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一代巨贾帅灿章 2020年第3期(总486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一代巨贾帅灿章

伍茂春

安顺民谚有云:“谷兰皋的儿子,帅灿章的银子”,前者说的是谷家一门出了三个中央委员,后者说的则是一代黔中首富帅灿章。帅灿章生于1889年,卒于1960年。其传奇一生跌宕起伏,14岁因父亡乃辍学为徒,学做生意;27岁时在师父邓子英支持下开“益生昌绸布店”;40岁时创办“恒丰裕”转营鸦片贸易。从1927年资本金6万元,发展到1940年货币资金1000万银元,资产之数更远在其上。1940-1945年期间,因为战争的影响,仅上海一处就亏损五百万元之巨,但是帅先生到1948年底迁居香港,港人说起帅家资金“在当时够买一条街”。

回顾其财富人生,帅学达先生曾经总结“先生以一学徒身份,经市场磨砺之苦,惠邓公眷顾之恩,得独善经营之道,终成安顺乃至贵州商界大贾,是人也、时也、运也”。

帅灿章先生 博雅相馆 提供

一、 引 子

帅先生生于1889年,家中排行老二。其父母在南街开设面粉作坊,做点小本经营。帅灿章幼入私塾,及至14岁其父病亡,乃辍学,并经人介绍拜同馨荣绸布店邓子英先生为师,始学做生意。

许多文章回忆,帅灿章其貌不扬,个子矮瘦,头还有点偏,话不多,喜欢咬着一副象牙烟嘴。根据戴明贤先生的回忆,这个帅二伯伯非常内向,曾经在学校集会作为董事长发言时,结结巴巴对着几百字的稿子念了十多分钟,校长急得直淌汗。于是有人说他内秀,又有人说这是“大福气”的异象,还有人说这是“无才运有财运”云云。其貌不扬、不善言辞,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帅先生。戴明贤先生还回忆,帅先生有一辆深蓝色的福特车,时常还借给省政府用等。看来离开了生意本身,我们几乎无从理解帅先生的独到之处。

二、一切从学徒开始

帅灿章14岁就因其父病亡而辍学做学徒,后被收为徒弟。这个故事的开始我感到无比熟悉,因为家中曾祖父也是因其父早亡,光绪年间到由旧州到安顺一帅姓人家做学徒、徒弟。我猜想那时候人寿早夭,早年就辍学就业,承担起家中重担可能是许多人的普遍生活图景。而那时候的徒弟也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徒弟,是师父要精挑细选、着意培养之人才可算做徒弟。而做为徒弟,要像师父行弟子礼,并且除了学做生意之外,甚至要照顾师父的起居生活之类。换句话说,当时有机会被师父收做徒弟是件很光彩、有出息的事。
帅先生一开始就走对了行、找对了人。他当时在安顺著名富商邓子英先生的同馨荣绸布店做学徒。邓子英先生本为晚清秀才,其综合素质在一般商人之上,十分注重培养徒弟。更为重要的是,绸布店是安顺当时十分繁荣的行业,且因为外埠客商通常以洋纱换安顺鸦片的关系,从事绸布店生意对于帅先生熟悉与之相关的鸦片商情大有裨益,为其日后介入烟土生意奠定了基础。
说到学徒生涯,邓克贤的文章曾经记载了帅先生的两个细节。这篇文章说,帅先生做学徒时给师傅打洗脸水总是不多不少,不烫也不凉。冬天里烧木炭,人家用铁锤敲成小节,而他用锯子弄成小段小段的,从不会碎成粉末,又便于添火。这两桩小事可见帅先生之机灵、心细。在这里,笔者回忆起家中祖父曾经说起,旧时的师父有时会问徒弟今天去某处走过多少级台阶,有时会故意丢下钱财观察徒弟们的反应等故事。由此,我们可以略为想象到当时的师父考察一个徒弟的细心、耐心、节俭、不贪财等品质是煞费苦心的,而徒弟们也必定是在细节方面胜人一筹才能脱颖而出。

邓子英先生 博雅相馆 提供
三、从“益生昌”到“恒丰裕”

帅灿章学徒13年之后,1917年乃在邓子英先生支持下自立门户发展,在东街开办了益生昌绸布店,不几年功夫就生意大有起色。这里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当日以学徒起家而发展为商人老板是一条扎实的成长路径,就如同许多著名企业的总经理常常是从工厂车间摸爬滚打出来一样。这样的人才似乎学历不高、理论水平一般,但是却常常因为有第一线的经验与体验,真正把握着生意的精髓(当今毕业直接进办公室的大学生后期发展缓慢,其弊端正在于缺乏一段做学徒之经历也)。

1919年贵州省开放烟禁,鸦片贸易合法化,合法赚取暴利的商机展现在黔中商人面前。商机面前,主要有四大商号或凭借资金优势、或凭借业缘优势介入。

首先是郎岱籍盐商彭用武等人于1920年成立公合长,资本金约10万元(一说为5万元)。1925年,也是盐商起家的贵阳天福公号贾氏兄弟将经营重心转入安顺,资本金约6万元。这两家商号的共同特点是盐商起家完成了原始积累,看到商机之后及时凭资金优势介入。

其次是普定籍商人丁纯武、伍效高等人于1921年创办恒兴益,资本金40万元。恒兴益是由几个"大烟滚子"(零买整卖的囤户)结合而来,开始就以大烟和汇兑为主要业务,兼营纱布,百货。他们的优势是较早就介入鸦片贸易,且资本金雄厚。

第三是帅灿章、邓壁光等人1921年组建的恒丰裕,资本金6万元,开业之初以日用百货和栏杆丝绸为主,纱布,呢绒次之,也兼做汇兑.但是都随着大烟业务的发展,把业务中心转移到大烟、汇兑方面。

上世纪二十年代商贾云集的安顺东街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四、是是非非

恒丰裕最初的股东主要有帅灿章、邓壁光、刘树蕃、李叔和、刘云五、戴子儒等人。1927年,帅邓不和改组,帅灿章独立主持恒丰裕,自任总经理,戴子儒任副总经理。其时,恒丰裕资本金仅6万元。
这次变故,起因为帅、邓意见不和,最终导致时任副总经理的邓壁光串通部分股东退股。生意场上的是非且不去说,邓子英先生在徒弟与儿子发生分歧时,没有偏袒长子,而是变卖部分田产倾力支持恒兴裕度过资金周转的难关,至1940年邓子英先生谢世,帅灿章亲自主持丧事,师徒情深成为安顺美谈。
1927年改组后,邓壁光、刘树蕃等人均离开了恒丰裕。多年以后,有熟悉帅灿章、刘树蕃师兄弟的安顺人曾经探讨:刘树蕃先生与帅先生师出同门,且作为大师兄也是一个精于算账、敏于细节之人,为何没有能够在商界取得相当成就?时乎、运乎、命乎?后来,刘树蕃先生是转而行医,这个转型如何完成不得而知,但是想必刘树蕃先生也是一个十分聪明而善于学习之人,在生意相形见绌之时却能够自学医术而谋生,也是相当不简单了。
生意场上历来是非多。后来,帅先生还遭遇过与大徒弟的闹矛盾,最终大徒弟竟然把他的蓝色福特车扣了个把月。这种故事在今天简直不敢想象,就算徒弟有理似乎也没有这个胆子啊。可幸的是,这个真实故事里的师徒最终和解后虽不能如初,但也没有再生出什么是非。

戴子儒先生 博雅相馆 提供
五、 脱颖而出

好生意从来不缺竞争,更何况当时尚属合法的暴利生意。但是,回顾四大商号之发展,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竟然只有帅先生之恒丰裕。比他资金雄厚的恒兴益,因为股东矛盾而拆伙,1935年后改由丁纯武独自经营,辉煌不再。公合长更惨淡,1935年因为经营不善而停业;天福公自1940年烟禁后,生意惨淡,经营到1948年破产倒闭。帅灿章的恒丰裕,1927年资本金6万元,1939最高峰时资本金达到1000万元,另有库存棉纱3000件、布匹10万,可谓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

帅先生的“恒丰裕”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绝非仅仅靠从事鸦片贸易这么简单,这里有多方面原因:

1、帅灿章其人虽拙于口才,但精通财务,对于成本、利润反映十分敏锐,数字概念强。戴明贤先生回忆,帅先生的算盘是左手打、右手复,一阵疾风骤雨般的算盘声,每年总收支结账时让上下职员们看得欢喜赞叹(黔中商人向来强调算账要好,算账时要做到嘴讲话、手打卦,即一边做生意,一边同时算好账)。

2、帅灿章早年做学徒,加入的是与鸦片贸易关系密切的绸布业,在与带着洋纱交易鸦片的外地客商交往中,对于鸦片生产、贩运、销售各环节了解较早,加之同馨荣绸布店是当时安顺最强的商号,学徒期间所受到的商业熏陶,也是其他商号所不能比拟。

同样是“四大商号”,公合长、天福公原先都是经营盐业的,后因为烟土生意利润大乃转入鸦片生意,因此他们对于烟土生意的理解深度是无法与绸布业学徒出身的帅灿章相提并论的。

1940年代的安顺东街,右侧为帅氏洋楼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3、“恒丰裕”班子搭建较为成功。1927年虽然也遇到人事危机,但是帅邓分家因为师徒之谊,并未结下较大矛盾。同时,帅先生胸怀广阔、慧眼识才,重用了1921年开始在店中做学徒的四川人戴子儒为副总经理,这在当时普遍重用老乡、亲属的时代,确属难能可贵。

与之相比,一度领先于“恒丰裕”的“恒兴益”商号股东以郎岱、普定商人为主,虽然也囊括了伍效高等一批干才,但是最终竟然因为股东矛盾较大而拆散,1935年后不复辉煌。

4、“恒丰裕”的生意与众不同。1922年时,安顺一地各大商号纷纷介入鸦片的营销,川湘桂粤鄂沪等大烟运销商则云集安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恒丰裕”独到之处是凭借先机入手在西部各县设立的分号收购的地利,以合理的成本、稳定的质量、有保障的渠道拿到第一手货。

笔者祖父曾经谈起生意的精髓在于跑生意,跑起来才有生意。我过去一直觉得这样的生意经是否太过简单。最近翻阅回忆帅灿章的若干文章,发现“恒兴益”得商机之先,主要就是做到了“先人一步”,将生意跑起来了。恒兴益在各县设立分号直接收购,确保了烟土供应又快又好,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客商如滚雪球般与他们做生意。

5、帅氏兄弟确有经商天赋。除帅灿章外,其弟帅剑章也擅长生意,或许帅氏兄弟确实有经商天赋。笔者幼时曾住在儒林路帅剑章旧宅庭院,其四合院石板平整,庭院深深,可住7-8户小家庭,至今回想起来,即便是帅剑章先生当年也是不小的财富气局啊!

至此,我们可以遥想,与帅先生做生意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数字概念强,与客户容易就价格问题形成共识;学徒起家,熟悉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非常注重细节,对产品质量十分考究;各地有分号收购,相当于建立了工贸结合的体系,供应质量、数量均有保证。他还善于用人,自己拙于表达,却重用同样学徒出身,但干练且善于表达的戴子儒为副手。

儒林路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六、汇兑业务很重要

“恒丰裕”的一枝独秀,其实还必须讲到它的汇兑业务。从安顺四大号的主要业务来说, 恒兴益开始就以大烟和汇兑为主要业务。

公合长、天福公、恒丰裕则是随着大烟业务的发展,也把业务中心转移到大烟和汇兑方面来了。

当时安顺只有一家中国银行,远不足以适应当时的汇兑需要,而且银行办事机械,不如商号灵活方便。先说汇的方面,当时两广烟商收购大烟款项,多由香港调来,即所谓港票;两湖烟商款项多由申、汉调来,即所谓申票、汉票,同时运销仁,永两岸的盐商,又需大量重庆款,即所谓渝票。因此,“四大商号”买进港、申、汉款,按期电汇到重庆换取渝票,再在安顺卖出渝票给盐商,从中并不需要实本,每万元汇款就可干赚五六百元,有时可赚一二千元。不仅如此,还可以借机扩大信誉影响,多拉生意从中赚钱。

再说兑的方面,由于当时在市面流通的都是小洋(大洋有限,销票寥如晨星),市场交易动辄成千上万,必须一块一块地敲敲数数十分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即兑条",票面分为一百元,五百元,不定期限,见票即兑取现金.这种"即兑条"虽不限于四大号,但其他商店的"即兑条"不能过夜,起不到周转作用.即以四大号而论,流通市面的以恒丰裕最多,因为资金雄厚可靠之故,其他三号的"即兑条"也不甚吃得开。

由此,我们看到汇兑业务成为四大商号的主营业务实在是经营之必需。在这项生意中,资金周转率、信用诚信度、货币资金实力成为胜出的关键。“恒丰裕”虽然介入汇兑业务较晚,但是凭借其在鸦片业务上发展起来的资金优势、诚信商誉,最终后来居上。汇兑业务对于商誉、诚信、资金实力最好的商号是一种顺势发展,对于相形见绌的其他三大商号,则是一场被市场不断挤出的过程。市场给予抓住机会做大做强的商号以最大的机会,同时又残酷地挤出了落伍者。而随着后期鸦片贸易对商号资金实力要求愈来愈高,错过了1920年介入这项生意的其他行业资金再也无法介入这项生意。

东街帅家洋房 博雅相馆 提供

七  恒丰裕的生意经

帅先生的恒丰裕1927年资本金6万元,1939年达到1000万元。13年间,资本金增长142.85倍,年复合增长10.98倍。面对匪夷所思的数据,不由得思考这个生意究竟如何做呢?

1、收购获利

恒丰裕各分号直接建立于产地,因此收购环节就大得其利。例如大烟在春季收割后,陆续大量涌入市场,在这个时候可大杀其价按低收买。大烟运销外省,每年都有几次涨价机会,但运销商守口如瓶秘而不宣,仍以平常市价趁机收购获利倍蓰。根据推算,每担大烟收购价与卖出价赚取利润至少六七十元,至多百余元,利润总在20%-50%,遇特殊情况尚不止此。

1937年秋,恒丰裕在重庆与几家钱庄订立合同,预卖大烟一千余担(每担一千两),卖价比当时市场高出一百多元(每担)。适逢安顺大烟市疲之际,于是连夜出马,几乎把大小囤户的大烟都买完了,而且都是赊期两三个月,等到消息传开后,贷已售完,囤户只好自认晦气。这一次生意,历时不过两月就获利十余万元.

2、1939年前后的暴利

1939年前后由于禁种禁运,烟价空前高涨,每担获利在五百元以上,坚持到最后阶段,如不惜大冒风险,每担竟获利在千元以上,利润超过资本两倍,也即1939年度经营大烟的利润高达200-400%,假定该年度所有资本金均投入生意的话,即使取平均值300%利润,理论上恒丰裕该年度资本金可以倍增3倍。

 3、汇兑、流通收益

上文已述汇兑业务,每万元汇款就可干赚五六百元,有时可赚一二千元,相当于5%-20%的利润。当然,汇兑业务更重要的是树立商誉,吸引外地大客商。

此外,大烟生意,还有一个可钻的空子。由于当时安顺以上各县都习惯使用小洋,行使价值常低于大洋的20%至30%,有时可达百分之40%,买大烟是按小洋计算,运销外省则是大洋,大进小出从中取利。
  

建于民国时期的原帅灿章公馆,摄于1970年代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4、资金快速周转

各大商号建立商业信誉后,都热衷于揽收存款,以便加快资金的周转率,获利的多少,往往在资金周转率上起决定性作用。恒丰裕作为商誉最好、资金周转率最高的商号,由此如虎添翼。在汇兑市场上,也是恒丰裕的商誉最吃得开,他们开出“即兑条”(见条兑取现金)让人放心过夜,这几乎相当于变相发行流通货币了。就是在缴税环节,四大商号也开想尽办法,通过开“立存条”,与政府约定延期利息,以换取延迟缴税入国库之时间,对资金之饥渴可见一斑。

在成本、利润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本金有社会闲散资金的加入,资金周转有“即兑条”“立存条”的帮助,这笔生意可谓财源滚滚(净资产回报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比率)。

5、多业经营

恒丰裕转入烟土、汇兑业务后,并未放弃老本行。他们在安顺几乎垄断了纱布,丝绸,日用百货市场,其他绸缎商店,百货商店都是他们的推销店。这个时期,凡上海,广州等省外新产品或舶来品初次贩运来黔,有钱阶级争相抢购,即使日用百货也可获取暴利。而过时的或水湿残次商品,即用大减价方法吸引顾客.如按原价七,八折,买一送一等等巧妙手法,减轻积压加速资金周转。

八  “泰丰”字号

写帅先生不能不写到1940年之后的盛极而衰。可谓是三穷三富未到老,历尽人间是沧桑。

1940年禁烟之后,帅先生将“恒丰裕”改为“泰丰”字号,总号设在安顺,在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昆明、贵阳、香港、仰光等地设立分号,几乎相当于一个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泰丰”字号主要业务除棉纱、百货等原先“益生昌”的老生意外,还经营汽油、桐油等土特产,以及对外投资办公司、钱庄、木材行、烟厂等。应当说,帅先生对“泰丰”字号是信心满满的,时年51岁的帅先生在此前他与戴子儒专程到上海、香港、广州等地进行了市场考察。但是,天不假人,“泰丰”字号终于未能再续辉煌。

1937年泰丰字号同仁合影,前排左五为总经理帅灿章,左六为副总经理戴子儒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泰丰”字号没落,后人常归结为如下原因:

1、抗战后期,国内经济陷入崩溃,运输困难,“泰丰”字号商品发生严重积压,损失至为惨重。

2、抗战胜利后,时局不稳,国民党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泰丰”再受重创。

但是,这些都是外因。不客气地说,长期赚快钱、赚大钱的经历或许使得“泰丰”字号经营策略过于激进了。失去了本土生意的收购优势,以及由此衍生的汇兑、流通收益,“泰丰”字号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固然气局宏大,但是失去了核心主业的支撑,经营风险不请自来。

1948年底,帅先生看到形势难有回转,加之国民党政权垮台在即,乃年终结账销号。1949年8月,帅先生带着所分到的50%股权资金,举家迁往香港。据戴明贤先生回忆,帅先生到香港后不习惯,渐渐长年卧病。思乡到极处,禁不住请人捎带安顺蕨菜到香港。1960年,帅先生过世于香港,享年71岁。其带去香港的资金,因其子不善经营,此时也几乎蚀光。

九 结语

帅先生在贵州省政府1919年开放烟禁后,大胆介入这个领域。而1940年,国民政府全面烟禁后,帅先生果断转入其他行业,丝毫不为鸦片之暴利所动。可以说他最大化抓住了二十余年的烟土商机,但是无论是入行还是转行,纵横捭阖之间始终依法行事,不为巨大的诱惑所干扰,不愧为一代黔中名商!

帅先生事业发达之后,心系桑梓事业。1938年,参加安顺“中英庚款促进会”,为国立黔江中学选址安顺做出贡献。此外,建立安顺第一家发电厂,与戴子儒管理兴办安顺立达中学、三一小学,会同商会发起纱业公会、布业公会、粮食公会等数十家,集资维修东南西北四大街,开辟南门到华严洞马车路等,为家乡建设尽了绵薄之力。

帅先生的财富人生跌宕起伏,颇多值得回味。其成败盛衰、是是非非不惟是黔中商人的借鉴,更是安顺人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 作者简介

伍茂春:男,1973年3月出生于安顺,华东师大历史系毕业,硕士。2004-2005年美国访学,现为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2020年1月


值班编辑:李择红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