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刺久留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wyfx100 2021-02-09

三叉神经痛,是位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然发作的刀割样、电击样、烧灼样剧烈疼痛,具有突发突止,历时短暂,由面部扳机点触发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等特点。中医学称之为“面痛”,“偏头痛”,“雷头风”,“厥头痛”等。如《素问·刺热》有“两颌痛”,“颊痛”之名。《难经》中记载:“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说明本病由感受外界风寒之邪引起。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面痛》分析三因为患,曰:“老人过劳”,“郁结胃热”,“恼怒伤肝,肝胆火逆”,且曰“面痛皆因于火,而有虚实之殊”,进一步阐述了面痛的虚实之辨。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面痛》认为:“面痛专属胃,手足六阳之经虽皆上至头,而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入齿挟口环唇,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维络于面,故面病专属于胃”。

总支,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常由风寒之邪袭于阳明筋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遂致面痛;或因风热毒邪,浸淫面部,影响筋脉气血运行而致面痛。内伤多由阳明燥热,循经上扰,遂致头面疼痛;情志不遂,肝失条达,肝郁化火,肝火上扰头面,灼伤经络,则见头面疼痛;情志不遂,或因病久入络,可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治疗方案和操作要求

治则: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主穴:风池、太阳、下关(或太阳透下关)、合谷。

随证配穴:Ⅰ支痛配阳白透鱼腰;Ⅱ支痛配四白透巨髎;Ⅲ支痛配颊车透地仓。

操作要求: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后,下关选用1.5寸毫针直刺,刺入1~1.3寸,使针感放射至面颊、舌、上颌、下颌等处;风池、太阳、合谷选用1寸毫针直刺,刺入0.5~0.8寸;太阳透下关,选用2.5~3寸毫针,刺入1.5~2.5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扩散至半侧颜面部;四白、阳白用1.5寸毫针分别透向巨髎、鱼腰;颊车与地仓用1.5寸毫针对刺。行针时四白、阳白、颊车、地仓以捻转为主,提插为辅,其他诸穴均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行针手法。若正当疼痛发作之时行强刺激手法,采用“动留针”,若处于疼痛间歇期行轻刺激手法,并给予“静留针”。诸穴针刺得气后采用“久留针”之法,留针时间不能少于60分钟。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日。

典型验案

周某,女,42岁,1992年8月18日初诊,主诉:面痛12年加重1月余,患者12年前因不明原因出现面部剧烈疼痛,经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多方治疗后疼痛消失。四年后病情复发,剧烈疼痛,经中西药、民间众多方法治疗后,疼痛消失。本次发作经中西药治疗后,效果欠佳,,故前来寻求针灸治疗,现症见:右侧面部电击样、刀割样疼痛,每日发作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至3~5分钟,不敢咀嚼硬物,仅能仅进流食,甚至张口哈欠、说话,即可诱发疼痛,伴有流泪,舌红,苔微黄,脉弦数,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属面痛之风热上扰证,治宜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穴取风池、下关、合谷、太阳、颊车、地仓。经针刺得气,疼痛有所缓解,留针1小时后起针,疼痛消失。二诊诉疼痛时间缩短,程度减轻。继用上法治疗,留针期间疼痛大作,行针无法控制,当即用3寸毫针从太阳进针穿过颧弓向下关方向透刺,进针2.5寸,施以捻转泻法,使局部产生强烈的酸胀麻木感,扩散至半侧颜面部,疼痛渐渐缓解,起针时疼痛未再发作。三诊诉疼痛次数减少,时间缩短,程度减轻。仍按上法,太阳透下关,余穴同前。每日1次,连针9次,疼痛完全控制。为巩固疗效,按初诊处方常规操作,继针一个疗程,随访六年未复发。

医案解读

本案患者为三叉神经痛,主要症状为右侧电击样、刀割样疼痛,每日发作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至3~5分钟,不敢嚼硬物,只能进流食,甚至张口哈欠、说话,即可诱发疼痛,伴有流泪,舌红,苔略黄,脉弦数,属中医面痛之风热上扰证。该患者乃外感风热,上犯于头面,阻遏清阳,引起面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治疗取风池、下关、合谷、太阳,四白、颊车、地仓为主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风池为祛风要穴,对外感风邪、肝风内动、上扰清窍所致的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下关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交会穴,位于三叉神经总干及其分支处,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要穴,针之可疏通局部气血,经络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止痛的目的。太阳为经外奇穴,善治头面疾病,采用向下透刺下关之法,可加大刺激量和刺激面积,改善脑部和面部的血液循环,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区域的微循环,修复受损的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远道取穴,可疏通阳明经气血,通经活络,解痉止痛;四白、颊车、地仓均为足阳明胃经经穴,诸穴合用可改善患处气血不和、经脉失养状况,促进病损的三叉神经恢复。邵老临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结合三叉神经的分支走向,配用相应的穴位,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诊后絮语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范畴,其病因尽管复杂,但不外乎内因、外因。内因不外过食炙煿,胃热偏盛,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或久病体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内阻,使邪壅脉络,上犯清窍而为痛;亦可因肝肾阴虚或脾虚血亏,使络脉失养,不容则痛。外因多为风邪夹寒、热、湿诸邪,侵犯经脉,阻遏脉络,不通则痛。

邵老采用透刺久留针法治疗本病,并指出处于病情的不同阶段可用不同的取穴和操作方法:在疼痛持续发作时,应以止痛为首要目的,若用常规针刺疼痛不止时,当取太阳透下关,采用“久留针”之法,留针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采用“动留针”法,要多行针,强刺激;若疼痛未发作,处于间歇期,应行轻刺激手法,给予“静留针”。针对不同病情而施治,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本病的诱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邵老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日常的生活调护也很重要。应注意生活规律,起居有常,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调畅情志,禁食辛辣温燥的食物,避免面部过寒或过热等不良刺激,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