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升胃降”之我见

 孙郎中 2021-03-18

 在平日临诊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患有脾胃病的患者,他们看上去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长得很肥胖,看似体格庞大,但是一点都不结实,一身肥肉;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有未老先衰之态……,这些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运化及升降功能受损所造成的。打个比方来说明,如果把人比作一个公司,想要公司能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得持续盈利。放到身体上,想要健康长寿,就必须要不断的“赚钱”。这里的“赚钱“主要就是通过脾胃受纳、腐熟水谷转化成的精微物质、能量。脾胃功能强,这个转化率就高,也就说说你的身体”赚钱“能力就强,钱多了,肾气功能也强大,那自然藏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多。咱们平时身体藏的”钱“,就能满足咱们的日常需求,每一天能充满活力,生病了,也能立即拿出”钱“来赶走疾病。由此可以看出,脾胃功能是否强大,对于我们身体影响很大,故而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咱们的脾和胃位于人体的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的功能是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脾升胃降,这就是一个转中轴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脾脏能够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将吸收的精微物质向上输送到全身各处,营养脏腑形体官窍。而胃腑能够受纳饮食水谷,并且能够将消化吸收后剩下的饮食物糟粕向下传送到肠腑。一旦脾胃功能失调,脾胃不能配合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就会停留在体内聚积而成为内生湿邪,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被排除体外,就会出现便溏,甚至饮食不化,肠鸣腹泻。脾主升清,就像一个支架一样,撑起全身的运行。脾不好的人,不舒服是“往下垮”的,比如拉肚子,容易累等;而胃主降气,就像一个盖子。胃不好的人,不舒服是往上“冒”的,比如打嗝、呕吐、口臭等。所以,调养脾胃的第一步,就是先分清自己到底是脾出了问题还是胃出了问题。胃不好,要清积食,靠“养”;脾不好,要祛湿气,靠“健”!清代的名医唐笠山如是说:“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善治脾胃病的医生,都会注意脾胃升降气机的调治,升降通顺,则疾病自然就能治愈了。
 虽然脾胃总是连着说,但其中,胃气是要下降的,脾气是要升的,胃属于阳明,脾属于太阴,生命讲究“反者道之动”,阳的东西要下行,阴的东西要上行。如果胃气不降,胃中腐味上行就是口气,口气为什么不好?口气是腐味,而腐味应该是在下焦,它跑到中、上焦来了,就干预了上焦这一部分的干净清爽。上焦的一切都应该是清亮的,比如你的眼睛要亮亮的,嘴巴要清清爽爽的,鼻子要通畅,耳朵要清爽……这个身体才叫好,如果你眼睛不亮了,头昏沉了,口中腐味滋黏,就是“阳”的地界全被“阴”占领了,人,也就逐步完蛋了。这就是“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的道理所在! 总而言之,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只有二者的功能协调才能保证我们所吃的东西能够正常消化、吸收和排泄,无论脾胃升降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消化吸收乃至全身的病变。“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清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浊之降也!因此,维持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在调理消化系统以及全身各系统病症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尤当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