任总统,黎元洪很有顾虑,惧怕出山,上海报业联名上书,劝进黎元洪,郭礼征也参与其中。黎元洪复任总统后,还曾邀请郭礼征赴京任职。

03

郭礼征在办厂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煤源不足,为筹运煤炭伤透脑筋。1922年7月,因为厂内机器损坏,加上煤炭供应不上,曾经临时断电一日,商界当即要求赔偿损失两千元。

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他亲自跑各大煤矿,交涉谈判。在一次旅途中,发生了一场意外。

郭礼征乘坐沪宁快车去上海的途中,在头等车厢里,和邻座某客商闲聊,谈起了寻找煤源的事情,这个客商说南京青龙山发现了煤矿资源,探测后蕴藏量很大,然后对郭礼征大献殷勤,敬了郭礼征一支香烟。

郭礼征平时很少抽烟,抽了这支烟后,忽然一阵精神恍惚,糊里糊涂的在那人草拟的开采合同上签了字。结果这个客商是个骗子,投资的这个矿开采不出煤来,还花了很多钱。这件事让郭礼征悔恨交加,身心受了巨大的刺激,生了一场大病。

他原来有着颇为宏伟的商业蓝图,如果开发的煤矿解决了燃料问题,他就计划投资建设镇江港码头解决运输问题,但一病不起的他,这些雄心壮志都城为了泡影。

民国时“大照”发行的股票。

后来渐渐恢复了健康,但郭礼征的记忆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1926年,郭礼征的哥哥郭品翰去世,大照少了一个独当一面的经理,让他痛心不已。经过反复考虑,在郭氏家族中推举初郭礼征的五侄郭志成接任经理。

郭志成在北京讲武堂毕业,曾任段祺瑞的侍从室、少将武官,安徽都督柏文蔚部少将师长,后来在一场军阀混战中柏军大败,郭志成混在死人堆里才逃出生天,不久来到北京,开过一家平安大戏院和其他字号,练就了一身的经商本领。

郭志成到任后,改良了管理和业务工程,扩充厂基,增资注册,聘请了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创办了职工子弟学校,收回英租界电气经营权,创办全省民营电业联合会,将“大照”推向了新发展。到了1937年,大照已经发展的很迅猛了。

大照电气公司发电厂外貌(1936年摄)

350千瓦透平机间(1936年摄)

但这时,日本侵略的步伐越来越近镇江了。

抗战爆发前夕,郭志成就和国民党政府联系,想迁厂址到内陆,结果国民党败退极快,战事迅猛,还没来得及实施镇江就沦陷了。

沦陷之日,郭志成躲藏到天花板藏身,结果被日本兵搜出,逼着当了伪政府下的镇江县长。(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逮捕归案,判处有期徒刑。)

抗战初,郭家带着郭礼征迁往亳州,亳州沦陷后又迁回镇江。脑力受损的郭礼征犯病了,对外面的事一概不知,他有事要出去走走,家人告诉他外面有日本人,他大吃一惊,不信三岛小国竟然占了大半个中国。但过了一阵子,他脑子又糊涂了,就忘了所有事情。

尽管这样,家庭内部男女老少以及公司职员还是很尊敬这位老人。

就这样,郭礼征忽清醒忽糊涂得过了好多年,直到1953年,安详的逝于镇江寓所。

资料来源:

郭明之《大照电灯公司创始人郭礼征》

1988年《镇江史志通讯》等资料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