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药三分毒?被误解的精神类药物 | 精神科公益讲座第三讲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2-09

我和很多咨询师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

“在陪伴一位有诊断的来访者工作的过程里,你遇到最困难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提到这三点,“如何与精神科医生配合”、“来访者就诊的病耻感”,以及一个最容易拿不准的问题“药物治疗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首先,来访者往往对于服用药物有着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是严重担心副作用,以至于不能坚持定期服药的情况很常见,这也很让咨询师头疼。

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例,当患者感觉自己状态变好的时候,往往会非常想停药,因为 ta 认为自己不再需要药物了。但患者通常会忽略的一个科学事实是:“即使你感觉好些了,你仍然有罹患这种疾病的基本生物学因素。”

违背医嘱停止服药(有时候即使只是服用的剂量不足或漏服药物)都会大大增加复发双相障碍的风险。

另外,咨询师时常也会对于来访产生担忧:“来访者说正在服用莱士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是治疗什么呢?除了来访表述的药物和治疗外,我还需要更了解哪些?我们能工作吗?”

也许,“是药三分毒”这句古话有着太大的影响力了,潜意识中我们都想推开现代科学对我们的帮助。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洛梅在《爱与意志》中写道,“疾病表达了一种神话(一种全然的生活方式),它在告诉我,现在必须调整并安排好我的生命。无论是感冒4周,还是肺结核12年,时间长短并不重要,关键是生命的品质。我的自我身份形象,由于在自然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直面恶魔的神话,而改变了。如果我攻克了疾病,我的一部分,将成为新的存在。”

罗洛梅建议,当获得诊断后,应该把这看作新生活改变的契机。无论是药物、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都是陪伴来访者获得新生活的重要资源。

我们策划了这个系列的内部培训,和大家一起更多了解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能更好地为来访者提供科普信息、也能帮助咨询师规划与来访工作的更好方式。

10月27日(周二)19:30—21:30,我们邀请了简单心理专业委员会成员&精神科顾问王阳老师,分享第三讲精神科主题讲座《常见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方案、效果、副作用及心理干预的时机》

本次直播将对外限时公益开放,参与方式请【查看文末】

此外,今天我们还节选了本系列第一讲《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高效合作方法》的部分内容,整理出了文字稿,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为什么需要合作?

一、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为什么需要合作?

1、法律需要

2、临床需要

二、哪些情况下心理咨询师需要与精神科医生合作?

1、怀疑来访达到某个精神障碍诊断

2、来访已有精神障碍诊断

  • 来访病情变化

  • 咨询师发现与诊断不符或不安全

  • 来访精神科治疗效果不佳

来访病情变化

咨询师发现与诊断不符或不安全

来访精神科治疗效果不佳

在进行心理咨询之前

心理咨询师需要获取的信息

1、来访所在城市或附近城市,是否有可进行精神科诊断的专科机构与专科医生

2、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之前,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 来访者的就诊的场所。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

  • 为来访者提供治疗的精神科医生背景,了解其是否有心理治疗相关受训背景。

  • 来访者的精神科医生对于心理治疗的态度。希望其不排斥来访者接受心理治疗,保持中立态度。

来访者的就诊的场所。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

为来访者提供治疗的精神科医生背景,了解其是否有心理治疗相关受训背景。

来访者的精神科医生对于心理治疗的态度。希望其不排斥来访者接受心理治疗,保持中立态度。

在了解过以上一些有关来访者的背景信息后,我们还需要明确地知晓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状态有所不同。精神科医生因其所处的医院医疗系统,工作节奏颇为紧密,治疗病人数量也很大,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问诊的时间有限,这造就其能够收集到患者/来访者的信息相对有限。

所以,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储备一些当地的精神科医生或精神科相关资源,能够在必要时及时与来访者沟通并安排转诊,到达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理咨询师获取精神科相关资源的途径

1、在高校中沟通更流畅

由于部分高校拥有心理咨询中心与专科医院有定点的合作的渠道,比如高校会有一些医教结合的项目方案,这就使得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的沟通上会更流畅。

2、参加精神科或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实习项目

作为在社会机构从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而言,我个人建议尽可能参与一些精神科或医院组织的临床心理科实习项目,尽量多地积累精神科方面的资源。

3、与督导/老师探讨,推荐精神科相关资源。

如果面对储备精神科资源方面的困难,也可以去询问督导,或一些授课的老师,去向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源途径。

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可提供的资源

既然提到沟通合作,那我们就要看看双方分别能够提供什么,从而更好地对来访者/患者进行治疗。

一、精神科医生可以提供的治疗资源:

1、可以为来访者/患者出具一份精神科的诊断

以抑郁症的来访者为例:

TA是不是符合抑郁症的诊断?症状是处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有没有伴随有精神病性的症状?等等。

TA如果现在是抑郁发作,那到底是抑郁症发作,还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

2、提供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对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能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也有部分人的治疗方案是例外情况,例如当来访者/患者被诊断只是轻度的抑郁或者焦虑症状,对其社会功能并未有太大影响,那么精神科医生也可能建议TA在这个时候先不用药,优先尝试采取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进行治疗。

住院治疗:

当来访者/患者的症状更严重一些的情况,比如说TA在一个自杀风险特别高的时候,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建议其接受住院治疗。以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为例,在医院里可以同时接受一个DBT的团体治疗,去帮助TA学习一些情绪稳定的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同时给他做个体咨询,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院或者医生都能够提供类似以上提到的多样的心理治疗方案。正如我们前面说的,出具一份精神科的诊断、药物治疗、住院治疗,这些都是所有精神科医生可以为来访者/患者提供的基本治疗资源。

二、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的治疗资源:

首先我们咨询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前面说到了精神科医生,在普通的门诊的,尤其是一些复诊的时候,他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来见一个病人。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会谈的时长、会谈的频次,以及会谈的深度,都优于精神科医生,因为这样一个长期的工作环境,所以病人也会对心理咨询师更加的信任,会提供一些TA没有告诉精神科医生的信息。同时也建议,心理咨询师从来访者那获取资料时,尽量看病史复印件或者看诊断证明,不要误把量表结果当成诊断。

因此,心理咨询师获得的有关来访者的信息可能是更加丰富的。比方说曾经有患者来找我做精神科的顾问,实际上TA已经去看过一个知名专家的特需门诊,当时的医生就诊断TA是社交焦虑,因为他有社交回避,也给他开了药。但是这个患者觉得自己的信息完全没有讲完,因为他只讲了5分钟,医生就给他做了诊断并开了药,所以他非常不信任这样的一个处理,不信任这样的一个诊断用药。

经过我们深入的沟通下来发现,TA其实是抑郁症。但是他的抑郁可能不是那么典型,也不是那种重症抑郁发作的抑郁,更多的是一些例如愉快感的缺失,更接近恶劣心境,这种慢性抑郁的水平。所以从药物治疗来讲,医生给他开的药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虽然诊断不一样,但都是开具的抗抑郁药物。

所以医生为其开的药物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心理咨询中与来访沟通的铺垫,TA可能就会对诊断对用药非常的排斥。

(本文选取自简单心理专业委员会成员&精神科顾问方芳讲座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