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高考五大作文热点全探析,附提分金句

 老刘tdrhg 2021-02-04

      热点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国抗疫斗争(时政类)

【热点回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在这次阻击战中,涌现了不少“最美逆行者”。他们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这场战疫中,没有年龄歧视,没有成本算计,只有不抛弃不放弃,只有竭尽全力。“逆行者”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
【命题角度】
责任担当 奉献 团结 命运共同体 逆行者
【时评段落参考】
自农历春节以来,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无数白衣战士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日夜救死扶伤,广大基层干部、公安干警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科研人员、志愿者、环卫工、快递小哥等任劳任怨、各尽其责。 正是他们的顽强奋斗与无私奉献,阻击了猖獗的病毒,驱走了可怕的阴霾,为众多患者挽回了生命的春天,也护卫了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春天。人们心中的春天,比大自然的春天更有魅力。(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分金句】
1.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2.生命赴使命,热血践誓言。
3.我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4.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热点二: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时政类)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未摘帽贫困县全部出列。一年来,脱贫攻坚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狠抓政策落实,实施挂牌督战,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2个贫困县摘帽。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次脱贫攻坚战中,涌现不少“最美奋斗者”,比如把心思和力气用在“精准”上的大凉山的驻村干部布哈、“云岭楷模”李华明、扶贫“老兵”隋耀达、扎根大山11年的乡村老师杨明……他们用奋斗的双手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而成功必定有我”的初心与使命。
【命题角度】
初心 脱贫攻坚 精准施策 最美奋斗者 坚守 平凡英雄
【时评段落参考】
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大凉山,生于斯、长于斯的布哈深知这一点。在他看来,扶贫指向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和个人,要把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分金句】
1.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3.每一个成绩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4.美好往往成于坚守,而最难的也在于坚守。

热点三:后浪、打工人——一代人的青春与勉励(网络热语)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对年轻人的羡慕、点赞、致敬,引发广泛讨论。

9月22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随即引爆网络。网友热传或自创的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自嘲与宽慰,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普遍想干一番事业,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干事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命题角度】
95后 青年担当 五四精神 多元文化 平凡英雄
【时评段落参考】
对职场现实吐槽,对高压环境不满,对生活重担调侃,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实现了觉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多务实、少务虚,不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才不会对未来充满迷茫。
“打工人”更多是透露出许多人在困难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这些段子传递出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提分金句】
1.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早安,打工人”,自嘲背后是坚韧与奋斗

热点四:价值选择——“北大考古女孩”“中科大博士辅警”的思考(社会新闻)

2020年高考揭榜,以676分获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钟芳蓉,决定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这样的高分,却报考考古这样的“冷门专业”,引发了网友热议:“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考古,注定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行业”……
钟芳蓉回应网友称: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是受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钟芳蓉的“偶像”樊锦诗得知此事后,为表达对钟芳蓉的祝福和希望,特意给她寄去了自己经历写成的一本书,还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念书。”
去年,同样因为“选择专业、选择职业”引起全民讨论的还有“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新闻。当事人缪博士这样回应:“更希望大家看到我干的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博士后的头衔上。”
尽管当地公安部门一再强调博士后本人进入的是刑侦署技术大队DNA实验室,是作为专家型人才专门引进的,但一般人还是愿意从对辅警的传统印象上来理解。新闻上热搜,恐怕正是因为博士与辅警之间巨大的社会观感落差所致。
【命题角度】
价值选择 社会心理 青年择业 家国情怀 文化传承 坚守
【时评段落参考】
一个行业,或者一份职业,在公众的价值排序中存在一些差异,甚至是落差,并不奇怪。毕竟,行业或职业的社会美誉度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的,而是存在一个时间累积和印象叠加的过程。与博士对应的,应该是高校、科研机构乃至大公司,而与辅警对应的,或许是一般待就业人员。这样的惊奇,符合一般观感,也是生活中的常态。
【高分立意】
1.择一事,终一生
2.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热点五:文化反哺——数字数代不能落下年迈的身影(社会思考)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在超过9亿的网民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为10.3%。让老年人口更好分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红利,需要以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加顺畅地拥抱智能生活。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从父母一代到子女一代的知识传递,在信息化社会,面对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年轻人来帮助父母和祖父母辈,进行“文化反哺”。
不久前,浙江杭州一个女孩为外婆手绘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打动了很多网友,也将老年人如何更好适应数字生活的话题,再次带进公众视野。毕竟,社交软件上,年轻人信手拈来的操作,对家里的老年人而言可能会非常复杂。
在浙江嘉兴图书馆,有一门专门课程,教授如何开关手机、怎么联网、怎样使用相机等“常规操作”。2019年,8名馆员共组织了159场讲座,吸引了60岁到89岁的众多老人参与。这是一堂关于生活的课程,也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人文关怀。
【命题角度】
文化反哺 数字时代 人文关怀 新与旧
【时评段落参考】
给予老年人更到位的关怀、更周全的考虑,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不仅是美好愿景,也必将成为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抱数字生活,创造别样的精彩。有的爷爷奶奶戴上老花镜,努力学扫码、手机看新闻、打视频电话,跟孩子们的交流顺畅无阻;有的老年人架起摄像头,在网上直播时尚穿搭、健身日志、励志格言,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更好满足老年人的“数字需求”,能够使老年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加丰富,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幸福、美满。(摘编自《人民日报》)

最后附上新高考题型分布,希望大家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转载于围炉夜语,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