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败局!从世界500强到负债7000亿 中国第二大民企发生了啥?

 成功是什么 2021-02-05

  前言:新一届海航集团党委书记顾刚在给海航集团员工的家书里称:“海航集团走到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问题的积累也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集团经过病在腠理,深入肌肤,而今几乎膏肓。”

  俗话说“商海沉浮,大浪淘沙”。当今这个“商场即战场”的年代,能够跻身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当然很牛,但不仅能进入榜单,还能够活500年的企业,或许才是最牛的。毕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几乎随时都有企业会跌落往日500强的神坛,甚至摔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例如刚刚过去的1月,就有一个曾经登上500强榜单的企业宣布破产,它就是昔日中国第二大民企,航天巨头海航。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海航曾经的风光无限。成立于1993年的海航,2015年时就首次登上财富500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海航在500里一路飞奔, 2017年就以30.75亿美元的成绩位居500强第170名,发展速度令人咂舌。

  然而随后,海航的好运似乎走到尽头。不仅止步于500强第170名的位置,挤进前10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还一度出现工资发放困难的窘况。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表明,相关债权人因海航集团不能消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那么,从一路突飞猛进挤进世界500强,到负债7000亿,巨亏800亿的“亏损王”,海航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追溯海航的成立,离不开陈峰的功劳。1989年陈峰“受命”成立海航时,手里只有海南省政府给的1000万元。这点钱别说办航空公司,就连买个飞机翅膀都是不够的。但是这并没有难道擅讲故事,在同事眼中“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的陈峰。他先是说服政府改股,募集到2.5万亿的资金,然后拿这笔钱做担保,跑到银行,大谈特谈海南航空的发展前景,从而顺利获取了6亿元的贷款,买了2架波音737。

  而这两架飞机到了以后,陈峰就开始了“用飞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再去买飞机”的重复过程。用资本游戏,快速扩张海航的飞机团队。

  可以看到,海航从成立之初,就走上高额贷款之路。而此后,陈峰更是将一套用航空业务维系现金收入,用现金偿还贷款,用尽各种手段从银行贷款维持扩张的倒金字塔模式用在海航身上。

  既然要靠贷款求发展,自然就要想尽各种办法。在成功说服索罗斯买下海航25%的股份后,海航成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997年,海航B股在上交所上市,1999年,海航A股在上交所发行,2002年,重组改制的美兰机场H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有了这一系列上市操作,从银行借钱也就更为容易。而这一套“借借借,买买买”的操作,也确实让海航成功从2000年以后的行业洗牌期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性的航空公司,避免了被吞并的命运。而此后随着诸如2020年疫情等对航空业带来重大冲击的事情发生,深处动荡不安时刻的海航为了自保,自然而然的在这条充满甜蜜陷阱的借钱扩张之路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了下去。

  2009年,海航集团旗下公司不到200家,2011年初,海航海航集团旗下公司就扩张到近600家。两年内公司数量就令人惊讶的扩大了3倍。但这还不算完,继2011年海航成功并购全球第四大集装箱公司GE SEACO,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并购案的纪录后,2015年海航又靠着借贷的方式完成了80多笔投资,用了2年的时间就花掉5600亿人民币。花钱速度再上令人震惊的新高度。

  并不是没有人质疑海航的发展之路与疯狂扩张,关于海航的破产论近年来不绝于耳。2019年,海航集团就不得不对市场的各种言论做出回应,不仅澄清了破产谣言,还称公司正在全面贯彻落实“聚焦航空主业,健康发展”战略要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信心在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

  然而如今,曾经的各种言论终于尘埃落定,而但每个人也都见证了这个曾经的巨头一步步走进自己设置的扩张陷阱。2017年,随着银监会要求国内各大银行对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风险排查,作为对外投资“大户”的一员,海航自然也上了风险名单。面对银行收紧贷款的现实,海航不得不从“买买买”转向“卖卖卖”来减少杠杆。据悉,共有近300家公司被海航集团出售,其中不少甚至被“打折”处理,即使这样,海航出售公司的总金额仍高达3000亿元,但这对曾在短期内就烧掉5600亿人民币的海航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紧随其后的2020年,则是压垮一切的“最后一根稻草”。席卷全球的疫情,令全世界的航空企业一片哀嚎。而本就山雨欲来的海航,终于挺不过这一波疫情的冲击,轰然倒下。

  如今的海航,不仅欠下巨额债务,甚至连创始人陈峰都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无法乘坐高铁和飞机出行。而未来的海航是否能重新轻装上阵,或者像陈峰所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愿意出几百亿美金相救海航,都仍是未知。

  如今,当年陈峰回应种种质疑时的一句“中国没人能看懂海航的资本模式。”音尤在耳,却成了对海航最大的讽刺。一片唏嘘中,海航的教训警醒我们:任何企业想要长远的发展,都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任何盲目扩张,玩资本游戏,最后都难有一个好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