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痛风案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1-02-05

战某,男,37岁,身高168cm,体重75kg,体质壮实,腹部充实有力。2012年8月25日初诊。

4年前即患痛风,每年发作三五次,发作时,双足痛不可忍,不敢着地。本次发作于1周前,因双脚痛而无法来诊室就诊,进行输液数天,并口服秋水仙碱、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药)、碳酸氢钠片等,疼痛稍微缓解后,今日来诊。8月23日化验血尿酸583(正常值208~428),双足痛,不敢走路,也不敢用力踩地,双足轻度水肿,右足背有一处压痛。经常口苦,平素喝水较多,纳好眠可,二便调,苔黄腻,脉可。处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15g,枳实10g,制大黄10g,赤芍30g,干姜10g,红枣10g,桂枝30g,桃仁20g,茯苓20g,牡丹皮10g,泽泻30g,滑石(包)60g,金钱草30g,川乌(先煎)15g。6剂,煎服,每日1剂,饭后服。忌酒、海鲜等,嘱多饮开水,同时停用全部西药。

9月1日二诊:疼痛减轻,苔腻不黄,脉偏弱,双足水肿已消,右脚背已无压痛。上方减柴胡为10g,黄芩为5g;加土茯苓30g,薏苡仁20g,改川乌20g。继服6剂。

9月8日三诊:服药第三天,晨起游泳,海水甚凉,归来后双足痛不可忍,于是对药产生怀疑,实际上与受寒有关。上方去土茯苓,继服6剂。

9月15日四诊:右脚已不痛,久行或用力,则原压痛处麻木,舌苔转薄,脉稍弱。二诊方去土茯苓,改桂枝为60g,川乌为20g。继服6剂。

按: 从报道的情况来看,痛风多与湿热有关,所以,四妙散、土茯苓等清热利湿之方药应用较多。就该患者而言,体质壮实,腹部充实有力,口苦,比较符合大柴胡汤体质;“不通则痛”,故予桂枝茯苓丸;虽然患者足部不红、不肿,但治疗血尿酸增高,以利湿为主要治法,故予泽泻、滑石、金钱草等;配伍川乌的目的是为了止痛。此外,利用西医用碳酸氢钠治疗尿酸高的机理,配伍含乌头碱的川乌,不仅能中和尿酸,其止痛力亦强。这是笔者治疗该患者的思路。

考虑到该病需要大量饮水,所以,煎药时每付药煎3包,分3次服用,这也是使患者多饮水的措施之一。

第三次就诊后,由于没有嘱咐煎药师给该患者每付药煎3包,6剂药煎出了12包,该患者未清查,仍按每日3包服用,结果,6天的药4天即用完。这样算来,患者每天川乌的用量达30g,没有出现中毒症状,幸甚。不过,煎药师很清楚,我每次也交代,含附子、乌头的量超过每付20g的方药,开锅之后需要再煎50分钟以上。更大剂量者,煎药时间会更长。同时也会告诉患者,服药时一定先尝一尝,无麻辣感即可放心服用。

嘱患者坚持服药,将血尿酸降到正常范围,同时务必注意饮食禁忌。

img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