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创作技法摘要(4)

 guanghua4210 2021-02-11

三、律诗作法

七言律诗的起承转合,也大多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作法与五律很相似,但也有很多章法上要比五律复杂得多。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终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格律诗创作技法摘要(4)

本着“先简后繁”的学习方法,下面以五律创作方法为例。

律诗起承转合新解

起,诗的开头(首联)。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颔联)。转,是转折,开拓新意(颈联)。合,是结束全篇(尾联)。

“起”要注意的:

要扣题。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如果用景语开头,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也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有关的景物来。起联的前后句可以是互补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平行、相连的关系。

“承”要注意的:

紧接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扩展。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来表达,基本原则是跟着起联走。

“转”要注意的:

转是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高潮的一个变化,内容要有一个提升,但要形转而意不转。

“合”要注意的:

合要含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合的前句要稍微总结一下前面的六句,在语气上,逻辑上,给后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两句的衔接。要注意扣回起联。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

五律的谋篇布局

五律的谋篇布局,不外起承转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联第一句起,首联第二句承,颔联、颈联是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中间二联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论,或引事,或比拟,皆为深化题目。

五律起承转合的方法。

起法有三:对景兴起、比起或引事起、就题直起;承法有三:写自家心意承题、直书事承题、就首句直承;转合之法有四:就题转合、推开一步转合、承颈联意转合、用事作转合。

《还愿青原山(原创)》

待月桥曦照,佛关圣域凝。

山寒晨磬远,林密鸟鸣清。

古树依禅院,檀香净客情。

合十无欲念,向善自然灵。

(对景兴起,就首句直承。待月桥、祖关、圣域都是青原山古迹,通往净居寺之路。)

(用磬声、鸟声衬托青原山幽静的山林远景——视觉、听觉结合,给人寂静之感)

(用古树、檀香点染净居寺院内近景——视觉、嗅觉结合,写出了寺庙的肃穆之景)

(就题转合。还愿者出现了,合十、灵均与还愿有关,灵则还愿——一个合十动作寓意诚心自在不言中)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唐代: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十字格)(比起:就题而言以扬雄比杨氏;直书事承题,也可理解为就首句直承:淮南王比歧王。首联点出题意)

(点染:写景入神,感情细腻)

(点染:写事,这一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

(承颈联意转合:抵达城门时情景,余兴未尽)

《田园乐(原创)》

早起作园田,莺歌鸟语甜。

青苗含雨露,绿蔓向蓝天。

满架黄瓜嫩,一畦韭菜鲜。

不闻园外事,静悦在田间。

(引事起,就首句直承。晨耕所闻——莺歌鸟语,此处似不妥,莺也是鸟)

(勾勒整个田的景象——远看)

(点染具体菜品——近看)

(就题转合。静悦点明题意——田园乐)

《家乡春美(原创)》

庐陵春色美,胜景半苏杭。

水碧林荫翠,园清古韵祥。

踏青寻雅趣,拍照印风光。

游子天涯远,何时返故乡。

(就题直起,就首句直承。家乡春景似苏杭)

(写景,以城中园林景寓意家乡春美)

(写事,踏青寻芳)

(推开一步转合。家乡春美,期盼游子常回看看)

《乡村小聚(原创)》

真挚齐欢乐,相约到史家。

老宅承古韵,别墅显风华。

把酒说八卦,怡情品绿茶。

不觉星夜重,原野也喧哗。

(就题直起,直书事承题。朋友邀请史家相聚。首联是倒装句)

(寓情于景,宅院古韵风华)

(叙事,饮酒品茶)

(推开一步转。相聚一天夜暮降临,该回家了)

《登衮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就题直起,写自家心意承题。登衮州城楼远望)

(渲染,广阔远景)

(勾勒,登衮州城楼意中所见——秦碑、鲁殿)

(承颈联意转合。秦碑、鲁殿古迹勾起怀古之情)

《北疆行之松花江遥思(原创)》

萧瑟秋风起,临江眺望清。

(对景兴起或为引事起,写自家心意承题。秋日,松花江边眺望情深)

江流思绪远,云涌客愁浓。

(寓情于景,江流、云涌引发思亲之愁)

先辈榆关志,亲人那水情。

(寓景于情,先人漂泊之志,引发后辈感概)

犹闻云马啸,回首泪朦胧。

(承颈联意转合,移民潮涌、南下大军马啸场景似乎历历在目,引发后辈遥思)

《梓涵情深(原创)》

瑞雨秋风夜,祥云旭日晨。

(对景兴起,就首句直承。点明孙子出生之时的同时暗寓其父母之名)

青原心永在,南岳愿成真。

(寓情于景,青原山、衡山均为佛教名山)

凝重桑梓意,涵濡雨露深。

(抒情,暗藏孙子之名)

琅琊族后裔,华夏氏传人。

(用事作转合也就是用比为转合。暗寓孙子父母之姓)

颈联和颔联章法

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用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这种在诗的内在意脉上的转折,须多读古人名作,自然有得。

  白居易《金针诗格》说“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惊骇。”这一联,如能用上精心锤锻的警句,则一篇生机,大略已备。兹举二首杜诗为例: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即细微之物加以勾勒)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议论正大,气象开阔)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老杜诗法

往往首联第一句关合颔联,第二句关合颈联,这是杜甫律诗的一大特点。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宋公旧池馆”是“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二句之主,“零落守阳阿”又是“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二句之主。

《家乡秋景之家乡朝晖(原创)》

邑城初旭照,郊野尽朝晖。

绿树城边瀚,青山邑外逶。

郊溪流翠去,野径伴红归。

春景秋实处,庐陵赣水偎。

“邑城初旭照”是“绿树城中瀚,青山邑外逶”二句之主。“郊野尽朝晖”是“郊溪流翠去,野径伴红归”二句之主。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仅供参考。谢谢原创!谢谢欣赏!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