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诗歌与学生的距离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21-02-04

今天早上讲了几首中国现代诗歌,发现两个班的上课效果截然不同:一个班似乎迷迷糊糊,一个班的学生似乎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尽管未必真正读懂;这样的上课过程我的感受也不太一样,前一个班的那种状态让我有点不舒服,而后一个班的情况则让我相当比较轻松。

    不过,等到具体去如何理解诗歌的情感与内核的时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一副茫茫然的感觉,现代诗歌跟他们之间的确有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既有他们对现代诗的陌生,也有他们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阅读现代诗歌有很大关系。而且这个诗人对于这一代的学生根本就不认识,不了解,即便我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在他们的心里还是空空落落的。

     按道理学生处于一个诗歌般的年龄,也有诗歌般的情感与情怀,更有诗歌般的想法与欲望,为什么他们就对现代诗歌无法有足够的兴趣呢?是现代诗歌自身的问题,还是这些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与理解诗歌的能力有限?还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存在?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这些老师认真思考的。其实一个人连现代诗都不去读,不去欣赏,不能不说这个人的情感方面是存在薄弱点的,甚至有个别学生说自己没有情感,这才是最可怕的,尽管他并非真的没有情感,而是当他面对诗歌的时候他的情感点就麻木了,就消失了,于是他才讲了这番话。但这种表态无论如何都是他们与现代诗歌产生距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于是我还想到,学生与现代诗歌产生的距离也不能完全怪学生,当下的学校教育在很多时候还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的,有时是为了考试才去教现代诗歌,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才去教现代诗歌,假如孩子从小就能接受那些极具美学价值且很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现代诗歌,学生又怎么可能不会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