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高中英语新课程

 木香草堂 2021-02-11

田蔚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因此每位教师也有必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充实,积极感悟新课程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勾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这些年来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九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再是单一说教,而是要形成师生互动,

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本身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其中把英语课程定位为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是对英语课程的性质重新定位的一个关键内容。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课标”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标准》在对英语课程的任务的认识上,特别强调人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强调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健康的人生观。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本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样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标准》在课程设计上采用了九级课程目标体系。这将有利于帮助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也将有利于解决我国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除了基本要求级别以外《标准》还设定了第一,三,四,六等过度等级。这样有利于各层次教学的指导,以及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自主,体验性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实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要求克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例如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语言功能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任务型语言教学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任务型语言教学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了重要改革,强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杜绝死记硬背等机械的学习方式。教材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及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教材也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教材力求把语言学习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大胆突破。教师对教材使用的新理念不仅表现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材使用的新理念还要求语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根据《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总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改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