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比卦:以比卦为例,抓住2点,学会传统文化的取象比类

 李秀笔记 2021-02-08

易经比卦:以比卦为例,抓住2点,学会传统文化的取象比类

近几天,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倪海厦老师讲易经,经常会读图解释卦象。倪老师读图的时候,读得津津有味,而他为什么却是一头雾水。

其实,这是因为思维方法的差异,今天我们在学校中多以学习逻辑思维为主,而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以取象比类。现代逻辑思维与取象比类,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过程。自古至今,我们的文化都是读图,比如汉字,就是象形字。

01从现实实际出发,学习取象比类

具体举个例子来说,黑土、黄土都是土,这是归纳;相反来说,土壤的种类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分法,可以有黄土、黑土、黏土等等。水有不同的状态,水可以演绎出冰、水蒸气、液态水。

那么,水和土有什么关系?按照一般的理论型思维过程,水和土看上去没什么关系。可能有人会说,把土壤烘干,能出来水蒸气。但是,又会有人反对:你那个带水蒸气的土,不是纯土。最后,只能得出结论,水就是水,土就是土。

而按照取象比类的思路,水是水,土是土很正确,水在大地上流淌,而且自然界的土中一定含有水,这样植物才能成长,大地上的水多了,或者土里的水少了,都会出问题的,或洪水、或干旱、或水土流失。由此,水在大地上成为河流湖泊,同时又滋养了大地,万物得以生长。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能看出,取象比类的实践性更强。李秀笔记认为,取象比类更加真实,因为是从结果和既定事实基础上来认知世界。换句话说,取象比类是从事实真相出发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先假设一个完全不含水的土。

所以,学《易经》是简单的,因为取象比类的思维,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02取象类比,同样需要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卦:水地比,上坎下坤,上水下地。坤为地,坎为水,象为地上有水。

如前所述,水在大地上流淌,是自然界的实际现象。从这个现象深入分析,我们能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水和土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也就是说,水和土不能分开,他们之间需要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才能生存。

其次,水和土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较量的。水多了,就会发生洪涝灾害,水少了,又会水土流失,这是水和土之间相互较量的结果。虽然出现这些情况的概率较低,但倘若出现这些情况,也会对我们不利。

因此,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让大地与水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因此,比卦是吉利,是相辅相成,是有孚

理解了土与水取象比类的道理,我们也就理解了汉字“比”的大致来历。现在人可能觉得,“比”有很多意思:比较、比喻、对着、依附等等的意思,但是,倘若深入理解了比卦的象,就知道我们为什么在这些场合都可以用这个字了。

两者之间有亲密的关系,所以才可能进行比较,类比,或者比喻。比如,比翼鸟。比如,比赛。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比赛为什么是友谊第一。相关才比,亲密才比,否则没必要比

03梅花易数是取象比类的高级阶段应用

最近很多朋友咨询梅花易数,梅花易数是邵雍先生进行“取象比类”高级阶段应用,我们普通人易学入门,要从基础的学起。其次,进行高级阶段应用,定要保持一个初心,不为私利,否则测算的结果没有什么意义。

综上所述,这就是比卦隐含的深层次道理。《易经》为大道之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不懂的人以为其中是车轱辘话,怎么说都对。事实上,这是对易经的理解不够深入。水和土的存在模式,在地球上既定的存在事实,当代科学也在研究,因此大家评论不要说什么水和土没关系,才是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