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写作业能磨蹭到12点多?别着急,多半是这五个原因所致

 两口育儿 2021-02-05
这几年网上流行一句话:“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足以看出陪孩子做作业是多么让人头疼上火的事。
有的孩子一做作业就开始磨蹭,这边摸摸那边看看,不紧不慢地坐到深夜也写不完;
也有的孩子被爷爷奶奶纵容着养成了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做作业的坏习惯,不仅拖拖拉拉的,作业的正确率也很低。
很多家长都表示,一看见孩子做作业时候的磨蹭劲儿,肺都要气炸了。
晴晴家三天两头就能传出训孩子的吼声,邻居买菜时候遇到晴晴的奶奶,纳闷问了几句才知道,原来孩子一到做作业的时候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开小差做小动作,每天都要磨蹭到12点多。
晴晴妈又是个急性子,昨天给孩子热了牛奶送进书房的时候,竟然发现晴晴拿着小刀把橡皮切得稀碎,作业本上只写了两道题就被丢在一旁。
晴晴奶奶也很无奈,看着孩子总被骂又心疼,但是好好说话孩子点点头又不改,真是愁坏了一家人。
晴晴家的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感同身受:这不就是自家孩子吗!骂了吧孩子哭得可怜兮兮的,好好说吧又没用,简直无处下手。
其实孩子做作业拖拉一定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
一般来说有五种原因:
一、 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时间观念差的人很多,即便是很多大人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起床困难症和工作拖延症。
所以小孩子拖拉实在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错误,只要家长耐心陪孩子一起制定时间管理表,就能慢慢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表可以从起床开始做起,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规划合理的用时。
比如:几点起床,几点为止穿衣洗漱完毕,几点为止吃完早饭,几点出门去学校,回家之后几点吃完晚饭,几点开始写作业等等。
写作业的时间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7点到7点半用来复习,7点半到8点半做语文作业,8点半到9点半做数学作业,9点半到10点预习新的知识。
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一种紧迫感,而且他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自己也能有一定的把控感。而跟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也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更愿意遵守时间表。
一开始实行的时候,可以先借助闹钟来提醒。每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都设定一个闹钟,加强约束。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时间分配,自然就能自动自觉遵守了。
二、 学习基础差
有的孩子做作业慢并不是他真的不想快,而是因为学习基础太差了,作业不会做。这种情况下催促也没有用,必须先帮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人事半功倍,题目会做了,做作业的速度自然就提升了。
有两个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归纳总结,二是重复强调。
归纳总结是指:把白天学到的知识,用自己比较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梳理,一定要有逻辑,可以按照课本的章节知识点来梳理,也可以把相似的问题点横向归类,这是对已学知识点消化吸收的第一步。
重复强调就是:按照自己梳理的内容不断重复记忆,直到知识点相对深刻地印在脑子里为止。只有把每天学到的知识不断夯实、打好基础,才能稳步地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否则总是一知半解,后面的知识就更加学不会了。
三、 写字慢
首先家长要区分孩子写字慢是真的写字速度跟不上,还是写字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小朋友天生活泼好动,让他们长时间坐着写作业实在是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孩子确确实实无法集中注意力了,不妨让他稍作休息,劳逸结合。另外学习环境也很重要,一个嘈杂不安的环境会使孩子频频被打扰,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还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动作的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差,写字的速度难免提不上来。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写字这么慢,以后考试来不及答卷怎么办,尤其是语文作文要写八百字。
平时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听写或者限时抄写的方式慢慢锻炼写字速度,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味催促的话只会让孩子越写越潦草,反而无法保持书面整洁。
四、 追求完美
很多完美主义者都有动作慢的特点,因为担心出错,或者有一点点瑕疵就忍不住推翻重来。
这样的孩子不用过分苛责,可以用鼓励的方式来进行引导,他们对自己就有很严格的要求,且容易压力过大。
因此,家长要引导这一类孩子适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给予他们表达坏情绪和凭直觉做事的机会。
当孩子明白失误和犯错都是正常的,是可以被允许的,自然就会放弃追求完美。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虽然会因此而导致效率不高,但他们往往非常自律且遵守时间。家长可以遵循第一点中提到的时间规划的方式,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
五、 学习无动力
学习无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学习不感兴趣,很多家长会通过物质奖励和条件交换的方式来激励孩子。
比如说:考了满分就奖励一个玩具,做完作业就可以看半个小时电视等等。
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必须要通过自我补偿的方式才能勉强接受。
一旦撤除物质奖励,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内驱力”,这是推动人行动的一种内在动力。
如果孩子有了强大的内驱力,那么不管有没有物质奖励,他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要从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这三点着手。
归属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父母足够的爱意和陪伴可以让孩子内心稳定,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一个人只有内心安定了,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其次,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强烈的参与感和自主感可以给孩子更强的积极性,总是被家长要求着做什么的话,孩子就会逐渐失去热情,变得消极懈怠。
胜任感是指有能够胜任的信心。
试想一下,如果翻开作业本第一题就不会,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呢?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能力,成功的经验也会成为孩子自信心的来源。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孩子作业总是磨蹭,家长不妨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仔细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原因是什么,对照以上五点进行纠正,相信你一定可以收获一个学习效率高的好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