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张爱玲传》有感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读《张爱玲传》有感

作者/郭进拴


其实好早之前就看完了《张爱玲传》,也想着做人做事应该有始有终,既然看完一本书,总得写点儿什么吧!不求能写出啥惊天地泣鬼神的佳作,但是学着小学生模样,为了应付“老师”,写个读后感、心得体会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看完《张爱玲传》,我真不想写,因为我讨厌她的所作所为,六亲不认、自命清高,尤其是想到她和胡兰成的那点儿破事,就觉得糟心,那种感觉就像是:我种了十几亩地的大白菜,被胡兰成那头猪给拱了,恨呀!咬牙切齿的恨!一手人生好牌,被张爱玲打得乱七八糟,真是让人无语到泪崩。


可是,耐下心来,静静思索着,又着实觉得很心疼她,虽是一代风华正茂的才情女子,挥斥方遒,指点文学的江山,也曾红遍整个上海滩,论及张爱玲,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但怎奈命运待她,是如此的薄情寡义。得不到父爱,母爱也无故缺失,甚至当她跟父亲提出要出国留学时,父亲将她打得半死不活,并且将她关在家里,足足囚禁了半年之久,那段灰暗的日子,张爱玲日夜与空房作伴,与静月为友,对未来是生无可恋,没有半点儿期许。
关于她和胡兰成的婚姻爱情,更是摧毁了她对幸福的渴望,尽管故事的开始,他们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你侬我侬,恰一对神仙眷侣,即使做了第三者,张爱玲也没有觉得不好,反倒是乐在其中。可是,婚后胡兰成却变了,当他遇到年轻貌美的小周时,不仅想纳她为妾,还开始嫌弃张爱玲。胡兰成一次次的出轨与背叛,却换来张爱玲的忍让与原谅,不仅如此,张爱玲还给胡兰成邮寄稿费,出钱替范秀美打胎,种种作为,都让我这看客不能理解,张爱玲是脑子坏了么?天下男人都死绝了么?非得死心塌地的赖着胡兰成这个渣男?
对张爱玲,我只想说,虽你一生苍凉悲苦,但也活得明白;虽你伤得千疮百孔,但也不是无功而返;虽你至死不愿回国,但也无怨无悔。人生渺渺,你的一生值了!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只是轻描淡写,便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这是1943年在上海文坛横空出世的天才——张爱玲的描写。
早年的她像幽野里热烈开放的玫瑰,红透上海。
张爱玲有一句经典语录:“出名要趁早。”这近乎是狂言,我想,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她早早地把自己推到了万人瞩目、繁华而近乎糜烂的上海舞台中,在当时文坛并不景气的上海,她开始张显个性,迫不及待的出名。她因一部《沉香屑:第一炉香》成名于繁华的旧上海,此后,她用一种近乎冷漠的笔调讲述那些绚丽的故事。
张爱玲的体内流淌着贵族的血液。这个被当时文坛称为奇迹的女作家,很少人知道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但是出身贵族的她,童年并不幸福。父母过早离异,和继母长期的不和,继而被关禁。也许这是她生命中最早的寒意,真正地冷。海明威曾说过:“作家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和因素是不幸的童年。”她的急功近利,她的冷漠世故,她的孤僻清高,我想,都与她的童年有关吧。这样的童年,才促成她的早熟,小小的张爱玲就读懂了世态炎凉,她从此关闭了心灵的一扇窗,冷眼观看大千世界。
对于爱情,张爱玲是感性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恰发生于国土沦陷的乱世,正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婚姻,是成就于一个城市的毁灭一样。《封锁》牵起了他俩的红线。胡兰成是懂得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因为懂得,张爱玲并不在意胡兰成是汉奸,她抛弃世人的侧目,依然爱他。三年并不长,却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年华。张爱玲有着种近乎冷酷的高傲,就算胡兰成挥霍滥情,她只送去诀别信和30万元,并轻描淡写:“我将只是萎谢了。”也许正如她所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再精致的衣裘,也有被蚀破的时候,对于只求完美的张爱玲,就不得不舍弃那段爱情了,虽然它曾经是完美的东西。但那是怎么凄切的疼痛?
张爱玲的文章中所透露出的丝丝荒凉气息,深深的吸引着我。她那饱含沧桑的笔,流转于色彩鲜明,参差对照的文风上,用她对生活的独特的见解,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从我知道张爱玲开始,便一如既往的喜欢她,或者可以说是崇拜她。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她的作品细细品味,阅读她的文字中那种苍凉,感受她的人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半生缘》中温柔却软弱,委曲求全,只能用“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作为灿烂过后的一声哀鸣的顾曼桢;还是《金锁记》中出场粉亮,余景悲怆的曹七巧;或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在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的葛薇龙;抑或是《色戒》中爱上汉奸易先生,却落下个背叛的下场的王佳芝……她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爱玲属于她的那个时代,她短暂而夺目的创作生涯,犹如“一个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令人回味无穷。
繁华过后,又是一番怎么的荒凉呢?谁能料到,如此风华绝代的张爱玲,在成年后,仍不能超越早年的不幸,她就像她笔下的众多的女人一样,一步步走向没落,走向凋零。1995年,张爱玲谢世于美国,7天后才被人发现,家里空空如洗,身上只得一条薄毯,她竟以最凄凉的方式凋零。我常常在想,张爱玲弥留之际,可曾想到晚年在病榻上的七巧,是否也懒得去檫拭眼角的一滴清泪?她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穿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凉,并以自己的思维,妙笔生花的展现给世人看,但她最终无法用这些光芒来驱逐黑暗,以最悲切的方式结尾,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行文至此,我看看窗外,月光点点,仿佛回到了张爱玲笔下的境界中。品一杯香茗,重温她的作品,我更加青睐于她的“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了。看完上面《张爱玲传》的最后内容时,想象着一个伟大的文字大师,就这样安静地睡去了,身边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朋友为她最后的气息停止而落泪,她竟然是那样安静的睡着走了。从此离开了这个满是她爱和痛交织的时间,彻底的成为了一粒尘埃。但绝对不是灵魂低到尘埃,相反是灵魂达到至高的天堂。她的临终遗言竟然是那样的简单,立刻火化,不搞任何追悼形式。这就是她把自己还回到人间故土的最后话语。
看到这里,我的心已经流泪,而我的思想又必须为她而笑。矛盾吗?不。我感觉这才是我读过她的传记之后的必须存在的内心活动。
啰嗦到这儿,您也许该烦了,你倒是说说自己为啥要为张爱玲“哭”,为她“笑”啊!
那咱就跟您说说为她哭的心里话吧。


其一、为她的痛苦童年而哭。她的童年本来应该享受着其他孩子那样有父母爱家人疼的幸福生活,甚至应该更好。然而却并不是这样。弱小的心灵在那时候就因为父亲的浪荡行为,不负责任,早早的把那本应该属于她的欢乐驱逐的烟消云散。亲生母亲远渡重洋,后母进家开始了对她的百般欺凌。可怜的是,曾经弱小的生命之花竟然差点夭折陨落。那是一种暗无天日的身体与灵魂的折磨。偶有机会终于逃离了恐怖害怕的家,而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自己本来可以依靠的家。
其二、为她的真挚初恋而哭。那个负心的胡兰成只是开启了她少女炽热的爱恋,却把错误的缘分撕扯的粉碎。以至于张爱玲一生都把这样的痛在自己孤寂的灵魂里舔舐。这样的一份低到尘埃里的爱恋,竟是张爱玲单方面的短时间的爱情之花,结果却枯萎的那样早,那样寒冷,那样痛彻心扉。谁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啊?有时候情却会变质腐烂,令人生厌。
其三、为她一生辗转的奔波劳累而哭。也许靠着她自己的文字本应该大红大紫一辈子。谁知道在那个时代里,她的生活也变得和普通人无异,有时候竟然要陷入卖文谋生的窘境。加之那个时代的颓败与动荡,她这样一个只会靠写文字谋生活的弱女子,真的好难。尽管自己也算是出身大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有时候还是要受到生活的重压,以至于锱铢必较,实在是泪水与无奈的蹂躏。
其四、为她实在空乏的政治敏感而流泪。别的作家也许看着时局逆转,也就调转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获得了生活的空间。而她倔强的一如既往,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那份执着改变分毫。所以,为了生活,只有逃离,逃离到与故乡千里之遥的他国异乡。看来,不适应社会的人难免生活受挫啊……
哭的文字就啰嗦到这里吧,其实也许张爱玲的痛苦经历也是她洞悉社会人生的一种必然经历吧,这样的苦有时候谁能说得那样清楚呢?
在她一世的忧伤中,除了我作为她文字读者的落泪哭泣之外,我还要为她笑。
笑她用自己不屈不挠的生命写就了自己的一生传奇。那些文字留给世人的何止是悲伤与欢笑,还有无数深藏在文字里的灵魂演绎。既是她对社会人生的一种洞察,也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一种永久呈现。无论是悲伤欢乐,还是黑暗光明,都在她独特的视角里成就了一个跨越时代的传奇。她的作品没有那些政治色彩浓烈的应景之词,也没有宣传口号之流的枯燥,有的只是她自己灵魂的独特感悟。让别人艳羡却无法追赶,更无法超越。
笑她真诚的交往中结识了几位人生挚友。这就是她不善言谈的另外一个缩影。也许她本来不喜欢高谈阔论的是那些不合自己心思的空聊,而只喜欢一种可以心灵彼此沟通的绵绵细语。于是,她遇到了人生的知己——宋淇邝文美夫妇。在张爱玲一生中,这对夫妇就是她一生的知己。
笑她在人生之中终于享受到了真爱的温暖。遇到赖雅。遇到了自己真命天子。虽然二人的年龄有些差距,但是,互相靠近的心真是难舍难分。他能读懂她心里的跳动,她也读懂他眼眸和行为里的爱。如果借用当今流行的一句话,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好像实在是符合他们之间十来年的真爱相伴。
笑她在用自己的文字写就传奇的文学峰巅。这座高峰实在是无人能及。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她文字的魅力后人依然品读的那样痴迷沉醉,依然清晰的知道这样一位传奇的女子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段无悔的人生。
她没有那些大作家的豪华气派,也没有那些普通人的平凡安逸的生活,但是她却有属于自己的简单到极致的灵魂空间。
再回眸看看她最意气风发时候的照片,那是多么优雅高贵啊!再看看她眼含忧伤的迟暮之照,又是多么令人心疼啊!
我知道给我多少文字都写不出内心深处对她的敬仰,给我多少文字也写不尽要为她哭的泪水和笑的喜悦。还是借用张爱玲自己的文字来结束吧!或许,我们应该从她的文字里继续去读她的一生传奇!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坎坷的经历与大起大落的人生,很早的便让张爱玲意识到了自我独立有多么的重要与可贵。她的人生充斥着自我对命运的抗争与奋斗。
张爱玲一直是一位学霸,她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一场偶然。
那时,港大的文学院教师与同学们几乎没有不知道张爱玲的。因为她每门课程都能考第一名。到了大二,港大文科的两项奖学金都被张爱玲一人斩获。她不仅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奖学金,还能免交学费和膳宿费,甚至还获得了毕业后免费被保送牛津大学的机会。一位以严厉著称的英国籍教授曾惊叹于张爱玲的优异成绩——教书几十年,从未有人考过如此高的分数。
港大半山腰的校园里,那个修道院里,一朵羞涩的紫色小花悄无声息地开放了。迎着朝霞,它舒展开来的花瓣上,滴滴露珠正闪耀着熠熠的光芒;晚霞里,它在微风中愉快地摇摆着身姿,在花的海洋中微笑,在修女们的静谧的笑容里绽放。
在港大,张爱玲的生命复活了,从父亲的腐朽中复活了,也从母亲那里寻钱时的难堪中复活了。她获得了自由,生命也因此而灿烂,虽然此时的她不过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
到了浅水湾,他搀着她下车,指着汽车道旁郁郁的丛林道:“你看那种树,是南边的特产。英国人叫它'野火花'。“流苏道:”是红的吗?“柳原道:”红!“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她仰着脸望上去。柳原道:”广东人叫它影树。你看这叶子。“叶子像凤尾草,一阵风过,那轻纤的黑色剪影零零落落颤动着,耳边恍惚听见一串小小的音符,不成腔,像檐前铁马的叮当。


港大的三年里,张爱玲终日里沉醉于书本。港大的校园,礼仪堂,梅堂,陆佑樘……高高瘦瘦的张爱玲当年默默穿行的地方,那里的空气,那里的文化,既有着西方文化的新鲜自由,又有着东方文化的古典传统,爱玲游历其间,如一尾贪婪的小鱼,畅快地汲取,吸收,为她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她后来登上中国文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里,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看到了自己的精彩。
这三年算是张爱玲的一次重生,也是张爱玲梦想的开始。
 
 

作者介绍:

     郭进拴,笔名智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智泉流韵》原创文学公众平台创始人,《文艺界》杂志社社长、总编。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