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处变易之象,创简易之数,传不易之理。 ------易经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性测度,难如登天。 人心是如此复杂变幻,一如天上的星空,始终是我们最神秘最好奇的领域。古今中外几千年来,代代哲人大家的思想理论多如繁星,也未能说清,但也一层层揭开了她魅惑的面纱。这些先哲面对变易之事物,创建简易之模型,揭示不易之真理。亦如卡尔·荣格所说,科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对事实进行最精确的描述,而在于超越纯粹的经验,借助概念建立法则。 人格模型,就是这种用以揭示不易人格真理的简易科学法则。两千多年来,大师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有不同历史价值的理论模型,或对或错。但就如心理学史家郝根汉所说,它们或许片面,但不可或缺。或如超个人心理学家威尔伯所言,各个心理学派别互相攻讦批判,只是他们处于意识的不同维度而已。因此,笔者整合各学术派别对人格概念的理解,从人格的三个细分维度和整合维度四方面对两千多年来的主要中外人格模型进行分类概述。 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基于心理倾向和心理过程的共同作用,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态度、能力、情绪、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实现整合,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心理结构。它主要包括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倾向是个体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价值观为指导形成的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意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笔者多年前曾在行为金融研究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心理活动四过程理论,为免争议在此不作应用,以后另文专门论述。) 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倾向与心理过程交互作用中,经由心理状态的中介联结环节,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一、心理特征维度人格类型(一)气质类型关于气质的类型,古今中外有许多不同的学说。气质类型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典型结合。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气质特点,气质特点在人身上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气质类型,各种类型又有不同的外部表现。 1、体液类型气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公元前 460—公元前 377)提出来的,后来罗马医生盖仑(Galen, 约 130—200)作了整理。他们认为人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每个体内所占比例不同,从而确定了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粘液质(粘液占优势)、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四种气质类型。体液说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能观察得到它所描述的四种气质类型。正因为如此,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这四个名词仍然沿用到今天。其典型心理特征如下。 胆汁质: 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外向。胆汁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的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反应速度快,感受性较强。多血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迅速、微弱、易变,动作发生也迅速、敏捷、易变为特征的。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活泼好动,敏感,反应速度快,热情,喜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志趣易变,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 粘液质又称安静型,属缄默而沉静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感受性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惟有耐受性强。粘液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缓慢、内蕴、平静,动作迟缓、稳重易于抑制为特征。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抑郁质又称弱型,属呆板而羞涩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很强,往往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动感情,耐受性、敏感性、可塑性、兴奋性都很弱。抑郁质的人是以情感体验深而持久、动作迟缓无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反应迟缓,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秋毫细末,具有内倾性。 2、气禀类型气禀论是指关于人性发生、发展与形成因素的一种观点,与“习染论”相对。气禀论肯定“气”对人性、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它实质上是先天因素决定论。 孔子从人的气禀方面将人分为狂、狷和中行三种。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即敢说敢为,积极进取;“狷”即遇事拘谨,不敢作为;“中行”则是言行合乎中庸。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由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也知道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因此他也能看到“狂者”和“狷者”的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在生活中“中庸之道”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选择,有的时候需要“狂”一些,有的时候又需要“狷”一些。 3、体型类型20世纪 20年代,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里斯奇默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人格体型类型说,并于1921年出版了《体格和性格》一书。他认为人的体型与人格类型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人的体型不同,气质也不同,患不同精神病的可能性也有差异,并将人的体型分为四种:瘦长型、肥胖型、健壮型和畸异型,四种不同体型的个体分别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克里斯奇默的研究启发了美国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谢尔顿。谢尔顿深受克里斯奇默影响,将个体按在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何者占优势,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外胚叶型。内胚叶型的人身体圆胖、消化器官特别发达,中胚叶型的人身体健壮、骨骼肌肉特别发达,外胚叶型的人身体瘦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特别发达。然后通过对气质描述进行分析,得出了三个特质群,谢尔顿将之称为三种气质,即内脏型、肌肉型、脑髓型,分别与三种体型一一对应。 4、血型类型在20世纪初期,体液说早就被现代医学所抛弃,但血型性格论却在日本兴起。1902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卡尔.兰特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血型,并有四种类型:A型、B型、O型和AB型,1930年他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27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通过对1245名对象进行调查,在《心理学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的系列论文,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气质;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气质”的论断。有关血型和性格的关联研究已经持续了近80年,尤其是在日本和韩国,“血型性格论”已深入人心。日本人认为,血型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缘分,血型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妥善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可以指导恋爱和择业。 古川根据血型将人的气质划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 A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性格稳重、办事有分寸、富于正义感。美中不足的是有时性情急躁,处理事务犹豫。 B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好管闲事;平静、认真、耐心、心地善良、多愁善感。有时他们也固执,精神紧张。 O型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 领袖欲高,擅争斗、有能力达到既定的目标,他们坚信自己的力量,在感到强烈嫉妒和过分自负时极易冲动而不能自制。 AB型的人冷酷、克制的、理性的,缺点是举棋不定、批判性的,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 西方心理学者对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血型的人格特质没有显著区别。迄今为止,大多西方人对自己的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不认可。 尽管血型性格论存在很大争议,但从血型上探索人类性格的秘密,仍然是一些科学家的研究课题。 5、神经活动类型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决定气质特点的三个最主要的神经系统特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即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的能力或持久工作的能力和耐受力;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即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均势或优势;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即兴奋和抑制相互转换的速度。这三种特性与整个神经系统一样,执行着一种生物学功能,保持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过程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许多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①强而不平衡类型。兴奋比抑制占优势,以易激动、奔放不羁为特点,故称为“兴奋型”。 ②强、平衡、灵活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两种过程易转化。它以反应灵活、外表活泼迅速适应环境为特征,故称为“活泼型”。 ③强、平衡、不灵活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两种过程不易转化。它以坚毅、迟缓为特征,故称为“安静型”。 ④弱型。兴奋和抑制都很弱,而且弱的抑制过程占优势。它以胆小、经不起冲击、消极防御为特征,故称“抑制型”。这四种基本类型与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有对应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类型的外在表现。 (二)性格类型性格的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稳定独特的结合。根据国内外文献,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性格类型。 1、五行十二型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所著《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心理学著作,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 ),全书共三卷十二篇。在这部著作里,他对人的材能、性格、智勇以及鉴定方法等作了系统的研究。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1.1 五行性格刘劭从五行观念出发, 认为五行的特征各自显现在人体上, 成为“五体”。有了这五种形体, 又产生出五种性格特征, 称为“五质” 。这五种品质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 因此又叫做“五常”或“五德”。其对应关系是: 木—骨骼—弘毅—仁; 金—筋腱—勇敢 (刚强而充实)—义; 火—体气—文理 (简单而明畅)—礼; 土—肌肉—真固(宽柔而严实)—信; 水—血液—通微(通晓而微妙)—智。 刘劭认识到性格的个别差异是十分悬殊的, 有的人“心小志大” , 属于“圣贤之伦” ; 有的人“心大志大” , 属于“豪杰之隽” ; 有的人“心大志小” , 属于“傲荡之类” ; 有的人“心小志小”, 属于“拘慎之人”。他根据五行、形体和性格特征 的对应关系, 把性格划分为五种类型。 1.2 十二型性格刘劭在五行基础上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种类型:强毅、柔顺、雄悍、惧慎、凌揩、辨博、宏普、狷介、休动、沉静、朴露、韬谲,并对每一种性格的总体特征及其优缺点予以精辟界说。根据原文内容,兹列举如下: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许。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强楷坚劲,用在祯干,失在专固。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泅浊。 捐介之人,贬清激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肩。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之人,中疑实蹈,朴露劲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韬橘之人,原度取容,多智韬情,权在橘略,失在依违。 2、A-B型性格A-B型人性格是福利曼和罗斯曼研究心脏病时提出的。近年来,人们在研究性格与工作的关系时,常使用的性格类型。 A型性格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心。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情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都做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但是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性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B型性格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他们往往比A型好,他们属于较平凡之人。 3、A-B-C型性格根据人们在时间上的匆忙感、紧迫感和好胜心等特点,可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B型和C型三种性格。 A型性格的人常充满着成功的理想和进取心,整天闲不住,时间感特别强。他们试图对每一分钟进行计算,因此导致急躁和长期的时间紧迫感。他们好争斗,易激怒,信不过别人,事事都想亲自动手。这类人往往是一些智力较高、能力较强的人。 B型性格的人是非竞争型的人。他们对受到的阻碍反应平静,喜欢不紧张的工作,爱过悠闲的生活,没有时间紧迫感,有耐心,能容忍,很少有敌意,喜欢娱乐,即使在娱乐活动中也不争强好胜。 C型性格的人把愤怒藏在心里加以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尽量回避冲突,不表现负面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有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其发病率为B型性格的2倍,而心肌梗塞的复发率为B型性格的5倍。C型性格的人则易患癌症。 (三)能力类型1、孔子的智能类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我国古代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从德行、智能和性格三个方面对人格进行分类,提出自己的人格类型说。 孔子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角度将人划分为上智、下愚和中人。 《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阳货》:“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从这句话的本意来看,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 后代学者对孔子的智力类型作了不同方向的发挥,董仲舒的“性三品”论,从人性的角度认为上智、下愚的本性不可改变,中人之性才可上可下;程颐从才智的角度作了引申。王符从三种智力类型的分布进行阐述:“上智与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众。”(《潜夫论·德化》)北宋邢爵不仅肯定这三种智力类型,而且还主张把三种类型各区分为上、中、下三等,总共九等。(《论语正义》)明王守仁在回答弟子关于三种智力类型的教育方法时说:“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漫漫琢磨他起来。”(《答黄勉之问》)肯定“上智”、“中人”、“下愚”的差异由人的资质不同所决定。 2、荀子的智勇类型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1 勇敢三境界荀子根据“勇”的程度,把人分为上勇之人、中勇之人和下勇之人,这里的上勇是大智大勇,中勇次之,下勇是匹夫之勇,逞一时之快。 上勇之人: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共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中勇之人: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 下勇之人:轻身而重货,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 从心理学角度看, 上等勇敢的人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为了道德可以挺身而出; 二是无论在治世还是在乱世都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 在治世敢于实行君主的治国之道, 在乱世不因循混乱的君主, 不随从混乱人民; 三是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能坚守仁德; 四是当天下人理解自己时愿意与天下人共享欢乐, 当天下人不理解自己时, 仍然能够无所畏惧地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中等勇敢的人礼貌恭顺而心意谦逊, 重视信用而轻视财货, 敢于把贤人推荐上去, 也敢于把不肖的人拉下来。 下等勇敢的人轻视自己而重视财货, 安于祸乱而多方面设法解脱, 逃避罪责, 不顾是非, 无论是非对错, 只以胜过别人为满足。 2.2 勇敢四类型荀子根据“勇”的性质,将人分为狗彘之勇者,贾盗之勇者,小人之勇者,士君子之勇者。 狗彘之勇: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贾盗之勇: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小人之勇: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士君子之勇: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荀子认为, 那些只知道争夺吃喝, 没有廉耻, 不知是非, 不躲避死亡或危险, 贪婪得只看到吃喝的东西, 这是猪狗的勇敢, 是动物性勇敢。 做事为了获利, 争夺货物财宝, 毫不谦让, 果断勇敢又狠心, 极端想得到 财务而残暴, 贪婪得只看到有利可图, 这是商人和盗贼的勇敢。 不怕死而残暴凶狠, 是小人的勇敢。崇尚仁义, 不屈服权势, 不计利害, 只要是认为正确的, 即使全国人都反对也不改变看法, 虽然爱惜生命但为了坚持仁义而不屈从, 这是士君子的勇敢。 2.3 智慧四类型在《荀子·性恶》篇中, 荀子根据人的知识与智慧不同将人格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 “有圣人之知者, 有士君子之知者, 有小人之知者, 有役夫之知者。 多言则文而类, 终日议其所以, 言之千举万变, 其统类一也, 是圣人之知也。 少言则径而省, 论而法, 若扶之以绳, 是士君子之知也。 其言也谄, 其行也悖, 其举事多悔, 是小人之知也。 齐给便敏而无类, 杂能旁魄而无用, 析速粹孰而不急, 不恤是非, 不论曲直, 以其胜人为意, 是役夫之知也。” 荀子认为, 那些话说得很多, 但条理清晰而合乎礼仪法度, 整天谈论他之 所以这样主张的理由, 说起来千变万化, 但总的原则只有一个, 这是圣人的智慧。话说得少, 直截了当, 发表的议论都符合法度, 好像用绳墨校正过一样, 这是士君子的智慧。说话荒诞, 行为背离正道, 做事多过错, 这是小人的智慧。口齿伶俐 但不符合礼仪法度, 技能杂多而没有用处, 分析问题快而熟 练却不适合急需, 不顾是非, 不论曲直, 只是以胜过别人为满足。这是役夫的智慧。 3、《淮南子》的智能类型《淮南子》,成书于西汉时期,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淮南子》根据“智”的水平分英、俊、豪、杰四种人: 智过万人者谓之英: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 智过千人者谓之俊: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隐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 智过百人者谓之豪: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廉足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 智过十人者谓之杰: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者,人之杰也。 4、《人物志》的能力特质4.1 十二材刘劭从材能的角度对人进行分类。 从总体上说,他把人分为兼德、兼材和偏材。 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材,即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藏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之材,并对各材的特点和宜任官职作了界说。 4.2 智勇三型刘劭从智勇关系,将人分为英才型、雄才型和英雄兼备型。刘劭的这一界说是从人的心理素质出发的。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则从人的外表出发,认为文胜质则弱,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将此二说联系起来理解,则更有益于正确地对人作出判断。 《人物志》写道:“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此外还有很多种人格类型分类法,比如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将人格划分为将小人、君子、贤人、圣人四种人格境界的思想家,庄子人格划分为圣人、神人、真人、至人也是四种人格境界,孟子按照理性程度将人格划分为“大 人”人格与“小人”人格,刘向、诸葛亮、唐太宗、司马光等亦对人格的类型有所论述。 (四)特质类型1、T型人格T型人格(thrill—seeker personality),亦称“刺激寻求者人格”。 是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Franck Farley)提出的一种人格类型。其特点:追求或创造激动人心的事件和刺激,追新逐异,喜欢冒险。有的热衷于追求体力刺激,有的则追求精神刺激,还有的两者兼具。刺激寻求者和墨守成规者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属极端型者极少,大多数人处于两极之间。 依据冒险行为的积极性质和消极性质又分为T+型和T-型。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则为T+型人格,通常这种人格的人喜欢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时则为T-型人格,如这种人有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在T+型人格中,又可以依据活动特点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极限运动员代表体格T+型,他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追求新奇、不断刷新纪录的动机。而从事科技创新的科学家或思想家被称之为智力T+型,如爱因斯坦等人在知识领域的探索和创新。 2、16PF特质类型早期的特质人格理论家高尔顿·奥尔波特,列举了英语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四千多个形容词,但他无法从这些词中提炼出关键的人格特质。后来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特尔,因之前有缘与数学家斯皮尔曼共事,掌握了当时先进的统计方法——因素分析,将其用于人格研究,从人类的行为表现中,抽取出16种根源特质,即卡特尔16人格特质。 卡特尔在其人格的解释性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这16个因素或分量表的名称和符号分别是: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 因素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低分者缄默、孤独、内向。 因素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浅薄。 因素C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绪激动不稳定。 因素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低分者谦虚顺从。 因素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低分者严肃审慎、沉默寡言。 因素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低分者权宜敷衍、原则性差。 因素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低分者害羞、畏缩、退却。 因素I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着重实际。 因素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 因素M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像、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乎成规。 因素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坦诚、直率、天真。 因素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详沉着、有自信心。 因素Ql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重传统。 因素Q2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 因素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 因素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常乐。 3、大五人格类型随着统计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者们在对人格进行因素分析时,有了惊人的并且相当一致的发现。一些不同的研究群体从许多不同的人格资料中不断地发现关于五个人格维度的证据。这五个因素在大量不同方法的研究中都是那么突出,以致研究者们称之为“大五”,它们就是: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大五人格量表,即NEO人格量表,是建立在大五人格理论的基础之上,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Crae在1987年编制成,后来经过两次修订,属于人格理论中特质流派的人格测试工具。 外向性:它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自我中心的和缺乏精力的,他们偏向于含蓄、自主与稳健。 宜人性:得高分的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而得分低的人多抱敌意,为人多疑。前者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后者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争斗。 尽责性:指我们如何自律、控制自已。处于维度高端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以恒;居于低端的人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 情绪稳定性:得高分者比得低分者更容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得低分者多表现自我调适良好,不易于出现极端反应。 开放性: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得分高者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得分低者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多过喜欢新事物。 二、心理倾向维度人格类型(一)态度倾向1、内外向态度类型内-外向人格是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的。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与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与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 外向型: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表现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拘小节,情绪外露,善于交际,反应迅速,易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介意别人的评价。但有的人会表现出轻率、散漫、感情用事,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内向型:内向型的人心理活动指向于内部世界,一般表现为以自我为出发点,感情比较深沉,办事小心谨慎,多思但见之于行动的少。有时表现出反应缓慢,不善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人失之于拘谨、冷漠和孤僻。 典型的外向型或内向型的人并不很多,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介于内外向之间,兼有内向和外向的特点。 2、内外向五型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5种。 A型性格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及向性均衡,但智力表现一般,主观能动性一般,交际能力较弱; B型性格具有外向性的特点,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遇事急躁,人际关系不融洽; C型性格具有内向性特点,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良好,但在一般情况下表现被动; D型性格具有外向性特点,社会适应性良好或一般,人际关系较好,有组织能力; E型性格具有内向性特点,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或一般,不善交际,但往往善于独立思考,有钻研性。 (二)生活价值观倾向价值观类型说著名哲学家狄尔泰的学生斯普兰格是价值性格类型学说的代表人物,斯普兰格在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精神体验的同时,注意到在一定文化生活中的人们价值倾向的差异,从而把主观价值体验和客观价值构成物(文化财富)联系起来,建立起价值观类型论,他在《生活形式》一书中把人们的基本生活领域分为六个方面,依据个人倾向于其中某个领域,相应地把人分成六种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艺术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斯普兰格认为,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上述六个领域的某一个领域感兴趣,即说明该人拥有某方面的价值观,这六种价值观可以不同程度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观念体系中,贯穿在生活的所有方面,不同类型占主导的人,就属于不同价值观的人。 (三)德行价值观倾向1、《尚书》的九德类型《尚书 》又名 《书经》或 《书》, 约成书于前五世纪,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没有对人格进行分类, 但对人格的特质有所揭示, 并将此称作“九德”。其中写道: “皋陶日: `都, 亦行有九德, 亦言其人有九德。乃言日, 载采采。’ 禹日: ` 何? ’皋陶 : “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 ” (《尚书·皋陶漠》)这一思想对后来者均有很大影响。 金履祥《尚书表注》对“九德”的解释是可取的: “九德凡十八个字,而合为九德者,上九字其资质,下九字则进修,亦 有德行之全美者。宽者易弛, 宽而坚栗则为德。柔者易弱, 柔而卓立则为德。谨厚曰愿, 愿者易同流合污而不庄, 愿而严恭则为德。治乱曰乱, 乱者持有治乱解纷之才则易忽, 乱而敬谨则为德。简者多率略, 简而有廉隅则为德。刚者多无蓄, 刚而塞实则为德。强者持勇而不审宜, 故以强而为德也。”主张将两种特点结合才能形成某种美德。 从现代人格心理学视角来看, “九德”就是九种人格特质类型: 一类人是宽宏大量而又能严肃敬谨, 二类人是性格温柔而又能坚持主见, 三类人是行为谦逊而又能庄重自尊, 四类人是具有才干而又能谨慎认真, 五类人是柔顺虚心而又能刚毅果断, 六类人是正直厘时毫不阿而又能态度温和, 七类人是大处着眼而又能小处着手, 八类人是性格刚正而又能不卤莽从事, 九类人是坚强勇敢而又能诚实善良。 2、孔子的德行类型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从德行、智能和性格三个方面对人格进行分类,提出自己的人格类型说。 孔子从德行方面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这一划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全部历史,直至今日,仍深入人心。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界说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见得思义。” 此后,《荀子》、《淮南子》等著作对孔子的界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扬。 3、荀子的德行类型荀子除了继承孔子的君子、小人观之外,又提出了新的人格类型说。将君子分成四种,并与小人相对,根据德行将人分为通士、公士、直士、息士、小人五种。 通士: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 公士: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 直士: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 患士: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甚,若是,则可谓惠士矣。 小人: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4、文子的德行25型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一书作者。《文子》也侧重于品德,根据人的道德品质的好坏有二十五等之分:“上五之与下五,犹人之于牛马也。” 上五: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 次五:德人、贤人、智人、善人、辨人。 中五:公人、忠人、信人、义人、礼人。 次中五:士人、工人、虞人、农人、商人。 下五: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 三、心理过程维度人格类型(一)综合机能类型1、机能三型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者哪一个在心理机能方面占优势,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理智型的人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自己的活动。他们观察事物认真仔细,思维活动占优势,很少受情绪波动影响。 情绪型的人,内心情绪体验深刻,外部表露明显,情绪不稳定。他们有时欢乐愉快,有时抑郁低沉,有时安乐宁静,有时烦躁不安,言行举止受情绪影响,缺乏理智感,处理问题常感情用事。 意志型的人,行动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勇敢、果断、坚定,自制力强,不易为外界因素干扰,但有的人会显得固执、任性或轻率、鲁莽。 除了以上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中间类型。如理智-意志型,情绪-意志型等。 2、机能四型荣格指出,除内倾性与外倾性这两种基本态度外,个人的心理活动还有四种机能,或者说人们与现实相连的四种方式:感觉(sensing)、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和直觉(intuiting)。 感觉(感官知觉)是关于现象的最初的、具体的经验,不涉及推理(思维)和评价(情感),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逻辑的运用帮助我们理解事件,使我们获得被感觉的事件的意义,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是对事件的评价——判断它们的好坏、可接受与不可接受,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当我们要应对我们不了解的陌生情境时,就依赖于预感,即直觉地行事。 荣格将思维和情感称为理性机能,因为它们涉及对经验做出判断。感觉和直觉为无理性机能,因为它们是被动地记录经验,没有评价或对之进行解释。尽管我们中许多人将思维与理性相连,情感与无理性相连,但荣格指出,思维与情感都涉及对经验的价值做出评价。思维主要涉及真假,而情感则反映我们对某一事物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语义上的一个更进一步的困难是荣格认为无理性一词不包括过分或盲目的情绪性。相反,他用这一术语指称不涉及推理的处理经验的方式。可能,非理性的(non一rational)是一个更恰当的名称。 (二)认知机能类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方式和风格的差异也是人格差异的具体表现。认知是通过感知、记忆、判断和推理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等内容。认知风格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通过心理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而认知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影响较大的是卡根的冲动-沉思型分类和威特金的场独立-场依存型分类。 卡根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发现,冲动型的个体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沉思型的个体则不急于回答,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出较有把握的答案。威特金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场独立性的人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和较少的受暗示性,而相对场依存性的人则刚好相反,对于那些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并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容易完成。根据人们认知方式的差异,即表现在对外界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可将人的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 独立型性格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贴入微。他们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信心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情况和困难时,显得沉着冷静。但有的人则失之于主观武断,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常常惟我独是、惟我独尊。 依存型性格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考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他们做事缺乏主见,易受他人意见所左右,常常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或屈从于他人的权势;在突发事件面前,常表现为束手无策或惊惶失措。 (三)情绪机能类型DISC类型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创建了一个理论来解释人的情绪反应,在此之前,这种工作主要局限在对于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马斯顿博士则希望扩大这个研究范围,以运用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马斯顿博士将他的理论构建为一个体系,即―“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正常人的情绪”,这本书就是专门用于描述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常见的基本的情绪反映。 为了检验他的理论,马斯顿博士需要采用某种心理测评的方式来衡量人群的情绪反映-“人格特征“,因此,他采用了四个他认为是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质因子,即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以及Compliance-服从。而DISC,正是代表了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在1928年,马斯顿博士正是在他的”正常人的情绪”一书中,提出了DISC测评,以及理论说明。 ![]()
(四)行为机能类型生活风格类型阿德勒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毁灭性和建设性生活风格的特点,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尽管他认为人不可以进行简单归类的,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生活风格,但是他认为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阿德勒提出了统治、获取和回避三种破坏性的生活风格,和社会利益一种建设性的生活风格。 统治类型的个体,按照阿德勒的说法,这类人缺乏社会兴趣和勇气。当受到威胁时,他们往往通过反社会的行为方式来减少焦虑感。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是那么强大和与众不同,他们需要控制他人。 获取类型的人相对来说较被动,不会去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依靠别人来照顾自己。 回避类型的个体缺乏应付危机必需的信心。遇到问题时,不是努力奋斗,而是为避免失败而试图逃避。 社会利益型的人是唯一建设性的生活风格,他们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家庭中长大,成员间相互尊重和体贴。这种类型的个体心理健康,自信、合作,为他人的幸福以及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而努力。 四、整合维度人格类型(一)阴阳五行类型《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医学巨著,经文中包涵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内容,有关“心”与“神”的论述的篇章占2/3以上,对现代心理学所论述的有关范畴,均有涉及。仅仅关于人的心理类型的分类从气质、情态、勇怯、智愚、年龄、五藏、体型肥廋、经脉血气、社会地位、形志苦乐、学医能力、摄生能力等不同视角出发就十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五态人和五形人。其划分虽有个性与体质的偏倾,但大多采用了综合分类的方法, 认为人是心理与生理统一的整体。《灵枢·通天》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篇在论述“五态人”和“五形人”分类时,既描述了其不同的体态、形貌等体质特征,也说明了其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并没有将个性与体质机械地截然分开,而是密切联系。 1、《黄帝内经》五态类型《黄帝内经·灵枢·通天》中将人按照气质分类,把人划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他们的人格特点分别是: 太阴之人:贪婪冷酷,好内恶出,心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 少阴之人:小贪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见人有荣,乃反恼怒。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虚说,志发四野,败而无悔。 少阳之人:自命不凡,好为外交,内而不附,立而好仰,行则好摇。 阴阳和平:举止稳重,临危不惧,遇喜不狂,位尊不傲,位卑不自卑。 2、《黄帝内经》五形类型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从五行的角度,将人分为金形之人,木形之人,水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木形之人的能力是“好有才”,火形之人的性格是“多虑”,土形之人的价值观是“不喜权势',金形之人的气质是“静悍”,水形之人的态度是“不敬畏”等。 木形之人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括括然。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须。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跺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躁皮坚而厚。血少气多,则肪毛少,外踩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躁瘦无肉。” 火形之人 “火形之人,比于上微,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州,锐面,小头,好肩背牌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的,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质微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微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馅馅然。右微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蛟蛟然。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土形之人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闭,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癫。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痰厥足痹。” 金形之人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眉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精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缺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右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小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毙美。血少气多,则鬓恶。血气皆少,则无毙。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 水形之人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民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给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大羽之人,比于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小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纤纤然。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栓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 3、《黄帝内经》25种类型五态侧重于心理,五形侧重于生理。五形人结合二十五音、经脉细分形成二十五种复合型之人。 ![]()
(二)MBTI十六型人格 1、荣格八种人格类型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多种人格类型学说中,百年前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如今依然是活跃在人格研究和心理测评中的经典。荣格提出,人们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个人的经验。即,他们对生活持不同的态度,并运用不同的心理过程或技能来理解其经验的意义。荣格在其心理类型理论中描述了这些基本态度与机能。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就已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心理倾向类型。1921年,他又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并论述了另外四种心理机能类型: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类型的组合,荣格描述了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 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机器是怎样开动的?为什么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蒸气?等等。科学家是外向思维型,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创立理论体系。荣格认为,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在思维外向方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外倾思维型的人,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 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思维功能的。他们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他们对思想观念本身感兴趣,收集外部世界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思想。哲学家属于这种类型。荣格指出,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标准内倾思维型的人。内倾思维型的人,具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玄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符合于客观的情境和一般价值。荣格指出,外倾情感型的人在"爱情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不太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而考虑对方的身份、年龄和家庭等方面。外倾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向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内顿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在内心,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气质常常是忧郁的。 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感觉功能的。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他们一般情感是浅薄的,直觉压抑的。 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感觉功能的,他们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之中。外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来自外部世界,是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内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似乎是从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出来的。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型的人。 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 2、MBTI十六型人格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测试,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 MBTI人格理论的基础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先生关于心理类型的划分,后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1875-1968)与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研究并加以发展。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机能类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判断和知觉两种类型,由此组成了个性的四维八极特征,它们彼此结合就构成了十六种人格类型。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从而把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继而,迈尔斯又在荣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的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对心理类型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每个个体对这四个维度的八种偏好都能够使用,但很少有人能够自然而适当的运用所有的偏好,他们总是在这四个维度内自然的分别偏好于其中一极。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依据兴趣“自然地去做”地发展了他们的偏好,因而他们的表面的行为和动机都有其本质上偏好的动力学原因。 迈尔斯认为类型的发展是一个终生过程。虽然在两个功能维度上对等的发展所有的能是不适合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发展不同的功能是可以的。结合心理类型理论的动力学机制就可以看到,随着个体发现他们最适合的偏好,他们将首先发展其支配性功能,继而,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的开始发展辅助性功能,青年期是个体对其偏好的明确和发展的时期。而在生命的中后期个体开始发展其早期被压抑和忽视了的偏好,即剩下的第三和第四功能。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先天性的气质和功能上的偏好,这种先天的性质就是形成类型的原因。但来自家庭、社会等外在环境上的影响非常重要。迈尔斯说,“这是因为环境因素既可以促进个体的先天偏好的理想发展,也可以通过在行为和动机上的消极强化而造成个体先天偏好的发展遭遇困难甚至被阻止。”这种对个体类型发展的理想途径造成转变被荣格称之为“篡改”并认为它将造成神经症或生理上的严重衰竭。 以上是心理类型理论的功能等级理论和类型的终生发展,这两个部分通过类型的动力学机制相互结合,构成了类型理论的主体部分。 ![]()
3、十二型人格(12PT) 十二型人格(The Twelve Personality Type,简称12PT)的人格理论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心理类型和原型心理学理论,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马斯顿的情绪理论,以及俄国心理学家葛吉夫的第四道理论发展起来的,用以衡量和评估个体在心理倾向、心理机能等心理活动中体现出的性格特征。 心理倾向的内倾与外倾、心理机能的理智与情感,这四者交互作用,可以形成四种稳定的基础心理特征或基本人格类型。每个个体在内倾与外倾、理智与情感维度上,进而在四种基本人格类型中的表现是有偏好和强弱的----就好像人有“左利手(左撇子)”和“右利手(右撇子)”一样的偏好。每种基本类型与其它基本三种类型的根据不同偏好组合,又可具体细分为三种类型,因此一共可以分为十二种性格类型:统帅型、开创型、 行动型、浪漫型、倡导型、 助人型、忠诚型、导师型、 顾问型、操作型、建构型、 观察型。 统帅型(The Leader Type):统帅型的人是伟大的领导者和决策人。自信、直率、果断、雷厉风行,具有老大的风范和气魄。他们能轻易地看出事物具有的可能性,很高兴指导别人,使他们的想象成为现实。他们是伟大的长远规划者、优秀的组织创建者、强势的政治家、果断的计划者、卓越的领导人。 开创型(The Pioneer Type):开创型的人是伟大的开拓者与领航员。不甘寂寞,既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也是新局面的开创者。富于创新,有战略眼光,足智多谋,多才多艺,具有创业能力。喜欢与他人一起从事需要非凡智慧的创始性活动。擅长现场解决问题,在复杂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型(The Executor Type):行动型的人是果断坚定的行动派。理智、直率、高效,重现实、善分析、讲实效,行为导向、意志坚定、公事公办,以最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喜欢安排计划、行动、程序,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基本价值观是行动,希望被看成是个主动而有能力的人,非常注重机会、效率与最终结果。 浪漫型(The Romantic Type):浪漫型的人是天生的公关、业务与营销人才。友好、率直、爱开玩笑,活泼、真诚、乐观开朗,天性喜欢与他人相处。极其热爱生活,享受眼前的时光,很少让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生活,会处处找到乐趣。团体活动中的优秀参与者,喜欢行动并努力促成事情的发生,往往会用最干净利落的方式做事。 倡导型(The Motivator Type):倡导型的人是乐观热情的新闻传播人。好奇机敏、富有朝气,富于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性,多才多艺,不知疲倦的寻求新的希望和前景。喜社交、有同情心,关注人际关系,真正的关心他人的所想所愿,是良好沟通的促进者。喜欢与他人一起工作,宽容和赞赏他人,致力于从事与人们发展有关的各种事情。 助人型(The Giver Type):助人型的人是天生的活雷锋和慈善家。热心、主动、机智、友善、健谈、实际。人际关系上正直忠诚,富有同情心,好交际助人,重视安全稳定,善于营造和谐氛围。主动、负责,具有创造性,喜欢组织人们和制定计划完成眼前的任务。事务处理上着眼现实,敏感于他人批评和漠视,根据经验与事实决策。 忠诚型(The Loyalist Type):忠诚型的人是放心可靠的事业上的搭档、生活中的朋友、家庭里的配偶。忠诚负责,有奉献精神,重视已有程序和权威,追求和谐与合作,团队的稳定器。平和谦逊,体谅他人,关心他人想法,不怕麻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务实、周到,有洞察力,工作精力旺盛,耐心对待细节问题,按时完满的完成任务。 导师型(The Tutor Type):导师型的人是具有坚定价值观的理想主义者。温和、友善、沉稳、敏感,深具洞察力,富有同情心,具有开放性。内在信仰坚定,对个人价值具有强烈的荣誉感,有为有价值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回避争论,不将自己观点和价值观强加于人,内心和谐高于一切,喜欢在具有创造性、气氛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顾问型(The Counselor Type):顾问型的人是富有独创性的思想家,深思熟虑的决策者。沉静、内向,富有洞察力,生活在思想的世界,努力寻求生活的意义。喜欢每次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喜欢独立工作或与关注成长问题的小群体共同工作。优秀的民主型领导者,喜欢说服别人,温和地运用影响力,通过嘉许和赞扬,赢得他人的合作。 操作型(The Operator Type):操作型的人是优秀的事务管理者。传统谨慎,尊重经验、惯例和必要的规则体系,重视承诺,忠诚可靠的社会坚定分子。责任心强,工作缜密,讲求实际,做事有计划,详尽、精确,关注细节,致力于改善组织程序与工作流程。安静勤奋,喜欢单独工作,能以持久的精力工作,按时按要求的完成任务。 建构型(The Constructer Type):建构型的人是理性解决问题者。富有才智和洞察力,习惯于穿透表面现象直取本质,用逻辑概念把复杂事物理论化模型化,构建系统的解决方案。平时沉默寡言,不喜聚会,涉及熟知领域时很健谈,但陈述的过于抽象复杂。喜欢逻辑分析解决理论问题,喜欢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喜欢从事感兴趣的职业。 观察型(The Observer Type):观察型的人是现实主义者。务实冷静,重视事实,讲究实际,对周边事务感觉敏锐,对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感兴趣。独立自制,以独有的好奇心和富有创意的幽默观察和分析生活,依靠逻辑和足智多谋解决问题。平和寡言,显得冷酷清高,容易害羞,对集体和规章有抵触,喜欢独立工作,喜欢行动而非漫谈。
附录1. 卡尔·荣格.心理类型.上海三联书版社.2009 2. 郝根汉.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苏姗·赞诺斯.人的类型:身体与性格探索. 新华出版社.2003 4. 肯·威尔伯.意识光谱.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 5. 黄乃松.初论“个性模式”的划分.苏州大学学报.1986,4:40-45 6. 李小新,贺锋.人格类型论研究述评.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15):34-35,43 7. 杨春晓.先秦时期人格心理学思想综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4:44-47 8. 周丽波.《黄帝内经》中个性类型的整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2006 9. 王国花,张海钟.中国古代人格鉴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7(4):26-28 10. 燕良轼,王雅倩.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格的论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 Vol.16 No.1:110-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