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幕出现,野到不像国产片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1-02-10
少啰嗦。

DJ,先放音乐!

Y.M.C.A. Village People - One Night At McCool's (Songs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上世纪80年代初。

为严打犯罪行为、整顿社会风气。北京警方印发了一本警讯手册,出现了“迪斯科”三个字。

这是Disco一词的首次官方翻译,并附带名词解释:
迪斯科,又名扭屁股舞,是一种堕落的资产阶级舞蹈。

一时间舞厅集体关门,俱乐部鸦雀无声。

所有舞会转入Underground,想High,必须提心吊胆......

王小帅在《地久天长》中生动描绘了一场私人舞会。

狭小民居里,时代儿女们小心翼翼。那一盘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舞曲磁带,价值可能比收音机还要宝贵,罪行比私藏枪支还要严重。


或许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舞蹈开始,蹦迪,就是刻在人民群众DNA里的原始本能。

不让蹦,也得偷着蹦。

198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

打个岔。

如果以后有人嫌你蹦迪太蠢太傻不高冷,你大可以把这条政策指示摔他脸上。

《通知》明确指出:
举办营业性舞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一种客观需求

迪斯科破冰而出,成为大众娱乐。

也不意外。

并非所有人都能演奏乐器。

但你总有一种方式,跟上节奏演奏“自己”。


简单总结。

随节奏摇摆,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客观本能。

而蹦迪之于国人,更是融化内敛、保守的东方传统的“本能”时刻。

所以,不难理解——

华语导演如此痴迷蹦迪。


比如,贾樟柯。

普通贾樟柯影迷,钟情于他描绘的城镇文化;文艺贾樟柯影迷,着迷他镜头重塑的时代魅力。

而灵魂级的贾樟柯影迷,则会暂停电影。

不断重播,反复练习舞蹈动作。


最特殊的一场,是令人High到泪目的《山河故人》。

电影尾声,旷野、大雪。

山河仍在,故人已别。

年迈的赵涛独自一人,耳边再次响起了《Go West》。

动次打次里,是现代人的“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再比如,王家卫。

原来舞池的“池”,是它装满了湿乎乎的欲望。

《阿飞正传》中,同样是一段独舞。

旭仔的风情万种,就好像张爱玲聊探戈,是“有礼貌的淫荡”。


从慢三、蹦四,到千禧年的甩头摇摆。

作为上世纪城市青年最热衷痴迷的一项非竞技体育项目,蹦迪以及DISCO舞厅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滋养贾樟柯、娄烨、张杨等“第六代”导演的原生文化。

耳濡目染之下,他们比之后的青年导演更能明白。

每一个摇摆,都是故事。


说到这。

老影迷肯定或许会发现,Sir故意漏说了一位。

毛线围巾、皮夹克、脏胡茬,气势狂放,舞步肆意。

怪就怪在,毫无喜悦可言,所有动作都是宣泄。

但他越疯,你越心疼。

此情此景之下,原本平淡的歌词都显得无力又沉重。
梦乡,你站在我的前方,挡住我的去向。
梦乡,听起来多么迷惘,我却不彷徨。

别人家蹦的是迪。

而廖凡,愣是蹦成了柏林影帝。

一段足以走进华语电影史的蹦迪场面——

《白日焰火》


两个常见误区:

1、这段独舞的精彩,只是廖凡的功劳?(当然不)

2、这位导演,难道就这一段绝活?(当然不×2)

早该从另一个层面,好好聊聊Sir钟爱的这位导演。

在Sir心中,他早已是“华语电影新晋迪斯科舞王”

《制服》《夜车》《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导演——

刁亦男。

别眨眼,仔细看。

他是怎么用电影蹦迪的。




01
霓虹俱乐部

中国人是怎么跳舞的?

刁亦男的早期作品《夜车》中,有一场精彩的开场。

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昏暗舞厅,没有一个窗户。

男、女,分别坐在一方。

双方对视,无人言语。

安静得像是等待发卷子的考生,或是某种邪教仪式。


终于“主持人”出场,打开了音箱,播放音乐。

交谊舞曲在舞厅中回荡。

人,动起来了?

没有。

他们任由旋律在空气中“独自”盘旋,而自己尽力保持莫名的“肃穆”,女人双手交叉摆在身前,男人统一地翘着二郎腿。


“再等等,等到有人上了我再上。”

终于,第一名“勇士”出发了,跨过空旷的舞池邀请对面一位女士共舞。

“再等等再等等,再有人上了我就上。”

漫长的十几秒后,第二名“勇士”也出发了。

有了第一个,有了第二个,男士们这才收起自己的拘谨,一一出动。


作为影片开场,这场戏至少有两层寓意。

第一层,它刻画东方人腼腆的性格,又展现着内心欲望与防备的焦灼斗争。

第二层,它提醒所有观众,请放下你的戒备,故事要开始跳舞了。

《夜车》是刁亦男导演的第二部长片,是他奠定导演风格的作品。

一言蔽之:黑色电影

类型:悬疑、犯罪。

角色:边缘、底层。

以及最显眼的,贯穿他之后所有作品的视觉符号——夜晚与霓虹

你不知道上帝为啥要创造光,但在刁导的影像世界中,你能悟出人类为何创造霓虹。

那是只出现在夜晚的欲望与梦想。

五光十色,是虚张声势的“浓妆”。


《夜车》,是蓝色的。

女主角吴红燕,高龄单身女青年,工作又极其特殊:法庭上负责执行死刑的法警。

白天,她是面无表情的法律程序。

夜晚,她脱下制服,偷听隔壁亲热的声音、被男人骗钱骗色、对着镜子,独自舞蹈。


男主角李军,想杀她,为被她执行死刑的前女友复仇。

但最终,两人点燃了彼此的欲望。

在这社会身份极端冲突下,欲望,是见不到光的种子。

霓虹则会滋养它长成古怪的花。


《白日焰火》,则是绿色的。

它伴随在女主吴志贞(桂纶镁 饰)的身边,是神秘,是未知,她是谜题的题眼。

而这绿色,似乎也暗示着贯穿全篇的背叛主题。

背叛了前夫、恩人(小店老板)的女主;出卖女主归回体制的男主张自力(廖凡 饰);一开篇就与男主离婚去往南方的前妻。

以及,那个无处不在的,被改革浪潮放在身后的老东北。

欲望不一定是美好的。

但再美好的欲望,也可以出卖给操蛋的现实。


再来,就是《南方车站的聚会》,一场极尽渲染土味霓虹的底层图鉴。

超过80%夜景戏的,变成了刁亦男肆意泼墨的画布。

用大量的土味霓虹让故事在不同空间的场景中,随着情绪贯通、流动。

玫红、翠绿、藤黄、藏青。

诱惑、神秘、警示、忧郁。

流动的气氛本身就在讲述故事:主人公周泽农(胡歌 饰)从一个放荡不羁的混混,撞见命运拐点,并在挣扎中跌入深渊。


而最后一刻。

你偏偏看不见人了。

只看到红色(鲜血)“终于”绽放

这也是凭什么,他能让昆汀拍手说爽。


视觉元素的极致运用,除了光,还有影。

有时看清一个人。

只用一个影子。


如果将刁亦男的作品一字排开,所有故事,几乎都围绕着一个鲜明的共同属性:底层边缘。

他们是穷困潦倒的警察、走投无路的小偷混混、无依无靠的卖淫女......但比社会阶层更浓烈的,是每个人内心中的边缘感

它用最浪漫、最诗意的语言,去尝试证明世界的边缘,就是每个人的内心。

你可以在灯光、音乐的掩护下加入这场派对,在狂欢中品味相聚、分离。

但你知道,灵魂始终带着秘密,孤独起舞。


02
在4/4拍里杀人

舞台灯光就绪。

舞者登场。

不兜圈子了,就说《白日焰火》。


一个比枪的动作,僵硬,寂寥,无可奈何。

张自力的本质,是一个被体制残害又因为无法反抗而投诚体制的人。

他困惑,却只能“前进”。

所以在张自力的脸上,你看到最多的表情,是欲哭无泪。

这场写进华语影史的迪斯科,是他出卖了吴志贞,得到他想得到的职位后,神情轻松但更像痛苦。

为什么要蹦迪?

最明显的答案,逃避。

之前庆功宴上张自力一顿豪饮,想要麻醉自己,但全然无用。

心怀愧疚,越喝越愧疚。


区别就在于,酒精的目的是麻木,而蹦迪是为了去投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事实上蹦迪和冥想,追求的是同一种精神状态。

讲简单点:什么都不想

放下过去,放下将来,在时间线上按下暂停键,在无意识中专注于此刻的身心状态。

过去的张自力,自甘堕落中百般屈辱。

未来的张自力,将要怀着愧疚面对出卖人格换来的荣景。

一场狂舞,放空一切,放下过去与未来。

是这部黑色电影对人性的神来之笔。

对应的例子,则是张猛的《耳朵大有福》。

同样是结尾的一段狂舞,是呼应也是反证。


等到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又在这霓虹场上玩出了新的花样。

有人放纵,就有人假装放纵。

这一次,刁亦男用更炫目的阵仗,创造了一场虚假的狂欢。

周泽农因误杀警察潜逃,兄弟华华带着手下刘爱爱(桂纶镁 饰),护送嫂子去见周泽农。

警察正在通缉,所以不能声张。

在约好的地点附近,恰好有这么一场——

广场舞。

Bonny M的迪斯科舞曲《Rasputin》,摇摆的发光鞋底,简单舞蹈动作。

土味又迷幻。


刘爱爱混进人群,和大哥(红色中裤)对视一眼,完成交接。

紧跟着她跳了起来,像是等候大哥下一步安排指示。


动感的四四拍中,潜入人群的两个“贼”。

欲盖弥彰局促不安,让紧张的气氛,多了一丝荒诞意味。

风平浪静的,怕什么?

最准确的形容:鼠辈

刁亦男很坏,用旁边爆米花摊开炉、压准节奏的一声巨响,让两个人现了形。


有惊无险,只显滑稽。

所以,这场舞结束了?

还没。

这是一场出色的骗局,它让你和“鼠辈们”一起上当了。

突然,舞曲切歌,变成了《成吉思汗》,高潮来了。

潜伏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集体出动,与歹徒火拼,刘爱爱慌乱中抱头鼠窜。

最“黑色”的反转——

一名负隅顽抗的歹徒被围剿击毙,追捕的警察纷纷凑上前来,荧光鞋底让魔幻谜底揭晓:

原来猫和老鼠,藏在同一片舞池里。


这也是Sir钟爱刁亦男之处,用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重新解构了黑色电影的“双盲困境”。

用一场广场舞,演一出“龙门客栈”。

这里聚集和收容了形形色色的异类——

那些被时代废弃,被城市的繁华驱离,主流社会里的“多余的人”。

边缘,是黑色电影的传统。

然而最难以跨越的边缘鸿沟。

是它发生在你眼下,而你毫无察觉。


03
动手前先跳支舞吧

杀杀人,跳跳舞。

邪恶又浪漫,荒诞又真实。

这是刁亦男每一场“派对”的主题。

有血腥、有暴力,但这恰恰是你该正视它的理由——
我们也不能回避暴力,这个世界本身也充满了惨不忍睹的暴力。回避它是不应该的,而是怎么去直面它?通过游戏化和观看它,偷窥他,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个世界。

刁亦男的“黑色”,是用霓虹与迪斯科搭建的一场游戏。

它让你走进精心设计的黑夜与色彩,在每一段舞姿中,看到每个平凡人内心的恐惧、疯狂。

以及,最“该死”的欲望


这些元素,在刁亦男的最新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是的,他又带来一场“特别派对”。

最先映入眼帘的,还是刁亦男那明目张胆的“中国特色黑色电影风格”

用色大胆,用料考究。


芭蕾、毒酒、屠夫、匕首、烤鸭。

要素过多?

别大意,这正是刁亦男拿手的霓虹陷阱。

Sir得提醒你。

注意短片中的那个“骷髅头”。

或许真正的“幕后黑手”,就在你的身边——


又是一场悬疑好戏。

开篇第一句,就铺开难题的谜面。

少年对这一面线索墙,喃喃自语:“他是我碰到过最野的。”


找谁?什么人?

“听说他很爱笑。”

“听说他很狡猾。”

有人给他提气,“他可能是你最好的队友。”

也有人给他警告,“我感觉你有麻烦了。”

在众人提供的线索中,这个幕后黑手的身份越发扑朔迷离,少年也越发迷失。

谨慎、小心,甚至紧张出了“幻觉”。


所有跟他接触过的面孔,都仿佛笑里藏刀,笑容在他眼中幻化成一个个骷髅头

仿佛人人内心都藏着好斗、邪恶的一面,都是他寻找的“最野”的高手。

谜底,暂不剧透。

先说说它的“胆子”。

说实话,春节期间的广告Sir早都看烦了,要么阖家欢乐,要么温情脉脉,鸡汤早都腻了。

唯独这部刁亦男亲自操刀的“一黑到底”的小短片,有点东西。

忽悠你?

它更想“诱惑”你。

它知道你的心里,也藏着一个想要兴风作浪的“小阴暗”。

想斗智斗勇,想笑到最后。

而主角要找的“绝世高手”,不是什么江湖传说,正是每个人的“好斗之魂”——

“谁来谁乱斗”。


所以,要不要一起?

“杀杀人”,跳跳舞。

就像刁亦男的这部《谁来谁乱斗》的短片一样,鬼马有趣,但又不失腔调逼格。

不止蹦迪,就像里面的芭蕾舞。

或许,那才是隐藏的致命奇招。


这一次Sir要正式邀请你。

用你最优雅、最高级的舞姿,一起兴风作浪。


什么,太优雅的不适合你?

没关系,在《荒野乱斗这场欢乐派对里。

你尽可以让你的“乱斗之心”自由舞蹈。


必须介绍一下血统,来自芬兰移动游戏巨头SUPERCELL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都是他家荣誉出品,《荒野乱斗》再次集成优良基因,轻松搞怪,玩法多样。

与其他手游就不是一气质,没啥中二幻想......

《荒野乱斗》,轻松搞怪的画风,血战到底的设定。

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即刻沉浸,蹦一场最野的迪。


最重要的,上手简单

应了这句“谁来谁乱斗”的Slogan。

只要掌握攻击、技能,两个键释放,外加一点小创意(以及一点小“邪恶”)。

谁都可能打出一套神操作,笑到最后。

 
Sir以一万杯玩家的身份,向你介绍一条制胜经验:2到3人开黑组队,绝对是最过瘾的游戏方式。

这个春节这么特殊。

那不如来点野的。

有一条有趣的潜规则,Sir悄悄说给你听:在游戏的吃鸡模式下,如果想跟其他玩家暂时结盟。

你可以转动遥杆,用角色转圈圈的方式跟其他亦敌亦友的玩家打招呼,发暗号,结成同盟。


这“贱嗖嗖”的搞怪调性,无非是在证明——

欢聚,不一定要按部就班。

《荒野乱斗》老少咸宜的打开方式,太适合你和家人、朋友、爱人,团伙作战,一起“不讲武德”。

随时随地3分钟对战。

用战斗,用胜利,蹦最野的迪。

如果你也是同好,或正打算加入。

Sir有必要提醒你:

你多留神。

如果狭路相逢,我下手,真的不轻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