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腔学组:(阔韧带肿瘤)平滑肌瘤

 红星影像 2021-02-07

爆竹声中一岁除

提升基层影像能力诊断,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女,61岁。

主  诉:检查发现盆腔占位半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今日来我院体健,行B超提示:子宫左侧方实性占位,患者平素无腹痛、腹胀,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无发热、畏寒,无消瘦、乏力、双下肢水肿等不适。建议住院手术治疗。门诊遂拟"盆腔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病程中精神、睡眠及食欲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余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出生生长于原籍,否认到过传染病流行区,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吃鱼生史,否认毒物接触史及精神创伤史,生活条件一般,否认冶游史。

月经及婚育史:14`5-6/28-35,已绝经多年,平素月经色暗红,量中等,无血块,无痛经史,白带不多,无异味。适龄结婚。否认有性病史。孕3产3育3,足月顺产3胎,小孩健在。

家族史:家族成员健在,否认有类似疾病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及家族遗传性病史。

影像学特点

1、定位:盆腔左侧类圆形,附件区;2、形态级信号特点:边界清楚,实性信号,T1WI呈均匀低信号影,T2WI压脂呈低信号影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影。DWI信号不高。3、增强:肿块实质成分不强化,周围包膜强化,包膜厚薄均匀,光整。4、对周围组织推移改变,与子宫关系较密切,直肠关系清晰。   

诊断意见 

盆腔左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附件良性病变,纤维瘤可能大,注意排除来源肠道系膜间质瘤。


检查所见 

子宫后位,形态正常,宫体大小37×36×27mm,宫颈26×12mm,肌壁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内膜线状。子宫左侧方探及一大小约为50×44×34mm实性低回声团,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无改变。 双侧卵巢显示不清。 CDFI:上述低回声团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 

诊断意见 

子宫左侧方实性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 


临床方面考虑

病例特点:

   (1)已绝经女性;(2)来我院体健,行B超提示:子宫左侧方实性占位,患者平素无腹痛、腹胀,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无发热、畏寒,无消瘦、乏力、双下肢水肿等不适。3)平素体健,已绝经多年,孕3产3育3,足月顺产3胎,小孩健在。4)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妇检: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阴道内见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后位,萎缩,无压痛,左侧附加区增厚,无压痛,右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5)、妇科、胃肠道、腹部彩超(2020-06-06)子宫左侧方探及一大小约为50*44*34mm实性低回声团,边界清。

超声诊断:子宫左侧方实性占位。盆腔MRI提示:盆腔左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附件良性肿瘤,纤维瘤可能性大,注意排除来源于肠道系膜间质瘤。

术前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纤维瘤?) 


光镜所见: (子宫+双侧附件+阔韧带肿物)病变广泛玻璃样变性,散在少量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诊断意见: (阔韧带肿物)形态学符合平滑肌瘤伴红色变性,建议到我科做SMA、Desmin、CD117、Inhinbin免疫组化检测辅助诊断(用1号蜡块)。

(子宫+双侧附件)子宫内膜及平滑肌层均萎缩;宫颈粘膜慢性炎;双侧输卵管粘膜慢性炎;双侧卵巢白体形成。

(阔韧带肿瘤)平滑肌瘤,间质胶原纤维增生。

免疫组化:Desmin(+)、SMA(+)、CD117(-)、inhibin(-)。


阔韧带平滑肌瘤

阔韧带平滑肌瘤是妇科临床少见肿瘤, 发病率约占妇科肿瘤的 1‰-3‰[1];

子宫阔韧带肌瘤指位于子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的肌瘤,发源于中胚叶,少见却不罕见,易被误诊为卵巢肿瘤、后腹膜肿瘤等。真性阔韧带肌瘤来源于阔韧带、卵巢子宫韧带、卵巢或子宫血管的周围组织,与子宫不相联; 假性阔韧带肌瘤连于宫体或宫颈侧壁向阔韧带前后腹膜之间生长,是子宫浆膜下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2]。

本例定位盆腔附件来源,考虑纤维瘤,是因为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确实符合纤维成分的特点。术前还注意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

本病例病灶内发生广泛性玻璃样变性,导致T2WI压脂序列信号混杂。

原因:子宫肌瘤因肿瘤增长迅速、肿瘤过大或老年性生殖器官萎缩、血液供应不足及代谢降低等引起肌瘤退变,包括透明样变性、黏液样变、囊性变、坏死及钙化等[3],还可出现水肿、梗死等,导致 T2WI 信号增高且混杂。

       典型子宫肌瘤由于肌瘤内细胞排列紧密,其间缺乏足够空间储存液体和黏蛋白,以及胶原纤维较多,造成其 T2WI信号减低,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不规则强化或周边轻微强化,以均匀强化为多见[4]。

鉴别诊断:

       阔韧带肌瘤或浆膜下肌瘤需与附件来源肿瘤鉴别,观察病灶与子宫关系、寻找卵巢动静脉特别是卵巢静脉有助定位。

       良性附件来源肿瘤主要为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均好发于绝经后妇女,边缘光整,T2WI 亦以低信号为主或混杂高信号,与子宫阔韧带肌瘤表现相似,但其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质地相对较硬,增强后几乎不强化、轻度强化或延迟轻中度强化,相对子宫为低信号、子宫阔韧带肌瘤因其极易发生变性形态上类似“揉面团”,视觉观察有柔软感及随重心下坠感。[5]


参考文献

1、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柯红,张锋,王鑫. 巨大子宫阔韧带肌瘤伴黏液变误诊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1 例[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 06) : 72 - 73.

 3 、张嵘,梁碧玲,付加平等. 子宫肌瘤的 MRI 表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 10) : 90- 95.

4、 薛康康,程敬亮,白洁,张勇,贝天霞. DWI 及动态增强 MRI 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 02) : 274 - 278.

5、阮彬林.李梅芳.探讨 1. 5 T MR 对不典型子宫肌瘤诊断价值及结合文献误诊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7(28):1490-149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