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一)【李静】

 太行文学l苑 2021-02-05
年,是团圆,年,是幸福;年,是思念;年,是祝福……多想,时光倒流,回到小时候,回到小山村,回到小石板房,回到那年味儿甚浓的童年时光……
 
提及过年,不禁叨叨起母亲教给我和弟弟的顺口溜:二十三,送灶君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蒸馍吃;二十八,去买“蜡”;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画门儿;初一,磕头儿……
                          —---写在文前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是很盼望过年的,一进腊月就总是会问母亲离过年还有多少天?总是坐在门前的石墩儿上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儿时过年总是有那么多的期待,那么多的盼望!现在已然不那么觉得了,因为掰着手指头算过年日子的已经是我的儿女了,想一想,日子过的真快,从不曾想过父辈过年忙碌的准备,终究也轮到了自己身上,再也回不到幼时对年的那种迫不及待和兴奋不已了……
儿时的过年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巴望,临近年关,虽我和弟弟都是孩子,但也被父亲和母亲安排的很满当,除了写作业,也总是很忙,现在想来,那时触手可得的幸福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都说现在的孩子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快乐……也是吧,而今为人母,真切体会到现在的孩子确实有上不完的辅导班,读不完的书……与我们这一代而言,对于童年,我们确实有太多太多他们没有的记忆!
 
临近年关了,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和家人都很少出门,那种小时候对年的期许和小时候的那种情怀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二十三
 
小时候总听母亲说过年从二十三的送灶君爷上天就开始了,具体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到今天,母亲总会嘱咐我和弟弟,傍晚早些回家,吃了饭要一起拜灶君爷,不然灶君爷来家里数人口,人口不齐不叫团圆,谁不在家谁就过不了年!总觉得那时候这也算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母亲也特别重视这个灶君爷数人口的事,也许这就是年的开始,团圆的开始吧……
 
到这一天,母亲也是不怎么管我们的,只要照她说的按时回家就可以,当然,她会提前通知我和弟弟,过了二十三,每天都会有事情做,就不那么自由了,要帮她和父亲干活儿,那时候谁还管那么多,只听得让痛快玩儿,谁还管它明天干什么,先玩儿了再说……
 
到了晚上,早早吃过饭,母亲就会唤来父亲,两个人一起上香拜灶君,我和弟弟则在旁边看着,也不让多说话,只是看着!见母亲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糖拿出来,恭恭敬敬,整整齐齐的摆在桌子上,点香,上香,烧元宝,磕头……
 
一系列的上供仪式都做完以后,父亲也会叫我和弟弟去磕头,说是给灶君爷磕了头,灶君爷回归天庭后就不会把学习不好,调皮不听话的事情讲出来……记得我好奇,问母亲为什么用芝麻糖上供,母亲笑了:灶君爷是一年都生活在地上的神,到了腊月二十三就会回到天庭去做报告,把一年里的好事坏事都讲于天庭的神仙听,人们肯定不愿意让他讲坏事,所以在他返回天庭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芝麻糖上供,他不仅香甜还粘牙,灶君爷吃了就不会讲坏事了……
 
小时候听着这样的故事真的深信不疑,到年三十,贴春联的时候,灶君这一方会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联儿,就更加的相信灶君爷真的是吃了芝麻糖就只会讲好的事情了……
    
上完了香,磕了头,然后过一会儿就可以收上供的芝麻糖了,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时候,那时候的零食很少,家里也不怎么拿钱去买零食,所以芝麻糖基本上一年也就能吃这么一次,我们俩就乖乖等着母亲发放这脆脆甜甜的糖,这时母亲一贯用老办法把一包芝麻糖一分为二,分不匀的她和父亲吃,我们姐弟俩一人一份!虽说分不匀他们吃,可从来也没见他们吃,最后也会进了我们的肚子!我们俩一人得一份儿芝麻糖便高高兴兴的去商量着芝麻糖怎么个吃法,是一天一截儿吃到过年还是一天一根吃个痛快……

就这样,灶君吃了人间烟火虔诚供奉给他的糖上天言说这一年的故事去了,人间的年也由这一天拉开了序幕……

【作者简介】:李静,昵称踮起脚望天空,喜欢文学,喜欢随心而写!一生所有,简单自由……
敬请点击欣赏作者其他文章:
1、《夏雨随笔》李静
2、《感谢遇见“你”》李静
3、中秋“走十五”李静
4、影感:我和我的家乡【李静】
5、医院见闻【李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