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口技》详解

 柳该升书馆 2021-02-05

《 口技》详解

    京中有 ( 擅长 )口技者。(恰逢、正赶上)宾客大宴(宴请宾客),于厅事(大厅)之东北角,(安放、设置)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罢了)。众宾团坐。少顷,(只)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同“座”座位)寂然,无敢哗者。(意:交代口技表演的场地,道具,以及表演前听众的反应。

(远远)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 惊觉(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既而(一会儿)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摸、安慰)儿(喂奶),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他,指“儿”)。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在这个时候),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呵斥)大儿声,一时(同时)齐(都)发,众 (妙处)(都)(具备、完全)。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奇妙、神妙)(极)。(段意:描写一家夫妇和两个孩子,在卧室中的各种响动。声音顺序: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未几(没多久),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弱)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翻倒)(倾斜),妇梦中咳嗽。宾客 (心情)(稍微)(伸展、松弛),稍稍(渐渐地)正坐。(写一家人渐渐入睡,室内逐渐安静下来的情景。声音顺序:由醒而睡,声音变小)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不久)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中间夹杂)力拉(拟声词)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响起、发出);又夹百千求救声, )屋许许(拟声词)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即使)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明、指出)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 )其一处也。于是(在这个时候)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张开、展开)袖出臂,两(大腿)战战(哆嗦的样子),(几乎)欲先(逃跑)。(段意:描写一家人的邻近,在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声音顺序:由少而多、由简而杂,由小而大)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各种声响)(全)(停、消失)。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意:再次交代道具的简单,突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一、识记: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林嗣环 ,节选自清朝 张潮 编的小说 虞初新志 

2.写作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

二、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

2.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句子是: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 客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句子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小到大的句子是: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6. 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问题:

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的作用是什么?

答:“善”贯穿全篇,整个故事都紧扣“善”。它是课文中心的高度概括:赞扬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指挥和才能。

2.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及四个“一”,其作用是什么?

答:课文首尾两次强调四个“一”清楚地交代了道具的简单,也是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口技的高超。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答:“满坐”说明参加宴会者很多。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3.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答:文中三个场景先正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侧面描写听众的反应。这三处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4.文中首尾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答: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内容上: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5、课文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答:本文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是正面描写;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是侧面描写。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个场景中,都是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道具的简单,也是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口技的高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赏析:

1.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答: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2.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答:“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3.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试找出来,并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答:“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稍舒,稍稍正坐”。

答:“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如临火场,不能自持。

这三处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五、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