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吼大叫是把利器,对娃造成的三大伤害,比你想得可怕,别不上心

 齐姐育儿 2021-02-08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自己难以忍受心中的怒火,从而对孩子大吼大叫。

比如:当孩子不听劝阻、无理取闹时,就忍不住用吼叫的方式让他停止,当然,孩子也可能马上听从。

然而,当父母愤怒的情绪发泄以后,却不知孩子已受到了难言的伤害。

娇娇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4岁非常调皮,二宝刚满1岁正在学步,每天周旋在孩子们中间,让她感觉既费力又费心。

一天中午,等孩子们吃过饭后,自己忙着收拾乱七八糟的餐桌。可没等她收拾好,转眼发觉二宝不见了,四下找了一圈,发现大宝正把二宝往玩具车里拽,准备带她出门玩耍。

这把娇娇吓出一身冷汗,情急之下赶忙大声地制止:“你又在干这么危险的坏事?怎么天天都是这样不听话,一点也不省心!”

大宝受此惊吓,瞬间倒地大哭起来。虽然最后止住了哭声,但抽噎的样子显然感到很委屈。

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让娇娇不知道的是,大吼大叫是一把利器,它对孩子的伤害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可怕。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01|影响其大脑的发育

美国精神病院副教授Teicher,长期从事精神病研究,他和他的团队对曾经受过语言暴力的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大脑中的韦尼克区与前额叶区之间的连接不多,前者主要负责语言,而两个区域的连接越多,说明其理解能力越强。


Teicher由此得出结论:如果长期对孩子大吼大叫,会让他的大脑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智力发育,导致语言潜能不能得到发挥。

无独有偶,沈阳心理研究所曾制作过一个短片《语言的伤害》,片中讲述了语言暴力的危害和后果,很有教育意义,值得每一位父母沉思。

02|影响其安全感的形成

父母不会无缘无故地骂孩子,被吼骂总是一定的理由,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被骂的具体原因,有时在被骂后还会感觉莫名其妙。

一旦孩子长期处于被吼骂的情况下,心理上就会产生过激反应,他们会随时担心自己是否做错了事,继而招来父母的埋怨和吼骂,从而变得胆小怕事,不敢主动作为,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

03|影响其性格培养

  • 很多长期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性格都比较懦弱、孤僻和自卑,尤其缺乏自信心,不善与人交流,在人际关系上比较欠缺。



还有的孩子为了取得父母的欢心,往往想方设法地讨好父母,逐步养成讨好型人格,事事喜欢先看别人的脸色。

尤其严重的是,孩子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父母的言行,今后遇事也会同样的大吼大叫,以粗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的还会采用更加激烈的形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孩子犯错时,除了大吼大叫,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代替吗?当然有。

很多人认为,对孩子吼几句、骂一下就能让他改正,或者变得懂事起来,既简单又快捷,但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对孩子的伤害太多。

除了暴力,还有温和的语言和快乐的情绪等,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爱,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这往往被很多人所忽略。

心理学家David R.Hawkins教授曾对人的情绪做过专题研究。

他发现,各种情绪有不同的能力,这种能力从负到正共分为8个等级,数字跨度从0到1000,对人的影响程度从低到高。其中,愧疚、愤怒的能力远远低于喜悦和平和,属于能力等级的最末端,说明如果怀着怒气的情绪,并不能与孩子顺利地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表达过同样的看法。他在著作《非暴力沟通》中认为,当人们改变责备、羞辱和批评的语言,重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采用诚恳、请求的语言时,才能让爱和尊重真正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因此,当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不当,也尽量少采用批评、辱骂和指责的方式。因为这种暴力语言,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尊重,因而容易产生反感心理,也不愿意在内心里接受父母的意见,自然也就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样子。

其实,沟通并不需要大吼大叫。除了这种暴力方式,还有很多方式都能实现良好的沟通,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做:

①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当认为孩子的行为不正确时,父母可以先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进行观察,客观地描述看到的事实。

等待孩子做出回应后,再听取孩子真实的想法,找到他这样做的原因,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下一步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先入为主地急于表态,更不要带有主观情绪地进行指责,事情可能与自己想象的相反。

孩子可能是善意的,急于发火只会让孩子不愿说出实情,从而让他受到委屈,还可能被父母的语言所吓坏。

②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由于孩子年幼,可能会做出一些傻事或者错事,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父母要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除了让他知道做错事的后果外,还要让他清楚父母的担心、害怕,以及内心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他才会理解自己的心情,从而在心里感同身受,以后不再做这样类似的事情。

③向孩子提出正确的希望

对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要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要求。

比如,对危险的行为要明确地表示制止,以后不允许再犯;对帮助家人和与人为善的行为,要表示赞赏,这样会让孩子从中受到鼓励,并继续坚持下去。

  • 总结起来,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要尽量多说自己看到的现象、感受和期望,少使用批评、指责和命令的语言,尤其是避免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容易起到反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