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四)

 赵文耕 2021-02-06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日都要在三件事上反省我的身心作为。为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忠诚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用了呢?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亲自演习和体会了呢?”

——朱熹: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述评:曾参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在孔子诸多弟子中是较为出色的一位。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是:“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2)焉,億(1)则屡中。”(2)孔子认为自己的弟子中,身心通达各类知识之人有七十七个人。都属于有特异功能高明之士呵!在品德方面非常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政事的是冉有和季路;擅长语言天赋的是:宰我和子贡;文学上有天赋的是:子游和子夏;曾参的为人有点鲁钝;高柴有些愚笨;仲由刚猛直率;颜回则屡屡穷困;子贡并不受命运的约束,乐于从事货物增值的活动而往往是每次臆测都会得,因此而获利。

《大学》乃为孔子所讲,曾参记录并整理之后而盛传于世的名篇,高居《四书五经》之首;《中庸》是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子思整理出来的经典,位于《四书五经》的第二位;孟子是子思的学生,他的著作《孟子》位于《四书五经》的第四;《论语》应该是曾参的弟子和门人负责编辑的语录集锦。为此,在《论语》中一律尊称曾参为曾子。历史证明,这个略微有些迟钝的曾参,通过自我的修行和在社会上办学,将儒家的思想予以发扬光大。

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的品质是通过自觉的反省以及不断地修行而形成的。君子不会指责别人,而会向内反省自己以获得提升——自强不息。君子为别人谋划是否忠诚,不仅是指一般朋友之间的请求。更重要的是当君子成为某些君主的谋士时,能否尽忠,能否诚实。与朋友交往能否讲信用是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培养“信”的美德,不讲信则无以为君主。最后对待老师所传授的,如何使自己成为君子的教育?自己是否认真实地地予以练习了呢?

这段话,不仅讲君子的内省功夫,同时也“学而时习之”的具体所“习”。是对“学而时习之”中的“之”的具体回答。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故而反省自己。)

——注释

(1)億,在这里为臆的通假字,意思为臆测。

(2)《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3)殖,意思是生殖,增加。在这里指价值的增值。


走进桑老师的家,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塞满书柜的书,《元史》、《明史》、《清史》……一排排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 桑老师说平时自己很少上网,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看书、写书。桑老师不仅读万卷书,还做到了行万里路。 “退休了还有好多事要干呢”,桑老师说的事就是写书,时不我待是她退休后最强烈的感受,并非追求著作等身,而是要把自己发现的都写出来,让世人能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桑老师和她心爱的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