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情境“管”人

 木香草堂 2021-02-11

王晓春

学校里教师滥用权威、搞命令主义,不能完全归罪于教师“不民主”,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班级这种组织形式注定了教师必须有“维持秩序”的功能。也就是说,这里有制度原因。

但是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也不应以此为“我说了算”、“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独裁作风辩解。教师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维持秩序”的职能降到最低限度,主要不靠“人管人”,而靠设计良好的教育情境,用情境     “管”人。情境本身能控制人,杜威的这个思想非常重要。

很多优秀班主任都特别善于搞活动,他们往往还能定出一些目标,鼓动全班同学自愿为这一个目标而奋斗。这是非常聪明的办法。当一群人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时,或者共同搞一个有趣的活动时,大家就不会注意谁在“管”我,我在被谁“管”,人们互相之间就成了伙伴,教师也摆脱了站在同学对立面的命运,角色就发生了变化。

这件事好说不好做。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智慧,能设计出既合乎教育目的又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来。这是相当困难的。很多教师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智慧,又不愿学习,怕动脑筋,才不得不乞灵于所谓“严格要求”、“准军事化管理”,甚至还有呼唤体罚的。这些想法并不是毫无道理,但是这样做,就等于公然站在学生对立面去了,不但会激化矛盾、酿成事端,而且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也会严重受阻——只要能以势压人,人就不会努力提高教育的艺术了。“令行禁止”,多省事!

管理学生的思路,有“人治”,有“法治”,还有一种“情境治”。这最后一种可能是很多教师不熟悉的,然而它是最重要、最有前途,代表了正确方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