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斟细语】《红楼梦》里的婚配观(四)

 红楼心语 2021-02-04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红楼梦》里的婚配观(四)
作者:火烧彤云
素质和才学

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最小、最疼爱的孩子,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品质极佳。贾雨村当了林黛玉的老师后,就发现林黛玉的言语举止与一般女子不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此女”。林如海读书了得,中了探花,他是林家的独子,早婚的概率很大。可能他结婚的时候,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但是林如海已经是官宦子弟中的才子,个人素质不错,前程远大,贾家才把贾敏嫁给了林如海。

林家是封袭了四代的侯门,林如海和贾敏结婚的时候,林如海的父亲还承袭着祖上的爵位,林家的门第、根基都不错。但是林家的经济状况却比贾家差了一大截。贾敏经常告诉女儿黛玉,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光是贾家派到林家去接林黛玉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经是让黛玉感到不凡了。林黛玉进入贾府后,更是被贾府豪奢的气势所震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些细节描写都说明林家的境况远不如贾家,但是并不影响两家联姻,因为四大家族的联姻并不看重家私情况,像孙绍祖那种家里有钱的人是很好,但是他们更看重像林如海这种个人素质优秀和发展前景远大的人。本质上来说,这和彩霞看重的“一技之长”是相同的。

四大家族很看重男性的才华,是不是对女性的才学就非常看淡,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呢?贾母否决了张道士提出的“根基富贵”,只要求“模样性格”好就行,那么对于张道士提出的“聪明智慧”到底是个什么态度?第3回黛玉问贾府三艳读什么书,贾母说: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这是不是说明贾母或者贾家不喜欢女孩读书?不是的。贾母这话是赞扬黛玉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四书,意思是自己的孙女们读书读得不如黛玉。贾元春因为“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当了女史,后来“才选凤藻宫”,当了尚书兼皇妃。她省亲的一个重大活动环节就是让姊妹们当场赋诗,她自己还身先士卒地作诗。她能作诗,能品诗,能题匾,还能作灯谜,样样都行。她的诗和灯谜大气磅礴,读来赏心悦目。贾家如果不重视培养女孩的才华,在万紫千红的皇宫中,元春如何能以才华出众而当选皇妃呢?

贾家的每次名媛交际活动,除了宝玉和凤姐,总少不了黛玉、宝钗和探春这么几个人,比如去王子腾夫人家玩,参加史家的婚礼等等,不就是因为她们都是一等一的才女吗?特别是在贾母寿宴上,南安太妃提出要见贾家的女孩子,贾母把湘云、黛玉、宝钗、宝琴和探春五个人叫来,她们都是诗才最好的小姐。黛玉跟王家也好,史家也好,都是较远的亲戚关系,而贾家却总是让她作为代表贾家的一分子去参加贵族社交,除了贾家看重黛玉才学出众,实在无法解释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而懒于诗文的迎春和惜春尽管是贾家的正牌小姐,却几乎完全被排除在这些社交以外,这已经充分说明四大家族和一般贵族一样,非常重视女孩子的才学水平。既然如此看重女孩子的才学水平,那就在婚配的时候,肯定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就像把才华出众的元春送入宫一样。

八字和年龄

第72回里写到了官媒婆朱大娘拿着庚贴到贾府来求亲的情节。第50回,贾母想为宝玉求娶宝琴,于是向薛姨妈咨询宝琴的年庚八字。第57回,钗黛之间也有过一番关于婚配的对话:

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

这些描写是不是说明属相生日也是决定婚配的因素呢?如果男女双方属相生日不合,是不是真的就决定双方不能结合了呢?

在中国传统的三书六礼的婚姻习俗中,问名这一流程包括了对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进行吉凶占卜的环节。三书六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是时代发展到清代,三书六礼在婚姻中的礼仪性、形式性已经是远远重于指导性。在六礼中,问名是第二礼,在纳采之后,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是男女两家将婚事基本定下来了,才开始进行六礼的一项项流程。既然有意联姻,那么了解对方的情况就放在第一位,所以贾母要先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和家庭情况,朱大娘拿着庚贴来求亲,也是先来求问迎春的具体年龄,贾孙两家都同意联姻后,再来完成六礼的全部礼仪。如果孙家已经完成了纳采,请朱大娘来贾家是进行问名的礼仪,那朱大娘就没必要“赖死赖活”地来求亲了,而是只要按部就班地走完流程就行了。

问取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是联姻的一个必要步骤,那它是不是决定性因素呢?当然不是。尤二姐和张华指腹为婚,生孩子的日子和时辰谁能说得准呢?指腹为婚也是古代常见的联姻形式,只要两家的孩子是一男一女,就不存在对核查年庚八字的问题,两个孩子必须结婚,这是整个社会公认的规章,甚至还是法律,没有人能够因为两个孩子的年庚八字不合就拒绝联姻。贾母和孙绍祖先行咨询对方的年庚八字,对属相、对八字大体上只是形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了解对方的具体年龄。

“属相生日不对”拒绝联姻可以成为最委婉的理由。薛姨妈哪里核对过薛蟠和岫烟的生辰八字?她是觉得薛蟠“素日行止轻奢”,而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二人人品不相配,才没把岫烟说给薛蟠。当然,明面可以说,薛蟠当时不在家,或者二人的属相生日不对,这样能让大家的面子上都好看些。

假如真碰上双方的属相生日不合的情况真的就能让两个愿意联姻的家庭放弃联姻吗?那也不会。巧姐的生日七月初七不是个好日子,刘姥姥应凤姐之邀,给她取了“巧”这个名字,说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来破解她所生日期的不祥。所以联姻中真要碰上属相生日不合的事情,只要双方硬是想联姻,也能找到他们所笃信的各种破解之法,达成联姻的目的。这就是中国人在玄学面前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灵活表现。

联姻要了解双方的年龄,那么男女之间的年龄差距,特别女方比男方大的情况,会不会阻碍双方结合呢?不会。尤二姐和张华指腹为婚,两位母亲同为孕妇,谁能保证先出生的一定是男孩呢?尤二姐比张华大上几个月,甚至大半岁,也完全是有可能的事。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那位小姐是十五岁,当时宝玉是十三岁。宝钗当年是十五岁,宝玉比她小两岁,所以宝玉是十三岁。宝玉是衔玉而生的京都名人,张道士和贾府走得很近,比较清楚宝玉的年纪。他提出来之后,贾母只说宝玉不宜早娶,并没有介意女方的年龄比宝玉大。后来宝玉与宝钗结婚,宝钗同样是比宝玉大。可见女方比男方大,并不影响联姻。

书里还有很极端的例子。傅秋芳已经二十三岁了,傅试还想将她嫁给才十三岁的宝玉。这事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在古代也不是没有真实的事例。明宪宗比他的宠妃万贵妃小了十七岁。万贵妃成为贵妃之前是抚育明宪宗的宫女,两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蓄了深厚的感情。傅秋芳跟万贵妃的情况当然不同。傅试对比宝玉大了十岁的她还能嫁给宝玉这事这么有把握,只能说明傅试对傅秋芳非凡的才貌自信到了能让人忘却年龄差距的地步。

女方比男方大尚且不是联姻的障碍,男方比女方大就没有障碍了。孙绍祖来贾家求亲的时候,书里写的是他“年纪未满三十”,也就是说他快三十了。而迎春也就十七八岁,孙绍祖比她大约大了十岁,仍然娶了她。

总结和思考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的婚配观首先是遵循动物爱美的天性特点。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追求容貌俊美的配偶。从先秦时期起,人们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说法。这种天性虽然不可能在婚姻上拥有一票否决制的地位,但千百年来也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而泯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没有落“才子佳人”的俗套,他没有否定人们看重容貌的社会心理,但是更多的是呼唤人们重视心灵美,也就是一个人的人品,贾蔷、夏金桂都是貌美质劣的大反差事例。

婚姻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精神追求,还有不容忽视的物质需求。家庭经济条件成了贵族阶层和中产阶层非常看重的因素。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就业机会有限,家境一般的人更是看重男性的职业和技能,因为这是一个家庭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却突破了一般贵族的择偶观念,没有死盯着对方的家境,而是更重视对方的个人素质和发展前景。个人素质和发展前景才是家族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这或许才是四大家族能持续百年荣耀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四大家族还不看重一般贵族所看重的根基要求,门第更是不重视。门第只是一时的荣耀,根基往往会巩固一个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四大家族不看重根基,不是他们不重视巩固其社会影响力,而是把人品素质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上。出于家族和睦的考虑,在人品好的基础上,四大家族进而提出了性格好的要求。

四大家族作为百年望族,当然离不开用联姻来巩固、加强政治地位的手段。但是他们并没有过于重视内部联姻,在联姻这件事上,没有首选、必选内部成员,而是主要把联姻的目光投向更上层的家庭,贾元春被选为妃,薛宝钗也跃跃欲试。四大家族尽管结成亲戚,却也广泛地与其他家族通婚,使得四大家族的联盟不那么扎眼,还能吸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这种做法非常聪明。

中产阶层希望配偶“才过子建”。贵族阶层口口声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实际上对女孩的文化教育也不比男孩差多少。这都反映了中上阶层对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一个人的才学知识客观上也能丰富婚姻生活中的精神世界。中上阶层在联姻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因素,反映了古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于传宗接代的原始婚姻目的,而是要进一步追求婚姻的美满度。

人们越来越追求幸福的婚姻,自然也开始摒弃一些次要的、虚无的阻碍结合的因素,比如年庚八字。查生日,对属相,主要是为了了解双方的具体年龄,而不是真的相信生日属相不相合就真的不能结合。这些事情渐成求婚中的形式,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较大的变化。

除了摒弃婚配传统里的迷信因素,人们也向传统的道德约束发起了挑战。二尤的悲剧尤其是尤二姐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操守苛刻到了不可原谅、“改过”的机会都不给而造成的。像贾琏那种宽容大度的人虽然很少,但毕竟开始出现了。

种种现象都表明,清代社会在婚姻理念方面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就是朝着自由恋爱、自主结合的婚姻解放在前进,尽管连当事人都未必意识到了这一点。婚配在当时仍然受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框架,人们离婚姻自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社会已然在悄悄进步。


个人简介:

火烧彤云,湖南省长沙市人,建筑工程造价工程师,自幼喜欢《红楼梦》,爱思考,爱写作,追求美好高尚的精神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