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3年王厂血战,日军突袭司令部,朱程司令员、袁复荣专员抗敌牺牲

 汗青正浩 2021-02-09

1943年9月28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为了掩护战友突围,包括朱程司令员、袁复荣专员在内的一百多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书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1943年是抗日的最关键时期,此时日本开辟多个战场、四面树敌,国内物资消耗殆尽,他们在垂死挣扎中做着最后的反扑,不自量力地试图翻身。

9月下旬,日军集结了四个精锐师和一个骑兵旅团,加上为虎作伥的伪军,浩浩荡荡共万余人,展开大扫荡活动。试图通过合围方式打败我军。

在兵力不足的条件下,我军避实就虚,分化成三个梯队与之周旋。其中第一梯队由军分区朱程司令、专员袁复荣率领,除了携带电台的专署机关外,另有民1团、21团和骑兵连也在第一梯队内。

第一梯队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工厂村一带,这里依托太行堤,地势十分险要,28日上午,部队被日军快速部队从东、南、西、北各方面包围,情况十分危急,朱程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突围,保存作战部队实力,再伺机插入到敌占区进行抗日行动。

当时战士们都希望能让首长先走,但朱程大手一挥做出抉择,由他所在的军分区指挥所做掩护。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民1团的大部分、21团的全部以及骑兵连突破了鬼子的包围。而包括朱程、袁复荣在内的一百多名战士被困在王厂附近,手中只有四挺轻重机枪、一些步枪和少量手榴弹。

敌众我寡、火力悬殊,朱程先是希望攻占王厂村,以此作依托反击敌人,不料敌人已经将王厂村占领、密集的机枪火力将他们的前路封死。

战士们一边交替掩护,一边又往附近的郑庄撤退,空旷的田地里,战士们边打边退,没有藏身的地方,不时有战士倒在血泊之中。这时朱程发现附近有一个围有土墙的小院,朱程命令剩余部队占据在这里,与敌人决战到底。

这个小院里有一座放着柴草和杂物的小房子,土墙长三十多米、宽二十多米,墙外有水沟和浅塘,是一个坚守的好地方。进入这里后,朱程命令部队马上在土墙上掏枪眼、修建简单的工事。这里没有铁锹,战士们就用刺刀和双手一点点刨挖,尘土飞扬下是一张张坚毅的脸,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当俘虏,和小日本拼了!

不久敌人结束了其他地方的战斗,迅速形成小包围圈,疯狂叫嚣着朝这里涌了过来。小院内被火光和烟雾所笼罩。短短三个小时之内,不知死活的敌人连续发起了三次火力密集的进攻,都被英勇的我军战士打退。

到了中午时分,气急败坏的敌人竟然投到院里毒气弹,小院里顿时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战士们被呛得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大喊一声:“别慌,背过风向,把毛巾打湿了捂住嘴和鼻子。”可是小院里哪有水呀,战士们用自己的尿来打湿毛巾,躲过了敌人这次卑鄙的进攻。

中午时分,敌人发动了第四次进攻,战士们和一批闯入院中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士们使用手中的刺刀,奋力刺向这些侵略者的胸膛,一时间血肉横飞,等到这次进攻被打退之后,经过清点人数,小院中只剩下三十多个战士了。

战斗陷入僵持状态,敌人抓了两名当地的老百姓,派他们前去劝降,朱程司令铿锵有力的回答:“八路军不妥协,不弯腰,不投敌”。

下午四点,敌人使用迫击炮,一时火光冲天,狼烟四起,院墙在炮火中轰然倒塌,小院里也有不少战士被炮弹打中牺牲,剩余的战士们在和敌人的扭打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战斗终于结束了,第二天被疏散的村民赶回家院,看到遍地的烈士们失声痛哭,因为不敢为他们一个个建坟立碑,只能挖了两个大坑将他们草草掩埋。

1943年12月18日,我军在鲁西南烈士陵园为在王厂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举行了万人追悼会,沉痛悼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所有的人都失声痛哭,泪流满面,就连萧瑟的北风都似乎为英雄们哭泣。

让我们向这些烈士致敬吧,正是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正是他们英勇抗敌,为国捐躯,才让我们的祖国免受践踏。浩气长存,英烈不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