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心亭看雪》详解

 柳该升书馆 2021-02-05

《湖心亭看雪》详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层意: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这)日更(gēng每更大约两小时)定(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矣,余ráo即“桡”,撑 )一小船,拥毳(cuì)(穿着皮毛衣)炉火(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都)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层意:写游湖心亭的经过

段意:写游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描绘了西湖大雪弥漫的壮丽之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水开)。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哪能)(还)有此人(有这样的人)!”拉余同饮。余(qiǎng痛快)饮三大(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做客)此。(等到)下船,舟子(渔夫)喃喃(形容小声说话)曰:(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痴迷)似相公者! 

段意: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一、识记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 张岱,字 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  (朝代)山阴(浙江绍兴)人。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到湖心亭看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全文紧扣一个”字。

二、用原文填空: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同样可以看出张岱对西湖的热爱呢?

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哪些句子是从侧面描写来表现的作者对西湖的热爱的呢?(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答: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课文中对雪地描写一句是?  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对于其他景物,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

答: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 交代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答:独往湖心亭看雪。

三、欣赏课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四、问答题:

1.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句?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白描手法。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性格?

答:(1) 独往湖心亭看雪。(2)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4.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根据课文“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答:写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张岱半夜大雪独行,漫天雪景,张岱知己之乐,醉情自然。“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5.张岱在湖心亭巧遇两位金陵人,想象一下张岱如何回答他们?张岱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答:焉得有此雅兴之人,彼此彼此。当时的心情是:①惊喜、愉悦。②惆怅、感伤。

6、结尾“痴有何含义?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用意?

答:“痴”是对张岱的确切评价,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人与自然的交融,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从中可领略张岱隐世避居的情怀。用意是点明文章主旨,借舟子的话包含对“痴”的赞赏,对人格品味的肯定,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7.“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是否前后矛盾?

答: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

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感态度。

8、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答: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六:运用材料分析:一个爱繁华的人,怎么会变成一个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人呢?

材料一:张岱,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

材料二:陶庵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材料三:金陵,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建都在南京。

根据材料分析:

    因为“国破家亡”是啊,因为“国破家亡”,因为明朝的灭亡。可见,明朝的灭亡给张岱内心带来了怎样的伤痛啊!张岱对故国有着怎样浓厚的感情啊!

    从文中“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这句话看来,在他心怀故国之时,有人再一次提及故国都城,这又会勾起他对故国深深地怀念之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