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永钦:远离“语言贿赂”

 新用户7391BFGL 2021-02-09

远离“语言贿赂”

河北武强 马永钦

  “语言贿赂”,即以语言上的欺骗,夸大,奉承,以达到讨好领导目的。其表现或是曲说阿是、花言媚俗,或是浮言夸饰、言不由衷,或是言听计从、曲意逢迎,或是卖弄文笔、哗众取宠等等。这种谄谀习俗影响极为不良,使人忧虑,我们应当高度警惕,远离“语言贿赂”。

  “语言贿赂”从某种意义上讲,比金钱贿赂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形式也多种多样。

  称“副”为“正”,以实称虚。在职务称呼上喜欢“戴高帽”,将“副职”叫成“正职”,把“虚职”叫成“实职”。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将“副处长”“副书记”“副科长”“副主任”一律称呼为“处长”“书记”“科长”“主任”。本来是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则称其为“处长”“科长”,以此表示对上级的尊重。下属单位的人去上级部门开会办事,对没有职务的人称呼“领导”,“王领导”“张领导”。到市里的部门见人称“科长”,进省里的部门见人称“处长”。对省市下属部门下来检查指导工作的人,称呼为“省领导”“市领导”,其实有时来人也许是副处级调研员、科长或主任科员、副科长,与真正的省市领导级别差距太大了。

  退去职务,称谓不休。有个别人明明退休了,架子基本没变。偏偏有些人投其所好,仍然称呼从前的职务。这些人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这些人眼里,看重的是所谓的人缘、人脉、人情,还是一种“奉承”“讨好”的心理。

  奉承巴结,虚张声势。一些人对上级领导使用一些溢美之词,如“大”、“重要”、“百忙之中”、“尊敬”等等。对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为领导营造出一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因此也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精神麻醉剂。总结领导讲话用“大智慧、大气魄、大思想、大站位、大格局”形容。领导下基层调研,主持人致欢迎词:“欢迎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检查指导”。领导下基层本是职责所在,与忙不忙没关系。前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第一位发言的专家开头提到“尊敬的王书记”,六个字还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他请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言简意赅。这就是“新文风新会风”。

  语言贿赂,一不犯法,二不违纪,所以成为难以清除的顽疾。它腐蚀的不只“开口者”,更有“倾听者”。有些领导乐于、惯于被“戴高帽”,对阿谀奉承、谄媚讨好的话觉得有面子,听不到反而会心生不适。上级的“支持”慢慢助长了下属的“嘴皮子功夫”,“做得踏实”不如“讲得精彩”,埋头苦干不如抬头逢迎,思想逐步被腐蚀,形成不良之风。

  古人云,“巧言乱德”。要看到“拍马”者最终目的是为了“骑马”,奉承你的人并不是真正佩服你、支持你。而是畏惧权力,讨好领导,旨在为其所用,捞取自己的一点实惠而已。一旦目的达到,就会一反常态、一脚踢开,去追随与其利害关系更大的人,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因此作领导干部,要做到“甜言”面前不飘飘然,“蜜语”声中不昏昏然,逆耳之言常听,阿谀奉承当忌。让心术不正之人无空子可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家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培养高雅的情趣,自觉修炼德行,增强对“语言贿赂”的敏感性和抗拒力。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马永钦,中学语文教师。几十个春秋畅游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然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所感必有所记。曾发表教研论文146篇。业余喜欢写作,散文、随笔、故事、诗词散见于多家报刊及网媒。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