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首民间故事】傻关爷的传说

 界首柴大官人 2021-02-05

傻关爷的传说

陈兰英口述 张子训 赵同心整理

从前,界沟集沙河南岸有座玉皇庙,庙中除了塑有十方万灵真主——玉皇大帝外,还有火神、财神位列廊房;偏厦内塑着土地爷夫妻,华佗只有一座木牌位,也有安居之处;奇特的是廊檐之下,一个木架子中,坐着一位金脸神像,民间称他为傻关爷,或者简称老傻。风调雨顺的年景,老傻只能坐在廊檐下:冬卖良姜(凉僵)夏晒酱,雀儿屙到鼻梁上,受不到半点香火;只有碰上大旱年景,百姓们呼天不应、告地不灵的时节,这才想起老傻,众人连木架子把他抬起,八音班儿开道,头顶烈日,四乡巡游,称为祈雨。俗谚有云:老傻欠腚,电掣雷动;老傻出巡,大雨倾盆;老傻冒油,大雨不愁。
大家知道,关爷是三国名将关云长关二爷。《三国演义》上说他面如重枣,为啥这位关爷像却是个金脸儿?《三国演义》又称他千秋忠义,文武全才,为啥又称这关爷是老傻呢?当地民间流传着一段神奇的传说。
元朝末年,界沟驿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重建大宋,逐鹿中原,不幸兵败汴梁,壮烈殉难。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便给他塑了一尊泥像,为了避元人和后来的朱洪武的耳目,不能立刘福通庙,只得把神像塑在木架子中,以便移动;也不能直称刘福通像,就假称为关公。既然是假关公,自然不能塑成面如重枣,只得塑成金脸,以免刘大将军与关帝君为争香火在天上打官司,这就是金脸关公的来历了。

为啥又称傻关爷呢?这件事情传得更奇了。刘福通有了神像,群众就编出了有灵的神气儿来。那一年是个大旱年景,一冬无雪,三春无雨,眼睁睁到了五月,麦子是旱坏了,秋庄稼又种不上,老百姓叫苦连天,无处求告,拉拉乡亲关系,托刘福通开后门搞点雨来,就对他烧香许愿,祈求早日降雨。刘福通身无立足之地,哪有权力降雨呢?就去求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说:“九重天上一尊神,位极万灵掌乾坤,穷乡僻壤弹丸地,哪配为朕挂在心!”
刘福通只得去求火神。火神爷说:“吾神管火不管水,下界小民敬又畏,谁要胆敢冒犯俺,管叫昆玉化飞灰。”
刘福通又去求财神。财神爷说:“掌握财宝和金银,专爱富家不爱贫,大旱三年也不妨,富家更富贫更贫。”
三位尊神不仅不体恤下民,反而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刘福通平时与土地爷关系不错,又去找土地爷商量。土地爷说:“小神官职微又轻,行云行雨都不中,跪朝天阙常哀告,玉帝只当身旁风。”
刘福通知道华佗一向关心黎民疾苦,想找他想个办法。华佗爷说:“健身俺是五禽戏,治病俺有汤头剂,下界大旱不收成,没粮难把饿症医。”
刘福通听罢,一口闷气实难咽,心想你们有职有权,有吃有住,受香火,享刀头,神气逼人;如今黎民有难,你们不管不问,还长篇高论训人,我身为假关公,何不去找真关公?请来了真关公,说明了底情缘由。只见关公脸红如重枣,圆睁丹凤眼,倒竖卧蚕眉,一部美髯根根怒张,“哼”了一声,如撞金钟:“当神不与民造福,枉受香火吃刀头,你推我拖打官腔,难道良心喂了狗。”
众神听了,除土地爷、华佗面有愧色之外,都是鼻孔朝天,面不改色。玉皇大帝是个一把手儿,只得装出个宰相肚里磨舟船的架势,出来打圆场:“忠义千秋关爱卿,直言为民来请命,只要龙王听你的,自管下界把雨行。”

这不是故意要关二爷的好看吗?没有玉皇大帝敕令,哪个龙王敢私自行雨呢?关二爷骑上赤兔马,跑遍四大龙宫,竟没有一个龙王买他的账,关二爷气得直磨青龙偃月刀。他那刀上铸着两条青龙,别管大小,总是龙啊,刀光闪闪似电,刀声霍霍似雷。刘福通叹了口气说:“老关何必肝火大,青龙偃月哪个怕?睁眼下界看一看,我泥胎寄人屋檐下。”
关公气得七窍生烟,一脚踢翻了盛水盆,半盆磨刀水“哗啦”一声淋到下界去了。那一天是五月十三,界沟集方圆三十里之内,果然下了一场透犁雨。那雨落地混浊一片,还隐隐带着一股腥气!这场雨解除了旱情,人们趁墒种上了秋庄稼,可惜玉皇庙廊檐下的那尊假关爷的泥胎神像,被屋檐水淋了个一塌糊涂。
刘福通很高兴,对关爷说:“多亏关二爷这把刀!今后再遇旱灾,求雨作难时,还要借光用用啰。”关公说:“你连自家的泥像都不顾惜,我还能舍不得磨磨这把刀?”
从那以后,一遇天旱,人们就重塑假关爷像,抬出去求雨。头上太阳晒,身边尘土飞,有时人还架起桑木劈柴,用火从底下烤哩,那神像连热带急一冒汗,就有下雨的希望。往往求雨的队伍走到半路上雨就来了,抬神像的人连忙四下避雨,谁也顾不上神像了,直淋得刘福通像盔歪甲斜一塌糊涂。直到雨过天晴,人们才把他抬到玉皇庙的廊檐下重塑。不到干旱年景,再没人想着他。也许就因为这,他才落了个老傻的诨号吧?直到如今,界沟集民间还流传着两句俗谚: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五月十三,关爷磨刀,电闪雷动,雨似瓢泼。”
资料来源:《界首民间故事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