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尉迟敬德的双鞭、秦琼的双锏, 傻傻分不清楚

 三次胡侃 2021-02-10

尉迟敬德的双鞭秦琼的双锏, 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翻阅《说唐传》的时候,看到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人精彩的战斗描述,不由得想到了他们所惯用的兵器——双锏双鞭

两种兵器外形极为相似,制作材料也都是铁、铜一类的金属,在两人的运用下,杀伤力非常强劲。那么两种兵器的分别在哪里呢?相较起来,它们以下几个方面不同。

起源

两种兵器同属冷兵器中的短兵器,造型与剑相似,有手柄与护手,适用于近身搏斗,攻击方式主要以砸、为主。它们诞生的初衷都是为了应对重甲,是属于破甲类的兵器,所以它们诞生的年代较其他武器稍晚。

两者同为中国独有的近身搏斗兵器,冷兵器时代,欧洲的破甲类兵器多为锤类,与我国的鞭和锏截然不同。

鞭具体诞生于何时比较难以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到春秋战国的时候便已大为盛行。

相对来说要晚一些,它是在鞭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有关适用作为兵器的记载多始于唐宋以后,也应该正是在那个时候,它被单独认定为一类兵器。

节数

鞭分节,通常有十三节,每节之间的间隔有横棱杀伤力非常大,略长于锏。

锏,则是不分节,拥有成方形断面,因为锏身有槽,也有人称之为“凹面锏”。锏的长度一般在65~80cm之间长短大小因人而异。

造型

锏的外形类似多面体的铁棍,就像是将圆柱体的铁棒打磨成了多面体,表面棱角分明。根据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凹面、狼牙、四棱、浑圆等等。

鞭则与竹棒或小宝塔相似,一般是在鞭身的表面加工出部分疙瘩,称之为“节”

杀伤力

两种兵器的用途基本一致,都是破重甲,即便对方身着盔甲,也能被这两种兵器的击打造成致命的伤害。

无刃一般依靠自身重量与使用者的力量相结合对对方造成伤害,所以善用鞭的武将力气都非常大,鞭特别适合于马上对战,速度与力量相结合会产生更大的威力。

锏的攻击模式与鞭差不多,的重量一般在20至50公斤之间力气小的人根本耍不动,杀伤面一般都是锏身上的棱边。与鞭不同之处,在于它更适用于步战,当然也可以于马战之时作为暗器暗算对方,比如“杀手锏”。

锏,像一根多面体的长铁棍。锏,等于是把圆形铁棍变成了多边形,成为有棱的棍子。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而得其名。长约四尺,形似硬鞭。

历史人物

在许多典籍与小说中,善用鞭的有《水浒传》中的呼延灼唐朝的尉迟敬德等;而善用锏的应该莫过于秦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