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博书 2021-02-04

若一个女性已经嫁作人妇,但是依然接受了一个爱慕她的男子赠送的贵重礼物,甚至将它贴身携带,后来出于一番心理挣扎和道德的谴责,她又决定把礼物送还给那个男子。

这样的一个姑娘,还是否能称其为一个好姑娘?一个声音穿越历史从遥远的唐朝传来,诗人张籍用一首《节妇吟》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她一定是个好姑娘。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张籍,祖籍和州乌江,今天的安徽乌江镇人。生于唐朝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活跃于唐代中后期,著名诗人。张籍有多牛呢?提一下他的老师你就知道了。他的老师是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昌黎先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而张籍是韩愈坐下第一大弟子。

师承一代宗师韩愈,张籍的才华自然非比寻常,因此能够在璀璨的唐诗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张籍的诗语言凝练,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可谓写实主义,平易自然,张籍的很多诗歌都表达了对人民生存境遇的同情和怜悯。

我们今天要说的《节妇吟》,是张籍的代表作之一。“节妇吟”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赞美一个贞洁的好姑娘”。全诗如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此时的林间,仿佛一切虫林鸟兽都失了声响,痴情的男子在这里等待许久,终于盼到姗姗来迟的女子。她一身素衣,媚眼低垂,没有任何言语,只是缓缓解下罗衫上的一双明珠。

女子想起那天宴会过后,男人借着众宾客的喧闹和熙攘将这一对明珠塞到她的手中。女子正欲拒绝退回,眼看着丈夫将从席中起身,她遂将这明珠藏入衣袖。

此时此刻想起,她依然不免为之心跳,她记得当日男人的眼神就如同此时此刻一般清澈而笃定。

女子开口了:亲爱的人啊,你明知我已有夫君,为何还要赠予我如此美丽的一双明珠,这明珠让我感念你的爱意痴缠。我常思念你,也感激你对我的思慕,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将它随身佩戴在腰间。

话说到这里,女子对眼前的男人显然是动心了,否则她又怎么会收下如此珍贵的明珠,又日夜佩戴在身边呢?换做今天,如果一个姑娘收下了一个喜欢她的人一件珍贵的礼物,时时看着那件礼物发呆,毫无疑问,她已经坠入了爱河。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可是,正当男人为之欣喜,欲要握住她的手时,女子反而退后了半步。虽然喜欢和心动,但是她却只能将这份喜欢和心动埋藏在心底。她缓缓低吟道:你可看到我家那连着皇家庭院的高楼了吗,我的丈夫此时此刻正在皇宫里拿着长戟值班。我知道你对我情深意重,可是我早已将终身托付给现在的夫君,我们曾经一起盟誓要生死与共,我又怎能轻易背弃那些犹如在耳的海誓山盟呢?

女子话毕,不禁掩面。

女子的话,一方面这是女子对男子的一片痴心所表示的肯定与感激,承应她先前所说的“感君缠绵意”。一方面又在坚守自己的底线,我不能接受你的爱意,不是因为不了解你的深情,也不是因为我对你全无爱意,只是我是一个忠于婚姻,坚守道德底线的女人,所以我不会背叛我的丈夫。

女人看起来像是无意间向对方提及她的生活富足而幸福,而后又对男人一番安慰。多情的低眉婉转,当然也会被人理解为这样的意思——

你看到我家的豪宅了吗?我的丈夫威风又体面,他的工作还是一般人求而不得的给皇帝当差的“公务员”。那一句“知君用心如日月”成了她给男人发的一张“好人卡”。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已经泣不成声的女子,将那象征爱情的珍贵明珠双手奉到男子的面前。男子错愕之中,已经忘了伸出手去接着,她是如此决绝断然,又是如此动人明艳。一切的因果,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才会惹出那么多伤心的事情。

恨不相逢未嫁时!如果,我们可以早一点遇见彼此,是否现在已经是比翼双栖了呢?可惜,我们终究错失了彼此。

在一个崇尚“三纲五常”的社会里,女人从小被教导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才是她们对丈夫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虽说唐朝的民风较为开放,但是底线也仅仅停留在允许孀妇改嫁。而女子的丈夫正直盛年,女主人公又有何来勇气去挑战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还君明珠双泪垂,背后的美好爱情故事,或许正在与“没有结果的爱情,才会更加动人”。

古代的婚嫁制度都是父母之言,媒妁之言。也许诗中的女主人公和丈夫的结合是门当户对,符合双方家庭期许的,但是那并不是爱情。所以“赠她双明珠”之人无疑才是那个带给她真正爱情的人。同时,能赠双明珠之人若不是达官富贵,也绝不会是毫无资源和背景之人。

女主人最后选择把明珠还给他,不是因为他给不起物质,给不起爱情,只是两个人的结合并不符合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所以女子最终选择了一种道义上的“正确”,坚守了对婚姻的责任感。

发乎情而止乎礼,在婚姻之外遇到了两情相悦之人的女子一直努力克制自己,不越雷池半步。她纠结双明珠还与不还,这是人之常情;最后,她选择了“还君明珠”,及时止损,一方面说明了她不想浪费对方的时间,消耗对方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女子对婚姻的尊重,她不想因为爱上一个人,而对不起一个人。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在诗人张籍看来,“节妇”不是为了在丈夫死后违背自己的心意,抑制情欲地终了一生的那种刻板意义上的“贞洁”,而是妇人那般更加符合人性发展的“节”,这样的观点,超越了时代,与我们今天的文化观念更加符合,也是《节妇吟》这首诗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从历史背景出发,这首诗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歌。

副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节妇吟》这首诗的副标题是“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也就是说,《节妇吟》是一首男人写给男人的诗歌,他们之间自然没有暧昧的男女之情。所以,对这首诗歌的正确理解,必须建立在它的写作背景上。

张籍笔下这个“李司空师道”是谁呢?李师道,高丽人,“司空”是他的官职,担任唐朝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空,相当于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加政治一把手。

中唐时期,存在着严重的藩镇割据问题,不少外地将领拥兵自重,李师道就是其中之一。李师道当时的官职是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之位,当时他在自己所占据的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一手遮天,飞扬跋扈,不听唐朝廷的指挥。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艳少妇拒绝痴情诗人张籍,其实别有深意

张籍是韩愈门下的大弟子,颇有才华,但是那时在朝廷里并不得志,李师道听说了张籍的才能,于是开出各种优越的条件意欲拉拢。而张籍是一心追随韩愈,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军阀的藩镇割据。

所以张籍和李师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不是一路人。

对于李师道开出的优厚条件,张籍根本不为所动,他以《节妇吟》中节妇拒绝“双明珠”的这一举动,拒绝了我李师道的笼络。但是张籍又不愿太直接,因而得罪嚣张跋扈的李师道,他才委婉地写了这么一首诗。

在《节妇吟》这首诗中,张籍采用《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把自己比作节妇,把李师道比作赠送明珠的男子。“还君明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唐王朝的坚贞立场,巧妙地的拒绝了藩镇高官的招揽,既不开罪于李师道,又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义之心。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读来多么凄楚感伤的闺怨诗句,可谁曾想儿女情长的背后,蕴含着的又是此等宏大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