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对七百名男性进行了近80年的研究:分寸至关重要

 谢耳朵馆长 2021-02-0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该调查至今仍然在进行当中,已经持续了将近八十年。
在这些日子当中,调查总共涉及超过七百位的男性参与者,研究记录了他们从年轻到老年这段日子当中经历的各种事情。最近,这项研究结果发布后令人惊讶。
研究涉及到两个生活在不同环境当中的群体,以他们作为研究对象。
第一组研究对象为项目建立之初,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的一批学生,共268名。之后这批学生当中的大部分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组研究对象则是从美国东部最贫困的波士顿贫民区当中挑选出的一批条件不太好的年轻小伙,一共是456人。
在之后长达八十年的时间当中,研究人员开始对这两批人进行了长久的跟踪调查,他们经历了许多,已经不再年轻。
在这些人当中,有的人通过不懈地努力过上了优越的生活,成为了法官、董事长、银行家;还有的人则是活得比较压抑,只是靠出卖劳动力来生活;还有一些人,既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也并未生活在社会底层,只是泯然众人,成为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
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曾经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金融危机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有的人数十年人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也有的人在调查持续的时间当中,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这个世界,没能参与整个流程。
但在这批研究参与者当中,也有一些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其中包括四位美国国会参议员、一名内阁成员,还有大家熟知的美国前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经过数十年的长时间跟踪以及对于众多样本的分析,科学家们在经过一系列数据比对之后得出了一些可量化的结果,而用通俗的话来说,那些最终得以过上幸福生活的人,都是比较讲究分寸的。
讲究分寸,这是一个大家都熟知,但是却又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的事情。想要更加注重分寸,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呢?
1.相比于常人,更加重视社会关系的建构
之前哈佛大学研究当中的700余样本当中,那些身边人际关系更加良好的人,往往拥有比其他人更加良好的生活情况以及健康状态。
在这些人当中,即使没有出众的天赋以及令人艳羡的出身,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而很多人会将自己孤立起来,拒绝与外界进行很好的交往。这样的人最终都会变得孑然一身,茕茕孑立。
2.有分寸感的人在交往当中更重视质量而非数量
同样,回顾之前研究当中的众多研究参与者,那些拥有较好生活条件的人往往都沉浸在比较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中,无论是亲近的夫妻关系还是相对疏远一些的社会关系,他们都十分的珍惜。
这是因为对于个体而言,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有助于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当身边的人和事都十分和谐时,那么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感到心情比较舒畅,不会被一些小事所打扰。
3.那些有分寸感的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他人更加宽容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在之前实验当中的700余样本之中,有些人一开始出身并不是特别的优异,甚至是那些贫困家庭当中的孩子。
但是最终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一些“贵人”的帮助而取得了一些成就,而且在之后,他们也会对于身边的人进行毫不犹豫的帮助与提携,仿佛他们让其看到了早先的自己。
关于把握分寸,我们可以引用一句中国传统的俗语:过犹不及。
就像是产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一种“阴阳平衡”观念,以及中国人十分看重的“中庸”观念一样,只有做事情时达到一种平衡,才有可能取得一种良好的“度”。
当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因噎废食”、“饮鸩止渴”时,结果相对都是比较不容易接受的。
所以当我们进行一些行为之前,应该将这些事情考虑清楚,让自己内心明白自己的取向,然后再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努力,才不至于走错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在职场当中接到了来自上级的任务,该任务既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又要求质量要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精力,就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很多时候,这种对于事情分寸的拿捏能力是源于阅历的,经历的多了,对于处理事情的度,自然也更加准确。
谨记,在生活当中,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一定要恰如其分。
某种程度上来说,掌握好了做事的分寸,其实也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de Charms, R. (1968). Personal causation: The internal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