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稳稳 | 蒸年馍

 富平人原创馆 2021-02-09

蒸年馍

文/雷稳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听着孩子铜铃般欢快的声音,我知道她在迫不及期待着新年的到来,像极了儿时的自己。今天已经腊月二十七,又到了蒸年馍的时候……

每年腊月二十六,母亲就开始发面,准备蒸年馍。头一天傍晚母亲把酵头用温水泡好,活好面放在大洋瓷盆里,用厚厚的锅盖盖好,还要在上面压两块砖头,放在温热的炕头等待发酵。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听见锅盖和洋瓷盆碰撞的声响,我知道是面发好了,赶紧从被窝里面爬出来。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正在侧身收拾案板,脸上挂着微笑。灯光打在母亲身上,在对面的墙上映出温和的影子,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一幕。我喜欢跟母亲一起蒸馍馍。

揭开锅盖,锅盖上沾满了马蜂窝一样的面团,一股酵母的香甜扑鼻而来,仿佛一笼还冒着热气的刚出锅的雪白馒头。母亲干脆利落地将盆里的面倒在案板上, 周围拢起来又加了几碗面粉,紧接着把溶化好的碱水倒进去继续揉匀,由于长期 的体力劳作,母亲落下了手腕不好的毛病,揉面的时候揉一会就要停下来活动活 动手腕再接着揉。我从小就在旁边看着,等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就会跟母亲抢 着揉面,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我娃长大啦!”一大团面切块揉搓,又掺在一起 切块揉搓,来回揉三遍才算好。揉匀的面摞在一起盖上抹布还需要再醒一会,这 样蒸出来的馍馍会更软更白。醒面的空隙母亲开始收拾蒸笼,每一个蒸笼都要用 抹布擦干净,每一条缝隙都要仔仔细细擦一遍,生怕弄脏了雪白的馒头。母亲每 擦完一个,我就会在蒸笼表面用小刷子沾满金黄金黄的菜籽油轻轻刷一层底油上去,这样馍馍就不会粘在蒸笼上。

收拾好蒸笼,面也醒的差不多了。母亲从那一摞面团中间用手扒开闻一下,我也会凑上去闻一闻,一股碱水和酵母掺杂在一起的特殊香味扑鼻而来,母亲高兴地说可以做馍馍了,我却并不知道是什么道理。这时候就到了母亲给我们表演魔术的时候了。蒸馍馍还是要讲究顺序的,首先要给灶火爷做“贡”。只见母亲将面团剂子揉成圆的坯子,用食指在中间戳一个洞,里面裹进一点面油(用菜籽油、面粉加一点盐巴做成的馅),再用一个小面团擀成圆形,用剪刀剪出来四个花瓣,用梳子在每个花瓣上压上花纹,将做好的花朵放在做好的坯子上,花朵中间再放进一颗枣子使点劲按下去,这样一个“贡”就做好了。一共做三个,赶在除夕晚上,母亲将三个“贡”放在灶台上,供奉给灶火爷,跪在灶台旁虔诚地许愿,愿灶火爷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们姊妹健康成长。接下来要给初二回娘家准备“油角角”。跟做“贡”一样,先做好几个圆圆的坯子包好面油,母亲小心翼翼地用大拇指和食指从坯子的一边开始往顶部中心捏出花边,再绕到另一边, 捏好后的花边精致极了,像是个面团上戴了一个发卡,最后再用大拇指指甲再压 出深浅宽度一致的花纹,“油角角”就做好了。看着母亲双手像变戏法一样,我 也跃跃欲试跟着学,但是每次压出来的花纹不是宽了就是窄了,不是深了就是浅 了,就是捏不出像母亲那样精致的花纹来。这时候母亲总是笑着安慰我说,长大 了慢慢就会做了。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时候,母亲便装上四个“油角角”带给外 婆,祝愿自己的母亲身体健康。大姨小姨也会带上自己蒸的,外婆就 会评比出来哪个女儿做 的最好,每次都是母亲夺冠。最后,还要给姑姑家的孩子做“碱娃娃”。

这个也是有讲究的,一个孩子两个“碱娃娃”,姑姑家有两个孩子,母亲每年会做四个“碱娃娃”。前面步骤也是跟做“贡”一样,做好圆圆的包好面油的坯子,然后轻轻揉一下,揉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圆柱形状,大的一头是“碱娃娃”的脑袋,用手指从头部一边戳一个洞戳透,塞一颗枣子进去,变成“碱娃娃”的两只红眼睛,然后用梳子在身体上点出花纹,活灵活现的“碱娃娃”就做好了。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家里到处点上蜡烛的时候,有小孩的家里就会把“碱娃娃”放在灶台的蜡烛旁“看灯”,大眼睛盯着不让蜡烛熄灭,以此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今又是年关,步入花甲的母亲已经在家张罗着蒸年馍了。岁月流淌,我已经好些年没在母亲身边帮忙揉面了,小时候跟母亲一起蒸年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自从有了孩子,每逢过年母亲都会给孩子蒸两个可爱的“碱娃娃”,再三叮嘱我不敢提前吃,必须等到元宵节晚上“看灯”之后才可以吃。我知道,母亲把满满的祝福和心愿都包在了年馍里,送给了我和孩子。而我却没有给母亲做出来一个“油角角”。唯有在心底祝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祝愿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
写于庚子年腊月二十七

作者简介:雷稳稳,女,陕西富平人,就职于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爱好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