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水岸秋风 2021-02-08

文/王凯迪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的聪明才智在全国远近皆知。然而,湖北人之间却缺乏如东北人一般强大的统一辨识度。

假设有三个湖北省内来自黄石、孝感与武汉的人,他们都有可能说着对方不能完全理解的方言,也分辨不出对方是否是湖北人,甚至只能通过普通话来认老乡。为什么素有荆楚大地之称的湖北内部方言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01 特殊的地形

湖北省地势三面环山,武陵山、巫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与幕阜山由西南逆时针环绕排列直至东南,仅向南敞开通向洞庭湖盆地,江汉两大河流纵贯其间。而在河流的滋养下,面积不大但颇为肥沃的江汉平原,塑造了湖北“鱼米之乡”的美誉。

从大环境来看,湖北省多山区丘陵的地理条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省内的文化交流,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语言文化区域。另外,尽管湖北地形相对封闭,但与周边区域仍然有水陆通道密切相连,再加上其“九省通衢”的地理方位的加持,也为湖北方言的多样性增添了无限可能。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图/湖北地形图

02 西南官话的形成

湖北处在长江中游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地形与交通条件促使这里始终处在南北方移民运动的前沿。

战国以前,湖北省曾经是楚国八百年历史的发源地与繁荣地,然而秦将白起“拔郢”之后,湖北大部基本沦为秦国故土。依旧湖北当地出土秦简来看,秦国迅速完成了当地的文化征服,作为楚国本土语言的古代楚语基本全部南下湖南,成为了今天湘方言的前身。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在之后的岁月中,湖北大部分地区长期作为承接北方人口迁徙的主要地带。从黄巾之乱到永嘉之乱,再到安史之乱,汉唐之间的多次战争导致大量中原地区的士民沿着南阳盆地一线进入荆楚之地,逐渐在当地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语言体系。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图/唐代人口南迁

靖康之变后,又有大规模来自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移民的到来,持续上千年的南迁进程基本完全中和了当地的地方方言。元朝的征服过程中,湖北同样是南宋对抗蒙古军的主战场,自然也成为了蒙古征服后北方“汉儿”屯兵的主要场所。

到明朝初年时,湖北西部与武汉一带已经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体系,并通过湖广填四川大移民将这一方言体系填入川渝滇黔等大西南各省。不过,由于文化的毗邻影响,襄阳一带的西南官话鄂北片明显有陕西与河南的中原官话风味,而宜昌与恩施一带则是浓重的“成渝腔”,只有处在中心的武汉是较为独立的“武天片”。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图/西南官话分布区

03 赣语与江淮官话的深入

明朝初年,政府又通过颁布移民令从江西大规模移民至湖广,史称“江西填湖广”,大量江西移民进入了鄂东南的咸宁、大冶、赤壁与鄂州在内的八县市之中,从而使这一区域在语言上江西化,成为了后来赣方言的独立分支大通片。

除此之外,以今天江苏大部与安徽为代表的江淮方言在明朝时期因为安徽人朱元璋的推崇而大行其道,逐渐影响到了大别山区一带的黄冈地区,并与当地残留的古楚语、北方官话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音调的江淮官话黄孝片。

为什么湖北省内部的方言差异如此巨大?

今天的湖北从官方层面看就拥有三大方言系统与多个片区,语言的内部差异十分明显。这种特殊情况的形成,既受到湖北内部地形特点与对外交流的影响,更是史上多次大规模移民的直接产物。九省通衢的湖北在居于天下之中的发展过程中,更兼容了多元的文化底色。

参考文献:

1.元史

2.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