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梦想童年594 2021-02-07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请关注本头条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未来将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介绍战地照片背后的人与事,让习惯了为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的我们,探知那些战争中普通人们的不平凡故事。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上面这张应该是最为世人熟知的德国伞兵影像,在数不尽的中外二战书籍资料都出现过。大部分可能都知道图中的伞兵属于1940年突袭比利时埃本-艾马尔要塞的科赫突击营(Sturmabteilung Koch)下的主力攻击部队-花岗岩突击群( Sturmgruppe Granit )。

照片摄于1940年5月12日,当时他们刚回到德国本土的科隆-德尔布吕克(Köln-Delbrück)的戈林兵营(Göring-Kaserne),准备马上接受颁发二级铁十字勋章。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

从左往右分别是:

第4班的埃德蒙德·"艾迪"·施密特(Edmund 'Eddi' Schmidt):于1991年去世。

第5班的格尔哈特·贝克尔(Gerhard Becker):1986年去世

第5班的弗朗茨·扬诺夫斯基(Franz Jannowski):最终命运不明

第4班的卡尔·波尔青(Karl Polzin):1941年被一位醉酒的战友射杀

第1班的威尔海姆·斯图克(Wilhelm Stucke):1941年在克里特战役阵亡

第7班的哈尔姆·米尔德(Harm Mülder):最终命运不明

第2班的威尔海姆·厄尔曼(Wilhelm Ölmann):最终命运不明

第6班的彼得·齐韦斯(Peter Zirwes):1942年在苏联战死

拍摄者是第4班的赫尔穆特·文策尔

他们的脸和头盔的一部分被黏土覆盖,这是一种简单的伪装方式,全部身着德国空军第一款跳伞服,昵称人骨麻袋(Knochensack )。

早在1936年,当德国伞兵仍是陆军的一部分时,有就几种型号的跳伞服在使用。在转入德国空军后,其在1938年使用的第一款制式跳伞服为纯绿色。所用的棉布是绿色纤维与少量橙色纤维混合而成的。

前面有一个拉链开口,但不能完全拉开,穿着时必须像连体工衣一样从裤管出套进去。当时在军用服装上使用拉链还是件新奇的事。最早期的款式上没有口袋。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逐渐加上了四个口袋,一些还在大腿后面配有信号弹枪袋。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文章开头彩照中最左边的施密特制服胸前为陆军式样鹰徽( Hoheitsadler ),这是因为德国伞兵最初属于陆军序列,后来才转到空军。所以早期的一些伞兵选择继续穿着陆军式样的旧跳伞服,

德国伞兵另一大特征之一是造型独特的伞兵盔,早期伞兵盔是在现有的M1935年钢盔上去掉护耳和不需要的帽舌等凸出部分而制造的,造型更加简洁,为了防止头盔在空中中吹飞,并使下巴和颈部区域在受到落地冲击和压力时更加安全,采用不同的钢盔头带组合。

后续的改进款式进入全面生产时直接省略了这些凸出部分,改进后的伞兵盔还包括完全不同的和更实用的衬垫和帽带设计,为伞兵提供了更多的保护。其首创的四点固定系统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现代战斗头盔,如MICH中再次使用。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图中为花岗岩突击群的指挥官鲁道夫·维茨格中尉,他在战争中活了下来,战后继续在联邦德国国防军服役,直到1974年才以上校军衔退役,2001年10月3日逝世,享年85岁。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参战的花岗岩突击群官兵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德国伞兵突袭埃本-艾马尔要塞示意图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今日埃本-艾马尔要塞遗址

科赫突击营对比利时境内3座桥梁和埃本-埃马尔要塞的空降突击已经取得了全面成功:埃本-埃马尔要塞部署的火炮失去作用,和指定3座桥梁中的2座在被摧毁前已被德国伞兵攻占。

桥梁被攻占,以及要塞的火炮失去作用令德军第18集团军的步兵和装甲部队能越过比利时的其他防线,进入比利时的心脏地带。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因此卓越战功,5月15日,阿道夫·希特勒本人也在"岩巢"大本营的骑士十字勋章授勋仪式上,亲自接见参战伞兵得指挥官代表。图中第一排从左往右:

埃贡·德利卡少尉(Egon Delica):花岗岩突击群副队长(stellv. Führer Sturmgruppe "Granite")

瓦尔特·科赫(Walther Koch): 花岗岩突击群指挥官

阿道夫·希特勒

约阿希姆·迈斯纳预备役少尉(Joachim Meissner):铸铁突击群副队长 (stellv. Führer Sturmgruppe "Eisen")

古斯塔夫·阿尔特曼中尉(Gustav Altmann):钢铁突击群指挥官 (Führer Sturmgruppe "Stahl").

第二排从左往右:

鲁道夫·维茨格中尉(Rudolf Witzig):花岗岩突击群指挥官 (Oberleutnant Führer Sturmgruppe "Granite").

奥托·齐拉克中尉(Otto Zierach):科赫突击营作战参谋(Ia.Sturm.Abt "Koch")

赫尔姆特·林格勒预备役少尉(Helmut Ringler) - 钢铁突击群副排长(Halbzugführer Sturmgruppe "Stahl").

瓦尔特·基斯中尉(Walter Kiess) -科赫突击营滑翔机总指挥 (Chef-Kdo Lastensegler Sturm.Abt "Koch").

罗尔夫·耶格尔军医中尉(Rolf Jäger):科赫突击营军医主官 (Truppenarzt Sturm.Abt "Koch").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希特勒与参战指挥官交谈,从左往右分别是:希特勒、约阿希姆·迈斯纳、鲁道夫·维茨格和瓦尔特·科赫

德国伞兵在次年的克里特岛空战中元气大伤,战争中后期不再有大规模空降作战,而是作为德国空军的精锐步兵出现在地中海、意大利、法国、苏联前线的数次血战,赢得了"绿魔"称号,其最后的部队:第9伞兵师在柏林战役中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而一同灰飞烟灭

那些著名战地照片背后的故事(9):埃本-艾马尔之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