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500万年前,持续20万年的地球“高烧”,孕育史上最大的蛇

 安喜的空间 2021-02-05
在5500万年前,地球的霸主宝座曾一度让位给蛇族,因为持续20万年的地球“高烧”,孕育出来了史上最大的蛇——泰坦蟒。
图片
始新世极热事件,孕育泰坦蟒
大约在550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之交, 大气和海洋发生一次全球性快速升温事件, 是迄今为止地质历史中最剧烈的全球升温事件之一。有人称之为晚古新世极热事件 , 也有人称之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这是一场持续20万年的地球“高烧”,直到5530万年前才结束。
在这20万年间全球气温上升了5到8摄氏度。火山活动引起地壳抬升及海洋底层水升温,导致天然气水合物不稳定而释放出大量甲烷 。甲烷是强温室气体,其被氧化生成的CO 2 也是温室气体, 两者在大气圈中造成极热事件的最终形成。
图片
因为蛇是冷血变温动物,冷血动物所处环境的平均温度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其新陈代谢,当环境温度高于蛇体温,它们会扩大暴露体表面积与增加呼吸道的通气量,以加速散热,如果处于低温环境的时候,蛇的身体即随着温度降低而开始盘蜷成团,减小暴露的体表面积,以减少体热的散失,而有助于延缓体温的下降。如果你会发现巨蟒都是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这就是著名学者伯格曼发现的伯格曼法则,同一种类或者相似种类的恒温动物,温度越低,其体型越大。作为恒温动物,体型越大,其相对身体的表面积就会越小,散热就会越少。
图片
而变温动物,温度越高,其体型越大。作为变温动物,体型越大,其相对身体的表面积就会越大,就不容易过热。
所以因为始新世极热事件,地球的持续高烧,让泰坦蟒的体型不断变大,远古泰坦蟒的身长达到13米(也许还有更长的),体重超过1吨, 身体最粗处宽达1米,它们至少要在最低 30℃到 34℃的气温下生存,这和始新世极热事件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一致。
图片
而地球的持续高烧,也让乌龟、鳄鱼等体型不断变大,在泰坦蟒生活的区域,生活着炎魔煤矿鳄与瓜希拉冥河鳄等大型生物,这为泰坦蟒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泰坦蟒的发现
泰坦蟒为人类所知的时间并不长,它的化石是在塞雷洪煤矿被发现的,
塞雷洪煤矿(Cerrejon)位于哥伦比亚共和国,是南美洲最大的煤矿之一,该煤矿的煤炭产量约占哥伦比亚所有煤炭产量的37%。2009年的时候,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单位的的考古人员在在塞雷洪煤矿附近发现了泰坦蟒的化石,在此发现之前,在南美古代热带环境中很少发现古新世时期的脊椎动物化石。
图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杰森·海德(Jason Head)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活蛇椎骨尺寸和体长之间的数学关系,推算出这了泰坦蟒的身体尺寸。泰坦蟒的发现也侧面证实了始新世极热事件。因为体型庞大,所以也就被科学家们以古希腊传说中的神明命名为“Titanoboa”——泰坦巨蟒。
它们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北部的热带雨林里,热带水生蕨类植物蓬勃发,它们长时间,甚至一直生活在水中,避免因为自身活动而让身体中累积太多热量。泰坦巨蟒的牙齿和上下颚结构有着明显的特化,这种特化可以让它们可以更好的捕食水底生物,比如炎魔煤矿鳄与瓜希拉冥河鳄,而在它们刚出生的时候,炎魔煤矿鳄与瓜希拉冥河鳄等生物也会袭击它们。
图片
炎魔煤矿鳄与瓜希拉冥河鳄也都是在塞雷洪煤矿发现的化石,瓜希拉冥河鳄体长估算约为5.04~6.46米 ,体重大概在500~1100kg之间,炎魔煤矿鳄尺寸估测其体长约为16英尺,体重范围大概在500~600kg之间。两者处于互相交锋的关系。
图片
如今蛇与鳄后代的交锋行为也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例如,亚马逊流域的现代水蟒(包括当前世界最大蛇类头衔保持者绿森蚺)常常以鳄鱼家族的现存成员为食,如凯门鳄。
总结
目前,地球大气中至少有3万亿吨二氧化碳,人类每年还会再排放300亿吨(相当于大气中含量的1%);与人类相比,火山的贡献占比较小。
相比之下,“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时期西伯利亚地区岩浆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估计达到了30万亿至100万亿吨,是目前大气中碳总量的10至30倍。
图片
按照当前的速度,人类只需要1000到3000年就能产生这么多碳,到3014年,地球可能将面临另一场灭顶之灾。尽管看似久远,但以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极短的时间尺度。
关于这场地球高烧,有一个最诡异的问题就是,5500万年前的气候变暖在第一个真正的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因为人类是由灵长类动物最终进化而来的。现代灵长类动物与马和其它有蹄类动物,是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伊始阶段出现,并传播开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